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農村山寨禮品須持續發力
春節期間購買(mai) 禮品走親(qin) 訪友是我國傳(chuan) 統習(xi) 俗,然而在農(nong) 村一些地區,部分商家仿冒名牌、生產(chan) 銷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山寨禮品和“三無”產(chan) 品屢禁不止,不僅(jin) 擾亂(luan) 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也使心意打了折扣。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已經采取了不少整治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jue) 。山寨禮品橫行農(nong) 村市場,深層次原因是多方麵的,既反映出消費者品牌意識缺失,也說明責任主體(ti) 法律意識淡漠。農(nong) 村地域遼闊,商超網點分散,給監管和整治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持續整治假冒偽(wei) 劣商品,需要從(cong) 長計議,從(cong) 規範渠道和商品溯源兩(liang) 方麵共同發力,多部門聯動,形成協同治理效應。
首先,要規範商品渠道,管住源頭。雖然近年來農(nong) 村電商和連鎖超市加速布局,但在一些偏遠地區,沒有正規運營資質的小超市、小商店仍然大量存在,由於(yu) 價(jia) 格較為(wei) 低廉,其消費群體(ti) 覆蓋麵較廣。為(wei) 了降低成本,這些不規範的小超市往往與(yu) 黑作坊、三無生產(chan) 廠家合作,長期遊離於(yu) 監管之外。在農(nong) 村,零售與(yu) 流通業(ye) 工作人員相對缺乏法律意識,對商品質量和進貨渠道不甚關(guan) 心。從(cong) 這個(ge) 層麵看,必須規範農(nong) 村商超布局,下大力氣持續整治沒有運營資質的黑超市,使商品進貨渠道透明化。
其次,要建立溯源機製,反向追查。當前,“食品溯源碼”已經開始在全國多地推廣普及。假冒偽(wei) 劣商品之所以大行其道,來路不明是一大原因,出現問題難以找到責任主體(ti) 。對此,農(nong) 村地區應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蹤等製度在內(nei) 的食品監管體(ti) 係。對於(yu) 所有流入農(nong) 村市場的商品,盡快建立溯源機製,明確生產(chan) 、流通責任,對全鏈條規範運營起到有效約束作用。
眼下,消費持續複蘇回暖,農(nong) 村地區市場廣闊,蘊藏著巨大潛力。農(nong) 村消費者期待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而絕不是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農(nong) 村也不應成為(wei) 假貨集散地。要持續加大懲處力度,提升農(nong) 村商品與(yu) 服務供給質量,改善農(nong) 村消費品質,滿足農(nong) 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郭存舉(ju)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