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外投資增加全球碳排放?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導讀:有觀點認為(wei) ,中國境外能源、基建等項目增加了東(dong) 道國的碳排放。這種觀點忽略了東(dong) 道國發展經濟的需求,僅(jin) 將中國投資後的碳排放水平與(yu) 原始狀態作簡單比較,邏輯片麵。事實上,由於(yu) 中國能源項目的環保標準更高,碳排放強度更低,所以在發電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中國項目的碳排放反而更少。此外,中國在其他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也在助力東(dong) 道國減排。
如何看待中國境外投資與(yu) 減排的關(guan) 係?有觀點認為(wei) ,中國的境外投資,尤其是能源和基建項目,增加了東(dong) 道國的碳排放。這種觀點忽略了東(dong) 道國發展經濟的需求,邏輯片麵且不符合實際情況。事實上,中國的境外投資幫助了中國和東(dong) 道國減排,為(wei) 全球的減排做出了貢獻。
由於(yu) 中國企業(ye) 的技術較為(wei) 先進,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為(wei) 東(dong) 道國提供了相對清潔的技術,幫助了東(dong) 道國的減排。以曾經的“一帶一路”投資重點行業(ye) ——煤電行業(ye) 為(wei) 例,假設東(dong) 道國的發電量和用電需求是確定的,由於(yu) 中國煤電廠的煤利用效率顯著優(you) 於(yu)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同樣的發電量所需煤的數量更少,產(chan) 生的二氧化碳也更少。也就是說,中國的煤電項目客觀上具有減排效果。
中國神華國華印尼爪哇電廠項目案例是很好的例子,該項目是目前中國企業(ye) 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燃煤電站。比較該項目與(yu) 當地其他項目的裝機容量和排放量可以看出,中國煤電項目遵守了更高的環保標準,排放強度顯著低於(yu) 當地其他火電項目。由於(yu) 印尼選擇了中國技術、中國投資者,據測算,2018年單是這一個(ge) 項目就為(wei) 印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0萬(wan) 噸。與(yu) 這個(ge) 項目類似,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的其他煤電項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幫助了當地減排。
東(dong) 道國需要發展經濟,發電量和用電量的增長是必要的前提。在這個(ge) 前提下,如果要同時滿足較高環保性和較低成本兩(liang) 個(ge) 條件,中國的煤電投資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個(ge) 好選擇。有人隻是簡單地將東(dong) 道國在中國投資後的碳排放水平與(yu) 其原始狀態進行對比,便得出結論認為(wei) 中國投資項目增加了碳排放。這種觀點是在無視發展中國家亟需經濟增長的現實。還有一類觀點認為(wei) ,東(dong) 道國應該采用最高環保標準的生產(chan) 技術,但不要忘記,這種標準所需的成本非常高,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可以承受的範圍。
除此之外,部分中國煤電廠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他汙染物排放接近全球最高環保標準。例如,神華國華印尼爪哇電廠無論在煙塵排放濃度、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還是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等各項環保排放指標上,都遠優(you) 於(yu) 印尼最新的國家環保排放標準,接近全球最高標準。同時,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新能源投資增長較快,這也直接幫助了東(dong) 道國的減排。2005-2021年3月,中國投向“一帶一路”國家的水電投資金額約120億(yi) 美元。
中國對發達國家的投資中,不乏節能環保技術企業(ye) 的投資,來幫助東(dong) 道國的減排。例如,運輸業(ye) 是碳強度高、投資量大的行業(ye) ,而運輸業(ye) 中汽車行業(ye) 是最重要的部分。目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麵有較強的優(you) 勢,具備擴大對歐美發達國家投資的潛力。
新能源車的減排效果遠大於(yu) 傳(chuan) 統燃油車。假設新能源車使用的電來自於(yu) 火力發電,那麽(me) 同樣的行駛距離,新能源車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wei) 燃油車排放量的55%-70%。假設中國新能源車商對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以年銷售量5萬(wan) 輛、30萬(wan) 輛、100萬(wan) 輛不同情境進行估計,那麽(me) 可以分別為(wei) 東(dong) 道國減排2.4-3.6萬(wan) 噸、14.4-21.6萬(wan) 噸、48-72萬(wan) 噸二氧化碳——這還沒有考慮新能源車技術進步的因素。
目前發達國家的安全審查對中國製造業(ye) 對外投資有較大的負麵影響,其重要目的之一是限製中國企業(ye) 獲得當地先進技術。中國節能環保技術的進步將提高中國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逆轉中國和發達國家在投資項目中的議價(jia) 能力。中國節能技術行業(ye) 的對外投資可能成為(wei) 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利益交匯點。同時中國需要盡快建立境外投資項目碳排放情況的統計體(ti) 係,並選擇一些節能環保型境外投資典型項目,說明這些項目的減排效果,增進東(dong) 道國對中國投資減排效應的理解。(中國日報網 作者:潘圓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