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樓積蓄發展後勁
工業(ye) 上樓積蓄發展後勁(經濟時評)
集約化利用土地,能夠有效積蓄發展後勁。以工業(ye) 上樓為(wei) 樣板,我們(men) 期待更多的實踐探索,為(wei) 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近年來,我國工業(ye) 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但在東(dong) 部沿海地區,卻麵臨(lin) 一個(ge) 共性製約因素——工業(ye) 用地供應趨緊。
為(wei) 此,各地采取了多種應對措施,如嚴(yan) 格審批,控製企業(ye) 質效;轉型升級,提高畝(mu) 均產(chan) 值;騰籠換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等等。前不久,深圳市有關(guan) 部門表示,將按照每年建設不少於(yu) 2000萬(wan) 平方米、連續實施5年的規模進度,向社會(hui) 提供“工業(ye) 上樓”的高品質低成本產(chan) 業(ye) 空間,為(wei) 製造業(ye) 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間保障。
工業(ye) 上樓,是指讓企業(ye) 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ye) 生產(chan) 的新型產(chan) 業(ye) 空間模式,在不改變工業(ye) 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提升樓宇的容積率。在寸土寸金的東(dong) 部沿海地區,改變過去“攤大餅”式的工業(ye) 園區建設,推動工業(ye) 上樓可以說是破解土地製約的一招妙棋。
對社會(hui) 而言,同等占地麵積能夠提供更多入駐空間,節約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對產(chan) 業(ye) 而言,更大的容納空間,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鏈條中上下遊企業(ye) 的集聚;對園區而言,服務對象更加集中,意味著效率提高;對企業(ye) 而言,則能享受到更低的用地成本。
不僅(jin) 如此,隨著“職住平衡”“產(chan) 城融合”理念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工業(ye) 園區開始探索推動區域內(nei) 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工業(ye) 上樓節約的用地空間,可以為(wei) 研發辦公、生活休閑乃至環境綠化提供支持,成為(wei) 優(you) 化園區環境、吸引各類資源的有利條件。
好處雖多,卻也要因地製宜。並非所有工業(ye) 企業(ye) 都適合在高樓中進行生產(chan) ,現階段入駐的企業(ye) 更多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醫療器械等產(chan) 業(ye) 為(wei) 主,這類高新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設備較輕,振動更少,汙染也小。因此,應當結合園區發展條件和企業(ye) 的發展特點,因地製宜引導合適的企業(ye) 上樓發展。
無論是騰籠換鳥,還是工業(ye) 上樓,都是探索工業(ye) 用地節約集約化利用的經驗,有利於(yu) 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騰出空間,積蓄發展後勁。我們(men) 期待更多的實踐探索,為(wei) 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人民日報 白之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