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 “三駕馬車”動力足
原標題:五大首席經濟學家暢談2023年經濟:
GDP增速預計在5%以上 “三駕馬車”動力足
本報記者 孟 珂
見習(xi) 記者 韓 昱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ti) 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2023年我國經濟形勢預期如何?又將有哪些核心增長點?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如何持續獲得“新動能”?12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五大首席經濟學家。
他們(men) 普遍認為(wei) ,2023年我國經濟將出現整體(ti) 好轉,GDP增速預計將在5%以上,消費、投資和出口具有較強增長韌性。
2023年經濟增速將在5%以上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wei) ,預計2023全年GDP增速為(wei) 5.5%左右,基本呈現前低後高走勢。
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稱,2023年將是內(nei) 需和外需的拐點,內(nei) 需將接替外需挑起中國經濟複蘇的大梁。與(yu) 此同時,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後消費有望迎來較快複蘇,在政策的驅動下房地產(chan) 行業(ye) 有望企穩,投資和銷售增速有望反彈,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高位。此外,經濟增長動力來源豐(feng) 富,高科技行業(ye) 將保持高景氣度,綠色雙碳領域將出現持續性增長。
“從(cong) 趨勢上看,疫情仍然會(hui) 對今年底和明年初的經濟形成一定擾動,但經濟運行趨勢是向上的,明年二季度經濟將出現比較顯著的同比和環比複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判斷。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wei) ,在當前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擴大內(nei) 需相關(guan) 政策持續發力起效的背景下,未來政策將在擴充企業(ye) 活力和創造力方麵繼續護航,加大產(chan) 業(ye) 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擴大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基礎和意願,增加居民的創收。
“三駕馬車”增長潛力不斷釋放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hui) 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受訪專(zhuan) 家也認為(wei) ,消費和投資潛力的不斷釋放,將為(wei) 2023年經濟增長提供核心動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明年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還會(hui) 是消費,其次是投資將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
溫彬分析稱,明年消費增長將受益於(yu) 三大有利因素。一是消費場景逐漸修複,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優(you) 化,線下接觸型、聚集性消費將會(hui) 逐漸修複;二是居民收入增速回升,疫情對就業(ye) 的影響逐漸消退,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能力會(hui) 相應提高;三是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我國是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更加凸顯。
“商品零售和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速都將回升到潛在水平附近。2023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望回到7%至8%左右,服務業(ye) 增加值也有望回到5%至6%的增速水平,線下場景的消費和服務業(ye) 景氣度將顯著修複。”明明認為(wei) 。
鄧海清預計,旅遊出行等行業(ye) 後續大概率將快速複蘇,2023年春節消費和出行數據值得期待。同時,汽車消費表現一直較為(wei) 亮眼,預計仍將持續好於(yu) 消費總體(ti) 增速。
從(cong) 投資方麵來看,溫彬表示,基建投資、製造業(ye) 投資、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均有可發掘利用的優(you) 勢。首先,我國基建項目儲(chu) 備充足、資金來源有保障,此外,今年的6000億(yi) 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會(hui) 繼續發揮作用,吸引社會(hui) 資本進入,共同支持基建投資;其次,在政策驅動下,製造業(ye) 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也在凸顯。包括推出設備更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等,預計將會(hui) 繼續拉動製造業(ye) 投資;再次,一係列支持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將有助於(yu) 市場企穩,從(cong) 基本麵看,城市更新需求和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在。
“明年製造業(ye) 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承擔起托底經濟的任務。在當前穩增長政策大力驅動下,新老基建領域將迎來進一步發展,助力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增長。”陳靂說。
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外經濟複蘇的供需結構性差異導致外需持續偏強,出口表現亮眼。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海外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也對我國出口動能造成一定挑戰。
不過,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新動能快速發展的情況下,2023年我國外貿或仍保持“韌性”。
明明表示,從(cong) 貿易夥(huo) 伴來看,我國對東(dong) 盟的出口增速顯著高於(yu) 其他經濟體(ti) ,RCEP對於(yu) 我國和東(dong) 盟等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創造效應在發揮作用。另外,從(cong) 出口商品維度來看,對歐洲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替代產(chan) 品有望實現亮眼表現。今年以來,隨著歐洲部分高耗能產(chan) 業(ye) 受到高能源成本的影響,我國化工製品出口已經體(ti) 現出了一定的替代效應。
溫彬表示,我國供應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在經曆了疫情反複衝(chong) 擊後仍能保持順暢,韌性進一步增強。在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優(you) 化後,2023年我國供應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的穩定性、競爭(zheng) 力將進一步提升。(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