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鄰裏互助傳遞人間真情 專家提醒:做好防護
● “我家有”“我這也有,能勻個(ge) 四粒”……當下,疫情形勢嚴(yan) 峻複雜,不少人出現了防疫藥品短缺的問題,麵對用藥需求,鄰裏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愛心接力,傳(chuan) 遞了溫情
● 這樣的鄰裏共享模式體(ti) 現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優(you) 勢,讓愛心第一時間在家門口傳(chuan) 遞,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作用,也體(ti) 現了中華民族互幫互助、友愛團結的精神
● 藥品鄰裏互助,要做好防護,用藥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shu) ,或引入醫藥專(zhuan) 業(ye) 人員指導,確保用藥安全。對於(yu) 假借藥品鄰裏互助為(wei) 名行違法賣藥之實的,要依法嚴(yan) 厲打擊
□ 本報記者 陳磊
“請問鄰居朋友們(men) ,誰家有頭孢啊?能給勻個(ge) 半盒兒(er) 嗎?我爸高燒不退,想給他吃點消炎藥,家裏有其他藥,就是沒有頭孢。”12月16日晚,50多歲、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某老小區的張先芬(化名)在小區業(ye) 主群裏發了這麽(me) 一條消息。
讓張先芬沒想到的是,雖然現在很多人家裏藥品緊缺,但還是有多位鄰居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她和其中一位鄰居加了微信,兩(liang) 人約在兩(liang) 棟樓之間的空地見麵拿藥。“我在這個(ge) 小區住了20年,以前跟這位鄰居並不認識。我要給她錢,她也不要。”說到這,張先芬的眼眶有點濕潤。
當下,疫情形勢嚴(yan) 峻複雜,不少人出現了防疫藥品短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人出現發燒等症狀,家裏又沒有藥,自然心急如焚。遠親(qin) 不如近鄰,像上述藥品鄰裏互助的事例,正在各地不斷上演。愛心接力,傳(chuan) 遞了溫情,也堅定了人們(men) 戰勝疫情的信心。
多位專(zhuan) 家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都稱讚了藥品鄰裏互助這一現象,不失為(wei) 一個(ge) 解決(jue) 群眾(zhong) 用藥需求的好辦法。同時,專(zhuan) 家提醒,藥品鄰裏互助,要做好防護,用藥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shu) ,或引入醫藥專(zhuan) 業(ye) 人員指導,確保用藥安全。對於(yu) 假借藥品鄰裏互助為(wei) 名行違法賣藥之實的,要依法嚴(yan) 厲打擊。
鄰裏互助拉近關(guan) 係
今日受惠明日奉獻
12月16日下午5點半左右,張先芬90歲的老父親(qin) 突發高燒,吃了藥也沒有退燒。老父親(qin) 身體(ti) 不好,家裏常備一些藥物,包括退燒藥。久病成醫,家人覺得老人可能肺裏有炎症,需要吃點頭孢消炎,但家裏恰好沒有頭孢類抗菌藥了。
天已經黑透,氣溫也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在張先芬看來,讓行動不便的父親(qin) 去醫院並非最優(you) 選擇,附近藥店又買(mai) 不到藥,怎麽(me) 辦?
稍稍猶豫之後,她決(jue) 定在小區業(ye) 主群裏向鄰居求助。很快,就有鄰居@她,還配發了一張頭孢外包裝圖片,正是張先芬父親(qin) 平時吃的那款藥。
拿到藥,張先芬感動不已。
實際上,這不是張先芬第一次接受鄰裏幫助。
今年11月28日,張先芬所在的居民樓因為(wei) 有陽性病例而被封控。居民樓共18層,每層8戶,樓裏中老年人居多。社區為(wei) 了方便居民,專(zhuan) 門建了一個(ge) 微信聯絡群。12月1日,社區給每家住戶分發抗原檢測試劑,讓居民自測後把結果上傳(chuan) 至小程序。張先芬不知道怎麽(me) 上傳(chuan) ,就在群裏向大家請教。一位鄰居看到消息後,主動@她並加微信,然後通過視頻教會(hui) 她上傳(chuan) 檢測結果。
病毒無情人有情,張先芬感到,疫情考驗下,鄰裏之間的關(guan) 係被拉得更近了。“以前相熟的鄰居並不多,絕大多數鄰居並不認識,有時坐電梯碰見也不說一句話。”
張先芬也在積極幫助鄰居。12月17日一大早,有鄰居在微信群裏發信息:“請問還有朋友出抗原嗎?求購一支。”她看到後@這位鄰居說:“我給你兩(liang) 個(ge) 吧,不要錢。我把抗原放門口,你自己來拿。”接著,她用保鮮袋裝了兩(liang) 支抗原檢測試劑掛在門外的把手上,拍了照片並@鄰居。
“我有需要的時候,鄰居們(men) 這麽(me) 幫忙,所以有鄰居需要幫忙時,我也得積極相助,大家一起渡過難關(guan) 。”張先芬說,藥品鄰裏互助在業(ye) 主群裏每天都在發生,誰家孩子發燒求泰諾林,誰家陽了求連花清瘟,誰家需要檢測求抗原檢測試劑……
共享藥解燃眉之急
愛心在家門口傳(chuan) 遞
張先芬所在的小區業(ye) 主群裏,鄰裏之間是自發進行藥品互助。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另一個(ge) 小區的居民韓鬆(化名)發現,她們(men) 小區是社區居委會(hui) 張羅鄰裏互助。
12月13日,小區一位孕婦出現發熱症狀,經過物理降溫無效後,其丈夫聯係社區居委會(hui) 尋求幫助。
居委會(hui) 負責人向身邊人求藥未果後,第一時間在居民樓微信群裏詢問:“請問哪位鄰居家裏有孕婦可服用的退燒藥,求助幾粒。”
居民們(men) 紛紛回複:“我家有”“我這也有,能勻個(ge) 四粒”……
韓鬆是該小區業(ye) 委會(hui) 委員,她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市麵上連花清瘟等清熱解毒類藥品、布洛芬等退熱藥以及抗原檢測試劑等防疫物資難買(mai) ,社區居委會(hui) 一方麵協調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多方購買(mai) ,一方麵倡議囤藥的居民給鄰居勻一點。
這一倡議得到了居民們(men) 的積極響應,隻要有社區工作人員或居民在微信群裏發出求助信息,很快就有鄰居回複“我家有退燒藥,你來拿吧”“我家還有抗原,勻你兩(liang) 個(ge) ”。
甚至有居民主動分享家中富餘(yu) 的藥品:“我還有退熱、止咳、治咽痛咽幹的藥,需要的可以找我。”“我有多的感康、布洛芬、連花清瘟膠囊,如果有比較嚴(yan) 重症狀又買(mai) 不到藥的可以@我,無償(chang) 的。”
談起張羅藥品鄰裏互助的初衷,韓鬆說:“3年都過來了,就當是站好疫情防控最後一班崗。”
梳理公開信息可以看到,藥品鄰裏互助,甚至同事互助、朋友圈互助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有上演。
北京市豐(feng) 台區在全區各社區、村發起“鄰裏互助,雪中送炭”行動,鼓勵鄰裏之間無接觸式藥物共享,解決(jue) 群眾(zhong) 緊急用藥難題。
廣東(dong) 省廣州市各大社區居民群裏,社區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退燒藥、N95口罩等在鄰裏之間“無接觸”共享。江蘇省南京市多個(ge) 社區開展“鄰裏互助”行動,在居民群中搭建藥物共享平台,滿足部分群眾(zhong) 用藥需求。
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健康業(ye)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看來,這種藥品短缺是暫時的、短期的,同時也與(yu) 此前部分群眾(zhong) 囤藥有關(guan) ,有的人買(mai) 太多了,有的人什麽(me) 也沒買(mai) 到,因此,在社區鄰居之間倡議藥品互助調劑,是一個(ge) 解決(jue) 問題的好辦法。
據陳秋霖觀察,這種藥品共享不僅(jin) 發生在鄰裏之間,還有同事互助、朋友圈互助、親(qin) 戚互助,一定程度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用藥需要。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鄧勇同樣認為(wei) 藥品緊缺是暫時現象,有民眾(zhong) 和單位大量貯備和囤積防疫藥物,而有些發病的患者急需用藥卻沒有足夠的儲(chu) 備藥物,也難以在藥店購得,在這種情況下,街坊鄰居的藥物共享緩解患者急需用藥的燃眉之急,有助於(yu) 患者盡快恢複健康。
“這樣的鄰裏共享模式體(ti) 現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優(you) 勢,讓愛心第一時間在家門口傳(chuan) 遞,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作用,也體(ti) 現了中華民族互幫互助、友愛團結的精神。”鄧勇說。
用藥安全不能忽視
打擊違法賣藥行為(wei)
“誰家有富餘(yu) 的泰諾林,能轉我點嗎?家裏孩子發燒了。”12月15日晚上8點多,北京市民孫曉潔(化名)所在小區的業(ye) 主群裏有人問。
孫曉潔回複說她有。孫曉潔是一名藥師,在一家藥店工作,特別關(guan) 注用藥安全,她把藥品使用說明拍下來發給對方,叮囑其嚴(yan) 格按要求用藥,然後用保鮮袋裝好藥品,放到電梯間旁邊的消防栓外殼上,並@鄰居“拿走吧,不用錢”。
韓鬆注意到,鄰居們(men) 共享藥品時,自發形成無接觸式送藥,“我放窗台上了哈”“我放我家門口了”“掛門把手上了”……
“藥品鄰裏互助,通過社交軟件約好指定位置,錯開時間放藥、拿藥,盡量減少接觸。居民拿到藥物後應進行消殺,形成‘無接觸易物’的互幫互助模式。街道和社區還可以號召退休醫務工作者積極參與(yu) 社區誌願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愛鄰互助服務行動。”鄧勇說。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姚淮芳呼籲:一方麵要鼓勵藥品鄰裏互助、藥品共享,另一方麵也要提醒居民采用無接觸式送藥、取藥,以防接觸感染。
此外,專(zhuan) 家們(men) 一致認為(wei) ,藥品鄰裏互助不能忽視用藥安全問題。
姚淮芳提醒說,居民大多是自己家有什麽(me) 藥就支援什麽(me) 藥,可能會(hui) 忽視用藥安全問題,建議有需要的居民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shu) ,了解藥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藥物的劑量、服用方法,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兒(er) 童更要謹慎用藥。
陳秋霖認為(wei) ,藥品鄰裏互助最好僅(jin) 限於(yu) 非處方藥,對於(yu) 處方藥還是要慎重,社區可以協調家庭醫生團隊或醫療專(zhuan) 業(ye) 人員加入社交群,以更好指導居民安全用藥。
在鄧勇看來,社區邀請醫療專(zhuan) 業(ye) 人員給居民講解藥品使用注意事項,或通過業(ye) 主群及公眾(zhong) 號文章等方式向居民科普如何用藥,有助於(yu) 確保用藥安全;居民如身體(ti) 不適應及時問診,尋求專(zhuan) 業(ye) 救治。
“我們(men) 倡導理性、適量、按需購買(mai) 日常急需藥品,不盲目地大量儲(chu) 備和長期囤積防疫藥品,麵對網上各式各樣的‘囤藥清單’,請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盲目跟風囤藥。”鄧勇呼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藥品鄰裏互助是免費送或原價(jia) 出,但也有個(ge) 別的加價(jia) 現象,比如一支抗原檢測試劑加價(jia) 5元。
對此,鄧勇認為(wei) ,特殊時期,將自己的藥品免費送或原價(jia) 出,實現互幫互助,是和諧友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體(ti) 現,值得提倡和讚揚。在藥物緊缺時,將自家藥物讓與(yu) 他人,在交易數額不大、交易次數也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適當收取辛苦費、跑腿費無可厚非,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藥品交易次數頻繁,交易額也較大,則有借互助之名行出售藥品之實的嫌疑。藥品管理法對藥品經營作出了明確規定,如果售賣者不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而銷售藥品,屬於(yu) 無證銷售藥品行為(wei) ,涉嫌違法,將依法予以查處。”鄧勇提醒說。
姚淮芳說,如果假借鄰裏互助,實際出售藥品、抗原檢測試劑,屬於(yu) 營利性質,又沒有經過市場監管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許可,這種情況必須杜絕,對於(yu) 銷售量大、有危及健康不良後果的應依法嚴(yan) 厲查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