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新氣象(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發布時間:2023-01-03 10:4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奮鬥目標:“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記者近日前往浙江,去看錢塘江兩(liang) 岸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新進展。

  一

  從(cong) 杭州市區出發,分別沿杭州塘、上塘河段向東(dong) 北方向行進,都可以到達臨(lin) 平。臨(lin) 平區非常“年輕”,是於(yu) 2021年剛剛成立的新區,擁有豐(feng) 富、多樣、獨特的運河文化遺產(chan) 資源。臨(lin) 平區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提出:以“大運河”為(wei) 核心開啟新時代文化臨(lin) 平工程,推進實施“南融、北創、東(dong) 靚、西優(you) 、中興(xing) ”區域發展戰略,其中“西優(you) ”的重點就是全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大運河科創城建設。

  熊園圓是杭州臨(lin) 平交通建設有限公司副經理。他帶著記者去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lin) 平段)正在建設中的體(ti) 驗線路:“你看,這還是大運河郊野段原來的樣子——河中是轟隆隆交互穿行的船隊;岸邊是柳樹、香樟和枇杷林混雜的田園荒野。我們(men) 的工作,就是要在岸邊開出一條能夠滿足騎行通行要求的道路來。不破壞遺產(chan) 景觀,還能綜合展示沿線生態風光和本地風情。”

  在臨(lin) 平,大運河文化遺產(chan) 中的上塘河、杭州塘及即將貫通的現代“臨(lin) 平運河”在這裏形成了三麵環繞、中線貫穿的地理空間結構。借建設一條29千米的濱水生態綠道和體(ti) 驗線路,年輕的臨(lin) 平區希望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展示自身的文化定位。

  從(cong) 2022年4月開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lin) 平段)綠道建設全麵鋪開。記者抵達工地現場時,許多路段已經完工。沿著繁忙河道,體(ti) 驗線路向東(dong) 修到了“最後100米”,可與(yu) 即將開通的新“臨(lin) 平運河”實現貫通互聯。工地熱火朝天,沿線建設幾乎一天一個(ge) 樣。記者第一次去采訪,處處還是施工機械的天下,人們(men) 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忙著開荒、平地、植樹,也為(wei) 臨(lin) 河的民居塗刷明亮的新裝。一周後再次前往,已是鳥語花香。延伸的紅色路麵、成行的綠樹和植被已經鋪裝完成,煥然一新的景觀開始吸引人們(men) 驚喜的目光。

  “春天到來時,就可以來這裏一鼓作氣騎行全線啦!”熊園圓熱情地向記者發出邀請。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全麵統籌、與(yu) 時俱進的探索過程。臨(lin) 平提出了“運河古鎮、濕地田園、航運古道、數智運河”的整體(ti) 定位;在保護的基礎上,啟動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總整治麵積約257萬(wan) 平方米。根據計劃,臨(lin) 平在3年內(nei) 將完成50多個(ge) 重點項目,改善大運河邊群眾(zhong) 生活環境。臨(lin) 平區委書(shu) 記陳如根表示:“在建設大運河國家公園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一方麵加大運河沿線工業(ye) 園區提升改造,為(wei) 新經濟新產(chan) 業(ye) 招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另一方麵利用好大運河獨有的資源優(you) 勢和區位優(you) 勢,積極主動融入杭州大城北發展規劃,大力培育科創、文創、體(ti) 育、數字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未來的發展更要為(wei) 群眾(zhong) 創造高品質的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讓運河之水真正滋養(yang) 一方水土人文。”

  二

  2014年建成的紹興(xing) 運河園位於(yu) 浙東(dong) 運河越城區段主幹河道,全長達4.5千米,是體(ti) 驗浙東(dong) 運河鮮明地域特點的最佳區段。目前,依托紹興(xing) 運河園6個(ge) 核心景區,紹興(xing) 市正在建設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係統呈現浙東(dong) 豐(feng) 厚的自然和人文曆史,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將於(yu) 春節前後完成布展的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將向公眾(zhong) 展示“一部浙東(dong) 運河宏偉(wei) 史詩,一篇越地文化璀璨華章,一幅寧紹山水風物畫圖”。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的核心專(zhuan) 家邱誌榮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men) 已組織召開了數十次國家、省以及本地多學科專(zhuan) 家參加的論證會(hui) ,對關(guan) 鍵部位展陳質量進行把關(guan) 。相關(guan) 工作有條不紊,我們(men) 手上的工作一直沒有停下來。”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得到了沿線群眾(zhong) 的認同和大力支持。為(wei) 豐(feng) 富展出效果,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向社會(hui) 征集水利、水運、文化展品,收到了一批批有價(jia) 值的可移動展品和曆史文獻資料。浙東(dong) 運河是持續幾千年的交通要道和貨物、商品流通渠道。紹興(xing) 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為(wei) 此捐贈了40枚珍貴的古錢幣。“這些錢幣是千年運河的曆史見證,可以更好地講述運河文化故事。2022年恰逢紹興(xing) 成為(wei)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捐出40枚錢幣也寓意名城紹興(xing) 文化源遠流長。”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館長陳寶祥說。

  陳寶祥的父親(qin) 是浙江省第一代工藝美術大師,一生創作了許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工藝傳(chuan) 世作品。“我是土生土長的紹興(xing) 人,喝著鑒湖和運河水長大。”新年之際,陳寶祥做了一個(ge) 決(jue) 定,“我把父親(qin) 生前設計製作、代表紹興(xing) 水鄉(xiang) 文化的2隻銀製烏(wu) 篷船捐給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為(wei) 博物館建設多出點力。”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帶動了沿岸文化資源的進一步融合提升。“作為(wei) 全國首批24個(ge) 曆史文化名城,紹興(xing) 是著名的水鄉(xiang) 、橋鄉(xiang) 、酒鄉(xiang) 和名士之鄉(xiang) 。”邱鍇是紹興(xing) 市鏡湖現代水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帶記者乘舟從(cong) 鏡湖濕地出發,經沈永和酒坊舊址所在的林頭村、古避塘、黃酒小鎮一直抵達建設中的浙東(dong) 運河博物館碼頭。現在,他的團隊正規劃著銜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資源,展現更大規模的水鄉(xiang) 風貌。

  紹興(xing) 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於(yu) 紹興(xing) 大城市圈的“綠心區域”,是全國首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我們(men) 開辟水上線路,將運河、濕地、名城連接起來。”邱鍇說,“在不久的將來,前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體(ti) 驗者也能乘坐畫舫船,每次用1小時的行程,就能體(ti) 會(hui) 運河和小橋人家環繞的名城風貌,也能在更大的城市空間內(nei) 感受生態景象。”(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