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全球能源糧食危機
受烏(wu) 克蘭(lan) 危機、新冠疫情、極端天氣頻發等因素疊加影響,全球能源和糧食供需嚴(yan) 重失衡。一方麵,能源危機在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下進一步惡化,演變成全球性風險,歐洲成為(wei) 最大埋單者。另一方麵,地緣衝(chong) 突、貿易限製等潛在因素不斷推動糧食價(jia) 格走高,並無明顯緩解跡象。對於(yu) 歐洲各國而言,未來能否化解地緣衝(chong) 突帶來的能源危機,主要取決(jue) 於(yu) 自身經濟能否承受相應政策的負麵影響。麵對糧食市場給出的警報,國際社會(hui) 應加強協調行動,及時疏通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堵點和斷點。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2年,能源和糧食危機無疑是貫穿始終的話題。
受烏(wu) 克蘭(lan) 危機、新冠疫情、極端天氣頻發等因素疊加影響,全球能源和糧食供需嚴(yan) 重失衡,市場急劇震蕩,價(jia) 格大幅飆升,特別是歐洲天然氣和國際小麥價(jia) 格屢創曆史新高,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市場穩定以及世界經濟持續複蘇構成嚴(yan) 重威脅。
能源危機愈演愈烈
“世界已經進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機’”,這是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發出的警告。
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之前,能源危機已經顯現端倪。一方麵,經濟複蘇、極端天氣引發能源需求擴大;另一方麵,市場預期黯淡、前期投資萎縮又導致能源供給不足,在供需錯配的影響下,能源價(jia) 格飆升的苗頭隱隱出現。2021年冬季,歐洲率先爆發天然氣和電力短缺危機。被視為(wei) 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風向標的荷蘭(lan) 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現貨價(jia) 格,由2021年8月末的50歐元/兆瓦時大幅升至12月的180歐元/兆瓦時,在不到4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上漲了2.6倍。
2022年以來,能源危機在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下進一步惡化,演變成為(wei) 全球性風險。先是烏(wu) 克蘭(lan) 危機背後的“操盤手”美國聯合一眾(zhong) 盟友,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發起全方位製裁,導致全球能源供應出現較大缺口。再是俄羅斯大幅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俄歐“鬥氣”博弈升級,全球能源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最近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強調,能源危機將嚴(yan) 重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為(wei) 3.1%,2023年將放緩至2.2%。
身處風暴中心的歐洲,毫無疑問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埋單者。美媒報道指出,受烏(wu) 克蘭(lan) 局勢影響,歐洲能源成本上升造成的損失已達約1萬(wan) 億(yi) 美元。能源危機帶來的種種負麵影響:歐元貶值、通脹加劇、中產(chan) 階層陷入貧困、企業(ye) 背負巨額虧(kui) 損……讓歐洲苦不堪言。歐盟委員會(hui) 近日發布的2022年秋季經濟預測報告稱,歐盟、歐元區和大多數成員國經濟預計在2022年四季度陷入衰退,2023年一季度經濟活動將繼續萎縮。
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利用這場危機賺得盆滿缽滿,成為(wei) 最大獲益方。當歐洲深陷能源危機時,美國趁火打劫,搶占歐洲能源市場並高價(jia) 兜售。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出港貨船裝載的液化天然氣近70%運往歐洲。據歐洲多家媒體(ti) 報道,美國公司每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賺取超過1億(yi) 美元的利潤。憑借強勁的能源出口,美國三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2%,扭轉此前兩(liang) 個(ge) 季度連續下降的趨勢。
美國有關(guan) 行徑引起了歐洲國家的憤怒。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公開指責美國在售賣天然氣上搞“雙重標準”,使得歐洲人支付的價(jia) 格幾乎是美國人的3倍到4倍,如此高價(jia) 出售能源“不是真朋友該做的事”。分析人士認為(wei) ,隨著地緣衝(chong) 突在經濟上的嚴(yan) 重後果越來越多地落在歐洲頭上,歐盟或將逐漸與(yu) 美國“離心離德”。
歐洲能源近期走勢仍不容樂(le) 觀。國際能源署警告,由於(yu) 俄羅斯對歐天然氣供應大幅縮減,以及全球能源爭(zheng) 奪戰日趨白熱化,歐洲明年的能源危機可能進一步加劇,屆時或將麵臨(lin) 約300億(yi) 立方米的天然氣缺口。
糧食價(jia) 格跌宕起伏
今年11月份,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發布《糧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費用將上升至1.94萬(wan) 億(yi) 美元,同比增加10%;全球農(nong) 業(ye) 投入品進口費用或超420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近50%,均可能創曆史新高,達到2020年水平的2倍以上。
全球糧食進口費用的增加,主要源於(yu) 糧食價(jia) 格上漲,這也是本輪糧食危機的症結所在。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數據,在與(yu) 去年糧食進口費用相比增加的1800多億(yi) 美元中,價(jia) 格因素所導致的進口費用增加規模約為(wei) 1570億(yi) 美元,而由交易量帶動的僅(jin) 約270億(yi) 美元。由此可見,價(jia) 格因素驅動的進口成本上漲約占整體(ti) 的87%。
值得注意的是,糧食價(jia) 格的上漲並非由於(yu) 糧食總量供給短缺。隨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的提高,多年來全球糧食產(chan) 量整體(ti) 呈上升態勢,糧食增長幅度也遠高於(yu) 人口增長幅度,全球糧食的整體(ti) 供給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造成當前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糧食分配不均衡,連接生產(chan) 與(yu) 需求的供應鏈以及保障供應鏈暢通的國際合作機製出了問題。
世界“糧倉(cang) ”的動蕩擾亂(luan) 了全球供應鏈。烏(wu) 克蘭(lan) 和俄羅斯約占全球小麥貿易量的29%,出口中斷使得阿富汗、埃塞俄比亞(ya) 和敘利亞(ya) 等高度依賴小麥進口的國家,饑餓狀況進一步惡化。這些國家不得不為(wei) 全球糧食分配不均和糧價(jia) 上漲承擔最痛苦的成本。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的報告,截至2022年6月份,已有82個(ge) 國家約3.45億(yi) 人麵臨(lin) 嚴(yan) 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其中,45個(ge) 國家約5000萬(wan) 人口距離饑荒僅(jin) 一步之遙。
另外,美國主導的對俄製裁,給本就脆弱的全球供應鏈造成嚴(yan) 重打擊,導致國際糧價(jia) 進一步飆升。糧食能源化和貿易寡頭化也在推波助瀾。全球四大糧商對國際糧價(jia) 擁有較大話語權,屢屢通過炒作糧食安全問題渲染緊張局勢,牟取巨額利潤。此外,美聯儲(chu) 持續加息,美元持續走強,大大增加了食品運輸成本。
今年下半年以來,由於(yu) 黑海糧食協議簽訂和延長,以及俄羅斯糧食產(chan) 量豐(feng) 收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價(jia) 格出現了回落。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最新發布的數據,11月份,全球食品價(jia) 格指數平均為(wei) 135.7點,國際小麥價(jia) 格已恢複到年初水平。然而,這並不足以令市場鬆開緊繃的神經。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推動市場走高的潛在因素如地緣衝(chong) 突、貿易限製等仍無明顯緩解跡象,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恐將進一步加劇。
未來道路充滿挑戰
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歐洲能源企業(ye) 正在掀起“國有化”浪潮。
今年7月份,法國政府宣布斥資97億(yi) 歐元以完全控製法國電力公司。12月22日,德國政府也宣布,已完成對天然氣進口商尤尼珀的收購,持股99%。
這是歐洲各國應對能源危機的一個(ge) 縮影。通過將瀕臨(lin) 倒下的能源巨頭收歸國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行業(ye) 出現“雷曼時刻”。不過,企業(ye) 危機的化解並不等於(yu) 能源危機能夠得到有效解決(jue) 。背後的風險依然存在,而且轉嫁到了歐洲各國政府身上。專(zhuan) 家警告,能源企業(ye) “國有化”進一步增大了歐洲各國的財政壓力,一些債(zhai) 務負擔較重的國家將麵臨(lin) 主權債(zhai) 務風險持續惡化的趨勢。
對於(yu) 歐洲各國而言,未來能否化解地緣衝(chong) 突帶來的能源危機,主要取決(jue) 於(yu) 自身經濟能否承受相應政策帶來的負麵影響,以及國內(nei) 和歐盟是否團結一致。
但是,要實現這兩(liang) 個(ge) 條件並不容易。從(cong) 經濟表現看,歐盟統計局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wei) 10%,仍處於(yu) 曆史高位;歐元區11月份製造業(ye) PMI初值為(wei) 47.3,已連續5個(ge) 月低於(yu) 榮枯線,經濟基本麵明顯轉弱。歐洲內(nei) 部團結也是個(ge) 難題。由於(yu) 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需求、對供應商依賴程度以及能源結構各異,調劑能力不一,歐盟內(nei) 部協調整體(ti) 能源政策始終存在分歧。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能源問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持續存在,這對歐洲和世界都是一個(ge) 極大的挑戰。
與(yu) 此同時,國際糧食市場的警報並未解除,尤其要警惕糧食危機給脆弱國家帶來的衝(chong) 突。對此,國際社會(hui) 應加強協調行動,及時疏通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堵點和斷點,才能更好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一方麵,大國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合力提供全球公共產(chan) 品,減緩新冠疫情、極端氣候、經濟衰退等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宏觀衝(chong) 擊。另一方麵,各方要加強對跨國糧食企業(ye) 的監管,構建更具韌性和穩定的全球糧食供應鏈,降低全球糧食體(ti) 係的波動性和脆弱性。正如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所強調的,麵對糧食危機的關(guan) 鍵不在於(yu) 負麵事件是否會(hui) 繼續發生,而是在於(yu) “我們(men) 如何采取更果斷的行動,強化抵禦未來衝(chong) 擊的能力”。(經濟日報 記者:孫昌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