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電視換屏價格貴過買台新電視?業內人士:不建議數碼產品大修

發布時間:2023-01-30 10:5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電視換屏價(jia) 格貴過買(mai) 台新電視?

  業(ye) 內(nei) 人士:不建議數碼產(chan) 品大修

  近日,一段關(guan) 於(yu) 電視換屏價(jia) 格超過了買(mai) 一台新電視的視頻引發關(guan) 注。很多消費者對於(yu) 電視換屏的花費達到了整台電視的七八成甚至超過整機價(jia) 格表示不解。對此,有彩電企業(ye) 人士表示,換屏價(jia) 格貴過買(mai) 台新電視屬於(yu) 正常現象,尤其對於(yu) 價(jia) 格較低的低端電視機而言,屏幕成本在整機價(jia) 格中的占比更高,如果再加上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換屏價(jia) 格要超過新機價(jia) 格。

  專(zhuan) 業(ye) 人士同時提醒消費者,從(cong) 技術角度來講並不建議對數碼產(chan) 品的核心部件單獨更換,對於(yu) 使用時間較長而出現屏幕老化故障的電視機,更不主張換屏。

  2700元買(mai) 的電視

  為(wei) 何換屏要花4600元?

  近期,網上出現一段“2700元買(mai) 的電視更換屏居然需要4600元”的視頻引發關(guan) 注。作者在視頻中表示,自己花2700元買(mai) 了一台75英寸電視機,但意外碎屏需要更換。而經與(yu) 廠家官方客服聯係,換屏報價(jia) 竟然高達4600元。消費者對此感到不滿,“為(wei) 什麽(me) 換個(ge) 屏的價(jia) 格比買(mai) 台新機器還貴出那麽(me) 多?”這位消費者表示,他理解電視屏幕能占到整台電視機成本七八成的事實,如果花2000多元維修自己也能接受,但為(wei) 什麽(me) 報價(jia) 高達4000多元。

  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與(yu) 一家彩電廠家相關(guan) 人員取得了聯係,對方表示,電視屏幕能占到整台電視機成本七八成是事實,但消費者忽略了電視換屏的人工成本。在智能化生產(chan) 時代,同樣工序人工成本遠高於(yu) 自動化生產(chan) 成本並不奇怪。按照行業(ye) 慣例,75英寸電視換屏的人工成本不會(hui) 低於(yu) 2000元。

  電視液晶屏幕

  占整機成本七八成

  據了解,電視屏幕是電視機生產(chan) 中的最大成本,自從(cong) 液晶電視普及以來,液晶屏幕的成本就能占到整機總成本的六七成,如果再加上與(yu) 屏幕密切相關(guan) 的模組成本,算下來占比甚至要超過八成。近年來隨著技術工藝的發展,雖然屏幕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絕對大頭兒(er) 。

  麵板國產(chan) 化的持續推進,使得液晶屏幕的成本快速下降,液晶電視的市場價(jia) 格也大幅下降,這才出現了75英寸液晶電視隻賣2000多元,僅(jin) 相當於(yu) 一台中低端手機的價(jia) 格。但這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即電視售後維修中的人工成本與(yu) 電視價(jia) 格的比例越來越高,因而經常出現消費者抱怨電視維修價(jia) 格甚至高過買(mai) 新機。

  北青報記者從(cong) 網上查詢到,近年來屢有消費者在網上吐槽或投訴此事。去年5月份,紹興(xing) 消費者任師傅花3450元買(mai) 了一台液晶電視,由於(yu) 內(nei) 屏破裂需要換屏,結果被告知換屏要3400元。2021年12月,成都消費者王女士向媒體(ti) 反映,其購買(mai) 的小米電視剛過3年質保就出現屏幕花屏現象。而在售後過程中,王女士被小米電視維修人員告知“隻能換屏”,整體(ti) 費用算下來超過3000元,占到電視原價(jia) 的約80%,“太誇張了,這就是讓消費者放棄維修。”

  數碼產(chan) 品多存在

  維修價(jia) 格超過新機問題

  其實,維修價(jia) 格超過新機並非電視“專(zhuan) 利”。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自動化生產(chan) 程度較高的數碼產(chan) 品中,多存在同樣問題,尤其是成本占比較高的核心零部件的更換,往往總價(jia) 格要達到甚至超過購買(mai) 新機的價(jia) 格,比如筆記本、手機、數碼相機更換主板的價(jia) 格都會(hui) 明顯高於(yu) 新機價(jia) 格。

  中國電子商會(hui) 消費電子產(chan) 品調查辦公室就曾對“更換鏡頭價(jia) 格直逼千元”“屏幕維修價(jia) 格超過新機”等問題給予了關(guan) 注。不過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消費者維修的數碼產(chan) 品大多是使用了數年的老款產(chan) 品,本身老型號產(chan) 品的元器件就比較緊缺,而且當時的生產(chan) 成本本身就更貴,如果消費者與(yu) 現在性能更好的同樣產(chan) 品相比,“性價(jia) 比”肯定是不合算的。消費者張小姐在2018年初買(mai) 了一台3000元的數碼相機,在使用了四年之後出現了無法使用的故障,根據錯誤代碼顯示為(wei) 主板故障。而在她找到當時購買(mai) 相機的銷售商時,得到的答複是超過保質期隻能自費修理,價(jia) 格合計超過2000元。“現在同樣檔次的數碼相機也隻賣2000元,但我用習(xi) 慣了這台機器確實舍不得”,張小姐為(wei) 此陷入了兩(liang) 難。

  使用時間較長的數碼產(chan) 品

  不建議維修直接換新機更合適

  有數碼廠家告訴北青報記者,對於(yu) 這類已經使用時間較長的數碼產(chan) 品,其實並不建議消費者選擇維修,直接換新機更合適。“這不僅(jin) 僅(jin) 是從(cong) 花費成本上的考量,也是技術上的建議。首先是各種元器件間相互匹配度的問題。這位人士介紹,廠家在產(chan) 品設計中對於(yu) 各部分元器件的使用壽命都會(hui) 有整體(ti) 的考量,使用年限整體(ti) 上是互相匹配的,從(cong) 而避免一部分元器件到了使用壽命而另一部分元器件還能較長時間正常運轉而引發的成本浪費。以一部普通數碼相機為(wei) 例,如果不考慮性能指標的落伍,一台機器建議使用六年左右,如果主板在使用了四年後出現故障換新,就可能遇到兩(liang) 年後其他部件又出現問題。“到那時如果放棄維修直接換新,相當於(yu) 這個(ge) 新主板隻用了兩(liang) 年時間就下崗了,其實造成了更大的浪費。”當然,他也表示,如果隻是非核心部件的小故障,花較低的費用維修還是值得的。

  另一方麵,數碼產(chan) 品的精密集成度較高,人工維修安裝的精細程度和標準化肯定不如集成製造,從(cong) 理論上看,也存在同樣的零部件經人工安裝後的使用壽命和性能不如原裝的情況。因此,對於(yu) 數碼產(chan) 品核心部件的大修,建議消費者還是謹慎行事。

  文/本報記者 張欽 統籌/池海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