戰疫,是對每一個生命的托舉
【抗疫中,我們(men) 眾(zhong) 誌成城 】戰疫,是對每一個(ge) 生命的托舉(ju)
【抗疫中,我們(men) 眾(zhong) 誌成城 】
“搶救生命,不必等!”
重慶市中醫院醫生的這句話不久前上了熱搜。他麵對的,是一位71歲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老人,因與(yu) 新冠感染者有時空交集而健康碼轉了黃碼,醫生當機立斷,將老人送至隔離病房,立即進行手術。
搶救生命,分秒必爭(zheng) !疫情之下,不斷健全的製度保障,為(wei) 救死扶傷(shang) 的醫者仁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麵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chuan) 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jue) 策,以非常之舉(ju) 應對非常之事,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成為(wei) 重中之重。三年來,我國不斷調整優(you) 化防控措施,每一次優(you) 化都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都是為(wei) 了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yan) 承諾!
不惜一切代價(jia) 保護生命安全
“沒有太多的雲(yun) ,也沒有太大的風”“我們(men) 就靜靜地看,也不說話”。
對於(yu) 89歲的武漢居民王欣而言,盡管看過無數次夕陽,但最美的夕陽永遠是兩(liang) 年多前的那一個(ge) 。
2020年3月5日日暮時分,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醫生劉凱在送王欣做胸部CT檢查途中,停下了腳步——他陪著這位住院治療了近一個(ge) 月的患者,無聲地看了一次日落。這一幕感動了誌願者,也瞬間火遍了互聯網。
太陽下去了,希望升起來了。這不僅(jin) 是屬於(yu) 王欣的希望,也屬於(yu) 當時正被疫情困住的所有人,特別是那些被病毒和各種基礎性疾病折磨的老年人。疫情初期,病毒凶猛,免疫力較弱、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成為(wei) 高危群體(ti) 。
武漢之戰,我們(men)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遺漏一個(ge) 感染者,不放棄一位病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從(cong) 出生僅(jin) 30多個(ge) 小時的嬰兒(er) 到100多歲的老人,每一個(ge) 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
111天的ECMO(體(ti) 外膜肺氧合),“創造了世界紀錄,幾次出現大出血都搶救回來了”,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印象深刻的一次救治經曆,對象是一位62歲重症患者。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
是的,堅持就是勝利!中國用3個(ge) 月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jue) 定性成果,有效遏製了疫情大麵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chuan) 播的危險進程。
每一個(ge) 群體(ti) 都要守護
這個(ge) 冬天,彭博經曆了又驚又喜的4天。
2022年11月22日,他和妻子“陽了”。可這時,妻子快生了。“怎麽(me) 安全分娩,寶寶會(hui) 不會(hui) 感染?”彭博有點慌了。次日淩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lin) 床醫療中心安排專(zhuan) 家組評估病情,專(zhuan) 門製定了診療分娩方案,並準備了負壓手術室、產(chan) 房和新生兒(er) 病房。兩(liang) 天後,寶寶順利降生,連續三次核酸檢測陰性!彭博總算放下心來。
在廣州,一位患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醫院啟動綠色通道,直接進入介入導管室進行手術,並同步進行核酸檢測。33分鍾,手術結束,患者轉危為(wei) 安。
在青島,一名3歲患兒(er) 急需肝母細胞瘤手術治療,在所在小區被封控的情況下,醫院和社區共同啟動應急通道,及時完成了手術。
三年來,麵對複雜多變的疫情形勢,各地不斷調整完善政策舉(ju) 措。孕產(chan) 婦、老年人、嬰幼兒(er) 、慢病人群等特殊群體(ti) ,他們(men) 的需求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同持續變異的新冠病毒較量,關(guan) 鍵就在於(yu) 科學和精準。
2022年12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you) 化措施基礎上出台的“新十條”防疫措施,繼續對重點人群給予重點關(guan) 注——
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護佑人民生命健康,一個(ge) 都不能少,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在貼心、用心的關(guan) 愛中堅固堡壘
12月11日,北京西城區金融街街道新文化街居委會(hui) 的居民們(men) 收到了社區主任趙桂榮的微信通知:“防疫健康包,今天發放到獨居老人等重點人群手中。”80多歲的劉奶奶放心了,“備用藥、口罩這下都給備齊了,明天還組織我們(men) 去打疫苗呢!”
防疫的舉(ju) 措,正是體(ti) 現在每一點貼心、用心的關(guan) 愛中。
為(wei) 了應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我國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guan) ,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疫苗接種……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重症的危險人群,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4億(yi) ,占總人口的18.7%。一年多來,為(wei) 了解決(jue) 老年人“不能打”“不敢打”“打不著”等問題,各地先後開設老年人接種專(zhuan) 場、綠色通道等措施,選派診療和接種經驗豐(feng) 富的醫務人員組建接種小分隊,讓老年人足不出戶也可以完成疫苗接種。
因生命至上,故舉(ju) 國同心。在與(yu) 新冠病毒的較量中,中國主動識變應變,因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陳海波 金振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