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畫界“淘寶”再衝刺港交所

發布時間:2023-02-02 13:57:00來源: 北京商報

  2月1日,泰豐(feng) 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豐(feng) 文化”)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主板上市。招股書(shu) 顯示,作為(wei) 中國當代國畫的交易平台,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泰豐(feng) 文化在中國所有藝術品平台的當代國畫交易額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wei) 16%。過去一年,公司9個(ge) 月間實現營收2.01億(yi) 元,淨利潤6666.6萬(wan) 元。在業(ye) 內(nei) 看來,亮眼的業(ye) 績加上此番衝(chong) 擊港股,無疑對市場會(hui) 起到一定的提振,但市場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也會(hui) 讓公司業(ye) 務麵臨(lin) 集中度風險。

  淨利6666.6萬(wan) 元

  2月1日,泰豐(feng) 文化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主板上市。作為(wei) 中國當代國畫的交易平台,泰豐(feng) 文化主營業(ye) 務方麵既包括一手畫作代理服務,即充當賣家(一手畫作藝術家)與(yu) 買(mai) 家之間的代理人,同時兼顧二手畫作代理服務,即充當畫作擁有人(並非創作當代國畫的藝術家)與(yu) 買(mai) 家之間的代理人,及開發藝術品區塊鏈。

  招股書(shu) 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9月30日前,泰豐(feng) 文化實現營收分別為(wei) 1.34億(yi) 元、1.94億(yi) 元、2.01億(yi) 元;淨利潤分別為(wei) 3185.8萬(wan) 元、6759.5萬(wan) 元、6666.6萬(wan) 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泰豐(feng) 文化於(yu) 中國所有藝術品平台的當代國畫交易額排名第一,為(wei) 中國最大的當代國畫藝術品平台,市場份額為(wei) 16%。

  此番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shu) ,並非泰豐(feng) 文化首次衝(chong) 擊資本市場。據公開資料,2017年該公司曾於(yu) 新三板掛牌,2020年1月在新三板除牌。新三板除牌後,還曾於(yu) 2020年6月遞表港交所,但後續遞表失效。

  業(ye) 務麵臨(lin) 集中度風險

  “近些年,當代國畫市場的表現一直不好,能做到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藝術評論家趙磊進一步解釋道,當代國畫的轉售溢價(jia) 通常受到經濟狀況影響,經濟形勢較好時每筆交易的溢價(jia) 或會(hui) 達到10%-20%,而經濟衰退時則降低。

  事實上,亮眼的業(ye) 績背後,泰豐(feng) 文化也麵臨(lin) 著業(ye) 績的風險與(yu) 挑戰。

  據公開資料,受一係列藝術品仿冒事件、疫情等因素影響,藝術品市場自2016年至2021年一直處於(yu) 調整期,複合年增長率為(wei) -0.4%,盡管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值將於(yu) 未來五年持續增長,但如果順利度過過渡期,轉變思路應對市場波動,則是所有人要思考的問題。

  對於(yu) 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泰豐(feng) 文化方麵在招股書(shu) 中也明確表示,由於(yu) 無法預測畫作買(mai) 家偏好和需求,或無法識別、應對和正確判斷當代國畫市場的未來趨勢和變化,這可能會(hui) 對泰豐(feng) 文化的經營業(ye) 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往績記錄期間的全部收入來自於(yu) 提供與(yu) 銷售當代國畫有關(guan) 的畫作代理服務,因此,公司業(ye) 務麵臨(lin) 集中度風險。

  對於(yu) 平台發展等相關(guan) 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係泰豐(feng) 文化方麵,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藝術市場漸回溫

  有分析進一步指出,隨著國內(nei) 人均收入的增加和藝術文化教育的改善推動了對藝術品的需求,加上中國買(mai) 家將收藏和交易藝術品(如當代國畫)視為(wei) 商品投資這一常態和趨勢,預計2026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將達到536億(yi) 元,2022-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wei) 6.6%。

  在從(cong) 業(ye) 者看來,亮眼的業(ye) 績加上此番衝(chong) 擊港股,無疑對市場會(hui) 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現階段,國畫市場的主流交易實體(ti) 包括:藝術家個(ge) 人直接銷售,來自畫廊、拍賣行及展覽等其他臨(lin) 時活動的藝術品平台銷售,二者分別占2021年國畫市場份額的30%及70%(以成交價(jia) 值計算),其中畫廊、拍賣行及藝術品平台銷售下的其他臨(lin) 時活動分別占2021年國畫10.7%、50%及9.3%的市場份額(以成交價(jia) 值計算)。

  藝術市場評論家齊建秋對此表示,目前的藝術品市場狀態如何,要根據今年春拍及之後一段時間的市場表現來判斷,總的來說藝術品市場的走勢微見趨好,但根本性的變化還有待經濟的複蘇和強勢的增長。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韓昕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