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舊物煥新生 中國都市青年樂享“循環生活”

發布時間:2023-01-10 15: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1月10日電 題:讓舊物煥新生 中國都市青年樂(le) 享“循環生活”

  作者 武一力

  “我帶這隻小熊去過很多城市,願今後它能陪你去見更多的山川湖海”……近日,武漢市積玉橋一家咖啡館小院裏格外熱鬧。在一場名為(wei) stooping的舊物交換市集上,大家分享著舊物故事。

  活動發起人王珊珊告訴記者,stooping直譯為(wei) “彎腰”,引申為(wei) “把廢棄物品撿回來循環使用”,最初流行於(yu) 美國紐約。目前,這一行為(wei) 逐漸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年輕群體(ti) 中流行。

  來自上海的陳思“淘”到了一套心儀(yi) 已久的舊雜誌。她也帶來了幾本讀完的舊書(shu) ,打算贈送給下一位喜歡的讀者。陳思表示,近年來,循環書(shu) 店在中國多地出現,例如武漢的瓜牛循環書(shu) 店、上海的多抓魚書(shu) 店,都是通過回收舊書(shu) ,讓書(shu) 籍被循環閱讀。

  王珊珊說,在武漢常聽街坊說,“你屋裏穿不下的衣服,留給我屋裏”,這是“中國式”的stooping。在她看來,舊物循環交換,是互助,也是溫暖,更是人們(men) 對待生活的態度。

  在這場持續兩(liang) 天的市集中,超過3000件舊物被成功交換。王珊珊從(cong) 中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城市的朋友,她還專(zhuan) 門組建了微信群,作為(wei) 大家閑置物品的“循環中轉站”。

  在武漢開手工店的餘(yu) 川自稱是“城市拾荒者”,隻要一有空,他就穿梭於(yu) 家附近的小巷裏“拾荒”,那些被遺棄的桌椅、花瓶、沙發,都是他眼中的“寶貝”。餘(yu) 川店裏有個(ge) 極具年代感的茶幾,就是用街邊撿來的木箱改造而成的。他將其清洗、打磨、刷漆,再鋪上新桌布,舊木箱變成了新茶幾。餘(yu) 川說,店裏80%家具都是他親(qin) 手改造的,既省錢、又複古。

  服裝設計師汪藝開了一家舊衣改造店。前不久,有個(ge) 女孩帶著媽媽留給她的舊大衣找到汪藝,大衣款式有些過時,尺寸偏大,但一直舍不得扔。通過重新設計剪裁,這件大衣變得合身且新潮。2022年,汪藝讓1400件舊衣服有了“第二次生命”。她說:“我的顧客大多是‘90後’‘00後’,中國有句老話,‘敬天惜物,物盡其用’,將舊衣翻新二次利用,正是年輕人對這種精神的傳(chuan) 承。”

  武漢大學社會(hui) 問題專(zhuan) 家尚重生認為(wei) ,中國當代年輕人樂(le) 享“循環生活”,是社會(hui) 進步的體(ti) 現。一是環保,讓舊物獲得了使用價(jia) 值的延續;二是體(ti) 現了年輕人物盡其用、艱苦樸素的生活態度,通過對舊物的循環利用、加工改造,賦予其新的情感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