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間文物修複技藝傳承延續”
鐵匠將燒紅的鐵錠捶打成鐵藝裝飾;泥瓦匠用瓦刀和灰泥“修複”古老的建築牆體(ti) ;石匠對著一塊大理石左右敲琢,一根羅馬柱頭已近完成;木匠腳踩皮帶輪帶動磨具,將一塊方木打磨成國際象棋的棋子……這是記者不久前在德國萊比錫會(hui) 展中心舉(ju) 辦的萊比錫文物保護修複和改造博覽會(hui) 上看到的景象。
展會(hui) 上,除了工匠展示技藝,還包括文物修複設備、建築原材料、工具模具、考古探測儀(yi) 器等展品。參觀者有機會(hui) 學習(xi) 古跡保護、修複和舊建築改造技藝,體(ti) 驗文物修複工藝,還能在這一行業(ye) 中尋找商機。
在一個(ge) 名為(wei) “風格屋頂”的展位前,參觀者手持特製的尖頭錘,將一塊塊黑色的頁岩片敲成各種造型。另一邊,身著傳(chuan) 統服飾的專(zhuan) 業(ye) 工匠,熟練地將同樣的頁岩片敲擊成尺寸一致的圓形瓦片,鑲嵌在屋頂模型上。
“風格屋頂”工作室是一個(ge) 由德國屋頂工匠成立的組織,傳(chuan) 承著數百年前的手工技藝。時至今日,頁岩石板瓦依然是德國建築的主要建材。“風格屋頂”工作室不僅(jin) 承攬了許多文物建築的修繕工作,還承接民間住宅改造,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盈利。
“‘熱愛手工藝’是我們(men) 的座右銘。”“風格屋頂”工作室負責人米爾科·菲舍爾介紹,他和他的屋頂工匠團隊在工作之餘(yu) ,運營著數萬(wan) 粉絲(si) 關(guan) 注的社交媒體(ti) 賬號,用視頻和圖片記錄“風格屋頂”工匠們(men) 日常工作的場景。城堡、市政廳、當地傳(chuan) 統民居的屋頂上,都有他們(men) 忙碌的身影。工匠們(men) 特別自豪並熱衷於(yu) 展示自己的手藝:一塊頁岩片,一把尖頭錘,不到一分鍾就能敲出一個(ge) 規整對稱的心形圖案。
在展會(hui) 現場,記者不時看到成群結隊前來觀摩學習(xi) 的學生。他們(men) 大都是職業(ye) 學校的學生,所學專(zhuan) 業(ye) 涉及文物修複、建築、園林、木工、瓦工等。安妮·克萊恩鮑爾是一名職業(ye) 學校學生,她對記者說:“在這裏,我可以了解一些實用的操作流程,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跟工匠交流並建立聯係,這也為(wei) 我未來就業(ye) 提供了機會(hui) ,非常有幫助。”
“修複者在保護建築遺產(chan) 方麵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特別是在修複曆史建築時,他們(men) 的特殊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至關(guan) 重要。”萊比錫展覽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費利克斯·維索茨基表示,“整個(ge) 文物修複行業(ye) 迫切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讓民間文物修複技藝傳(chuan) 承延續。”
(本報德國萊比錫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