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種業科學家獎”頒獎盛典在三亞舉辦
中新網三亞(ya) 1月5日電 (記者 王曉斌)第二屆三亞(ya) 國際種業(ye) 科學家大會(hui) 5日在三亞(ya) 舉(ju) 行,“國際種業(ye) 科學家獎”此間頒出首屆獎項。動物、園藝、水稻、小麥和其他五個(ge) 領域的19位專(zhuan) 家、3個(ge) 科研團隊獲獎。
由三亞(ya) ·國際種業(ye) 科學家聯合體(ti) 和大北農(nong) 集團共同設立的“國際種業(ye) 科學家”獎,主要獎勵在植物、動物、微生物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種業(ye) 科學家和團隊,旨在通過加大種業(ye) 人才扶持力度,支持他們(men) 潛心研究、精耕細作,從(cong) 而形成產(chan) 業(ye) 吸納人才、人才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
首屆“國際種業(ye) 科學家獎”經多位專(zhuan) 家線上評審、會(hui) 議評審及網上公示,最終共有動物、園藝、水稻、小麥和其他五個(ge) 領域的19位專(zhuan) 家、3個(ge) 科研團隊獲獎。他們(men) 分別是:
水稻領域:謝華安、陳溫福、李家洋團隊。
小麥領域:程順和、趙振東(dong) 。
動物領域:黃路生、劉守仁、劉娣、李俊雅團隊、文傑、康相濤。
園藝領域:方智遠、李玉、蘭(lan) 思仁。
其它領域:喻樹迅、蓋鈞鎰、郭三堆、李登海、趙久然、牛天堂、曹兵團隊、王天宇。
據介紹,中國種業(ye) 發展近年來取得顯著成就,近10年來審定、登記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達到3.9萬(wan) 個(ge) ,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麥兩(liang) 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每公頃產(chan) 量保持國際領先,種業(ye) 基礎研究、關(guan) 鍵技術創新和重大新品種選育成效顯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