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南水”進京8周年 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10.11米

發布時間:2022-12-28 10:4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南水”進京8周年 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10.11米

  84億(yi) 立方米“南水”惠京城

  本報訊(記者 解麗(li) )昨日,南水北調工程迎來水源進京8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市水務局獲悉,8年間,已有84.08億(yi) 立方米的“南水”自丹江口水庫一路奔湧,跋涉1276公裏源源不斷惠澤京城,為(wei) 加強北京城市供水保障,推動多水源優(you) 化配置,提高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涵養(yang) 回補地下水源,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為(wei) 了讓取之不易的南來之水更好地滋養(yang) 京城民生,北京市累計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幹線80公裏、市內(nei) 配套輸水管線約265公裏,重點建設完成了南幹渠、東(dong) 幹渠、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管線一期二期、南水北調來水向密雲(yun) 水庫調蓄工程、東(dong) 水西調改造工程、通州支線、河西支線、大興(xing) 支線、大寧調蓄工程、團城湖調節池、亦莊調節池一期二期等重點配套項目。與(yu) 此同時,本市還新建和改造自來水廠11座,目前市內(nei) 已有13座水廠接納南水,處理能力達468萬(wan) 立方米/日,並在全市範圍內(nei) 開展自備井置換等重要民生工程。經過多年持續建設,安全、優(you) 質的“南水”已經深入京城千家萬(wan) 戶,約7成“南水”被用於(yu) 北京城區自來水供水,成為(wei) 保障北京城市用水的主力水源,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得到有效緩解,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500萬(wan) 。

  同時,以“南水”為(wei) 基,北京市全麵實施水資源統籌調度、精細配置,“多源共濟”的首都水資源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起來。以“節、喝、存、補”的用水原則為(wei) 指導,在確保本市自來水廠“喝飽水”“喝好水”的前提下,積極研究謀劃,采取多種措施向密雲(yun) 、懷柔、大寧等大中型水庫存蓄南水北調水源,統籌多水源實施流域性生態補水,適時加大地下水源回補力度,逐漸補充多年來由於(yu) 極度缺水導致地下水源超采的曆史欠賬。

  市水務局表示,在“南水”的“助攻”下,北京市的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大幅增加,密雲(yun) 水庫蓄水量最高達35.79億(yi) 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最高紀錄,並持續穩定在30億(yi) 立方米左右高水位運行;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7年累計回升10.11米、增加儲(chu) 量51.8億(yi) 立方米;永定河連續兩(liang) 年全線通水,全市五大河流時隔26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相比2014年同期,全市新增有水河道44條、有水河長852公裏。

  “南水”進京8年間,全市河湖生態環境全麵複蘇,水生態功能大幅提升,健康水體(ti) 比例從(cong) 不足60%提升到87.2%,很多河流、湖庫成為(wei) 鳥類遷徙驛站和棲息樂(le) 園,黑鸛、白鷺、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種成為(wei) 常客,河湖水係清新明亮、生機勃勃,成為(wei) 首都靚麗(li) 新名片。

  “南水”來之不易,則更應倍加珍惜。北京市堅持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深入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全麵實施水資源“取供用排”全過程統籌協同監管,《北京市節水條例》首創“大節水”立法,出台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管控製度,推動建立水要素管控規劃和區域水影響評價(jia) 體(ti) 係。同時,實施新一輪節水行動,完成百項節水標準規範提升工程,創建節水型載體(ti) 5000餘(yu) 個(ge) 。在全市經濟總量增長44%的情況下,全市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嚴(yan) 格控製在28億(yi) 立方米以內(nei) ,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均顯著下降。(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