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業“老麵孔”變身城市“新地標”
【觀察者】
2022北京冬奧會(hui) 上,首鋼滑雪大跳台的“橫空出世”讓全世界眼前一亮:靈動的滑雪運動員在空中高高躍起,與(yu) 矯健身姿相伴的背景是科技感、工業(ye) 感十足的高爐、冷卻塔、大煙囪等工業(ye) 巨構。這樣的“混搭”,風格鮮明卻不突兀,工業(ye) 遺產(chan) 所展現出的工業(ye) 文明與(yu) 工業(ye) 精神,恰與(yu) 競技體(ti) 育所強調的“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相輝映。一場世界級的盛會(hui) 裝點了這位鋼鐵巨人,首鋼園逐漸成為(wei) 中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開發的新標杆。
近年來,脫胎於(yu) 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開發的文旅項目在全國各地走紅,國家層麵也一直在積極支持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和工業(ye) 旅遊發展。2021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推進工業(ye) 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持續開展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認定,發布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名單。目前,已公布五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名單。2022年7月,工信部又印發了《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管理辦法》。政策的指引下,市場的號召下,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men) 熱情投身這項“喚醒”工業(ye) 根脈的事業(ye) ,憑借著身上那股創新精神、鑽研精神、專(zhuan) 注精神,不僅(jin) 使得城市中的工業(ye) 遺產(chan) 得到完好的保留,更讓年代感變身“工業(ye) 風”、工業(ye) “老麵孔”變身城市“新地標”,讓諸多“沉睡”的工業(ye) 遺產(chan) 煥發生機。
工業(ye) 遺產(chan) 既是工業(ye) 社會(hui) 的曆史凝眸和記憶傳(chuan) 承,也是企業(ye) 家精神與(yu) 工匠精神的生動載體(ti) 和現實寫(xie) 照。工業(ye) 遺產(chan) 同時契合了多層次人群的需求,年長者能夠“撫今追昔”,青年人能夠感受曆史與(yu) 時代的脈搏。作為(wei) 工業(ye) 社會(hui) 留存下來的,兼具曆史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科技價(jia) 值的遺存,工業(ye) 遺產(chan) 內(nei) 嵌著產(chan) 業(ye) 轉型、設計美學、技術迭代的基因,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助推下,勢必成為(wei) 能被活化利用的社會(hui) 空間資源。
風華正茂的青年人與(yu) 莊重深沉的工業(ye) 遺產(chan) 相遇,不僅(jin) 使得曆史本身重拾青春姿態,而且讓青年人能夠深切體(ti) 悟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高揚起樸素的家國情懷。那麽(me) ,在城市的更新與(yu) 成長中,青年人如何讓工業(ye) 遺產(chan) 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使其發揮更大的曆史價(jia) 值?
首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保留建築群像、植被景觀、製造機具等工業(ye) 遺存,這些不同城市的獨特景觀對於(yu) 賡續城市曆史、改變“千城一麵”的城市麵孔意義(yi) 非凡。在改造工業(ye) 遺產(chan) 時,必須遵循“因形就勢、舊物新用”的原則,把握好新與(yu) 舊的平衡、商業(ye) 與(yu) 藝術的比例。此外,要合理引入全新的業(ye) 態,打造全新的產(chan) 業(ye) 動能。要大力推進遺產(chan) 及生態價(jia) 值的產(chan) 業(ye) 鏈轉化,構建多元的消費場景與(yu) 平台,通過“以用促保”,將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開發的成果紅利惠及城市發展。
工業(ye) 遺產(chan) 的保護開發事業(ye) 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漫長、繁複、冗雜的工作,需要更加“高、精、尖”的人才加入這支隊伍。從(cong) 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人才相對匱乏,同時存在著現有群體(ti) 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考量標準的瓶頸。這就需要從(cong) 國家政策角度,增加對於(yu) 青年規劃師等新職業(ye) 青年群體(ti) 的關(guan) 注與(yu) 支持,引導年輕人共同保存好、記錄好、利用好工業(ye) 遺產(chan) ,將城市記憶打造成城市名片,充分展現工業(ye) 遺產(chan) 粗獷外表下的精神氣質,讓“鋼鐵鏽帶”增強“文化磁力”,變身為(wei) “生活秀帶”。
作者:葉子鵬,係90後青年學者,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師。本文係2022年度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青年項目研究內(nei) 容。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