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開展37項田野考古 新老項目均有重要收獲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hui) 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ju) 行,陝西太平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遼寧牛河梁遺址、新疆呼斯塔遺址等37個(ge) 發掘項目逐一匯報各自研究進展,並進行交流研討。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作會(hui) 議總結表示,這37項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國16個(ge) 省區,新老項目均取得重要收獲,對於(yu) 構建文化譜係、填補發現空白、解決(jue) 遺址布局等重大學術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這37個(ge) 田野考古項目包括史前考古10項、夏商周考古10項、漢唐考古13項、邊疆考古4項,時代上從(cong) 舊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時期;內(nei) 容上涵蓋現代人起源及擴散、農(nong) 業(ye) 起源、新石器時代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南島語族起源和擴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外文化交流等諸多研究課題。
陳星燦指出,盡管受疫情和疫情防控的影響,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國外考古項目完全陷入停頓,但國內(nei) 田野考古工作還是有很大收獲,有很多新的重要發現,取得十分優(you) 異的成績。該年度新的田野考古項目包括福建平潭龜山、海南萬(wan) 寧灣仔頭、雲(yun) 南昭通朱提古城等,但更多是長期發掘的重要遺址特別是古代都城,如禹會(hui) 、陶寺、新砦、二裏頭、偃師商城、洹北商城、殷墟、周原、漢長安城、漢魏洛陽城、鄴城、隋唐長安城、隋唐洛陽城、唐宋揚州城、遼上京等遺址,其田野考古工作延續多年也取得重要成績。
從(cong) 總體(ti) 上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項目不論規模大小,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確的學術目的、學術目標和課題意識,不少田野項目采取精細提取信息的發掘方法,實施精細化發掘,三維掃描、地理信息係統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提取水平較以前有很大提高。同時,包括動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年代學研究、環境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微痕分析、殘留物分析、埋藏學等在內(nei) 的各種研究上,多學科合作廣泛運用已成為(wei) 從(cong) 史前到曆史時期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常態。
陳星燦強調,田野工作是考古資料收集和一切考古研究的基礎,必須抓緊抓實。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文物保護意識空前加強,遺跡和遺物在發掘中就得到及時保護。
他也坦言,雖然田野考古發掘簡報和報告的撰寫(xie) 日益受到重視,但這方麵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許多重要遺址的田野報告,還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以盡快完成出版。
“很高興(xing) 年輕一代考古人正充分成長起來,‘70後’‘80後’已成為(wei) 田野考古的主力,‘90後’也開始成為(wei) 田野考古的中堅力量,相信未來的田野考古工作會(hui) 更精彩、也會(hui) 有更多成果。”陳星燦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