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江西省於都縣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健康+養老 生活更舒心

發布時間:2023-02-07 15:24:00來源: 人民日報

  江西省於(yu) 都縣推進醫養(yang) 深度融合

  健康+養(yang) 老 生活更舒心

  核心閱讀

  近年來,江西省於(yu) 都縣不斷推進養(yang) 老和醫療深度融合。通過在養(yang) 老機構中設立醫療點、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依托互聯網平台開展健康服務等途徑,形成覆蓋集中養(yang) 老和分散居家養(yang) 老的醫療便利服務圈,持續增強老年群體(ti) 的獲得感、幸福感。

  “我這個(ge) 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一到天冷就發作,灸一下,舒服多了!”走進江西省於(yu) 都縣禾豐(feng) 鎮敬老院的醫療點,一股濃濃艾香撲麵而來。73歲的老人華石生剛做完艾灸,滿臉紅通通的。老人2010年入院,如今終於(yu) 實現“足不出院”就能享受中醫理療。“別提有多方便了!”

  2021年冬,禾豐(feng) 鎮敬老院的醫療點開起來了。“老年人由於(yu) 骨質疏鬆和功能性退化,關(guan) 節骨痛病較多。針對這些,我們(men) 的醫療點以中醫理療為(wei) 特色,深受老人歡迎。今天做艾灸的就有4位,康複理療的2位。”禾豐(feng) 鎮敬老院院長劉冬良掰著指頭細數。

  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數量在不斷增多。在於(yu) 都縣,總人口111.95萬(wan) 人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4.86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3.27%。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種類複雜且多為(wei) 慢性病,相應的醫護需求也高於(yu) 一般群體(ti) 。

  把醫療點搬進敬老院、把“養(yang) 老床位”設進專(zhuan) 業(ye) 醫院、通過互聯網平台把醫療服務送進家門……近年來,於(yu) 都縣以“健康+養(yang) 老”模式縱深推進醫養(yang) 融合體(ti) 製機製改革,讓老年人安心更暖心。

  醫療點搬進敬老院

  走進於(yu) 都縣嶺背鎮敬老院,幾棟連廊的紅頂黃房子經過翻新,整潔美觀。在辦公樓一樓大廳的診療室,今年71歲的方全發奶奶正坐在病床邊,一旁的製氧機運轉良好。

  “奶奶,感覺出氣還順暢嗎?”醫生劉永勝上前仔細查看設備,一邊耐心詢問。“哎喲,小夥(huo) 子啊,多謝你嘞,我的身體(ti) 一天比一天好呀!”方全發露出舒心笑容。

  方奶奶能得到周全的照料,得益於(yu) 敬老院內(nei) 新成立的“醫療點”。“我們(men) 嶺背鎮敬老院距離醫院較遠,日常就醫不方便,早年存在老人突發疾病就醫不及時的情況。”院長孫觀雲(yun) 告訴記者。

  “從(cong) 2017年開始,於(yu) 都縣分3批投入3億(yi) 元對全縣24家公辦養(yang) 老機構進行改造。在這其中,開辟了專(zhuan) 門的‘醫療服務區’。”於(yu) 都縣民政局副局長劉慧告訴記者。部分機構還設有“健康小屋”,可開展老人失能評估和康複訓練服務。“同時,按照每點位19.3萬(wan) 元的標準,逐步配齊醫療設備;人員上,全縣24家公辦養(yang) 老機構均與(yu) 所在鄉(xiang) 鎮的衛生院簽訂了醫養(yang) 結合服務協議,由各鄉(xiang) 鎮衛生院,向醫療點派駐定點醫生。”於(yu) 都縣衛健委婦幼老齡職業(ye) 健康股幹部肖娟介紹。

  2021年8月,經改造的嶺背鎮敬老院煥然一新。走進嶺背鎮敬老院辦公樓一樓大廳,便看到整潔明亮的“醫療服務區”:標準化的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和病房,劃分有序;步入治療室,複蘇氣囊、製氧機、艾灸儀(yi) ……各類醫療設備配置齊全。

  劉永勝是嶺背鎮衛生院派駐在該敬老院醫療點的值守醫生,他和1名護士一起,辛勤守護該院102名老人的生命健康。每月衛生院還定期安排醫護人員到敬老院開展健康宣教、保健活動、特殊義(yi) 診等。“建場所、配設備、派人員,如今,老人們(men) 足不出院就能得到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健康體(ti) 檢等服務項目,實現小病不出門,大病及時送。”孫觀雲(yun) 十分感慨。

  醫院裏開設老年醫學科

  駛過於(yu) 都河,在貢江新區,新建起的於(yu) 都縣人民醫院新院已正式開始運營。步入院區,隻見智能送藥係統沿著空中軌道來回穿梭。在2號樓3樓,新開辟的老年醫學科於(yu) 去年7月10日正式開診。

  記者見到洪玉香的時候,老人家正在輸液。今年76歲的洪玉香來自利村鄉(xiang) 蓮塘村,因病到該科就診。“患者當時上腹部有持續性飽脹感,伴有胸背疼痛等。我科室醫生立刻展開綜合會(hui) 診,發現奶奶還有骨質疏鬆、胃潰瘍等問題,便製定了綜合診療方案:先進行抑酸護胃,後期給藥治療。”科室負責人洪良才告訴記者。

  “老年醫學科當前配備16名醫護人員,其中4名醫生由來自神經內(nei) 科、內(nei) 分泌科和呼吸科的專(zhuan) 家組成。”於(yu) 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旭介紹。過去,老年醫學科在醫院普及程度不高,個(ge) 別掛靠呼吸科,不利於(yu) 老年疾病的綜合診治。如今,科室不僅(jin) 配備了微量泵、除顫儀(yi) 等多種老年常見病診療設備,還為(wei) 就診老人提供綜合評估和心理安撫。“診療更有針對性、服務更貼心!”張旭介紹,“新開診後,門診量每月600餘(yu) 人次,每月住院患者70人左右。”

  不僅(jin) 如此,緊鄰科室的樓層特開辟3層共288個(ge) 床位作為(wei) 未來的醫養(yang) 中心。“有慢性病但未達到住院指征的患者,可以入住醫養(yang) 中心;若達標,則可立刻轉入老年醫學科就診;若病情加重,則轉至重症專(zhuan) 科。整個(ge) 流程銜接順暢、醫療資源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事實上,醫院所開設的醫養(yang) 中心,其護理人員都具備一定專(zhuan) 業(ye) 知識。“可提供日常陪護、身體(ti) 監測、康複訓練等服務。”張旭介紹,“未來引入長期護理險,可減輕醫保負擔,讓老年朋友們(men) 真正實現有病治病,無病康養(yang) 。”

  醫療服務送到家中

  在各類養(yang) 老方式中,居家養(yang) 老占據相當比例。如何滿足居家老人尤其是特困老人的用醫需求?2019年至今,於(yu) 都縣累計投入390萬(wan) 元,引入第三方智慧平台,為(wei) 特困老人開展探視巡訪、生活照料、健康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確保老人一鍵“緊急呼叫”,服務隨時上門。

  “真得感謝這個(ge) 智能手環,救了我的命。”家住於(yu) 都縣貢江新區的老人王玉蘭(lan) 一把拉住記者的手,感慨萬(wan) 分。今年69歲的王奶奶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等多種老年慢性病。去年5月,老伴到廣東(dong) 探望子女,王玉蘭(lan) 便一人在家。“我突發腦梗,一鍵呼叫片區護理員,送我及時就醫。”王玉蘭(lan) 所說的手環,背後連接的是智慧平台“探護寶”。

  “有了這個(ge) APP,後台所有請求可一覽無餘(yu) 。比如探視點位、上門需求……”護理員陳衛勇向記者介紹,當前,於(yu) 都縣已錄入分散特困全自理老年服務對象1200餘(yu) 名,信息全錄入,部分還配備了智能攝像頭、智能手環等,方便隨時查看居家老人情況,內(nei) 置定位係統可快速鎖定老人位置。所有護理員每月固定入戶兩(liang) 次,其他時間按工單請求由係統調度隨時響應。“目前所有需求中,醫療健康占據18.24%。”陳衛勇告訴記者。“我每月需要去醫院拿藥5次,自從(cong) 被納入平台,小陳會(hui) 陪我掛號排隊、幫我取藥,還能偶爾在家幫我量血壓、做艾灸,方便多了!”王玉蘭(lan) 欣慰地說。

  不隻有平台直接運營,機構也開始借助大數據平台,強化“智慧健康養(yang) 老”綜合服務。例如,在公辦民營的綜合性養(yang) 老機構——楨愛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由政府投資50萬(wan) 元建成“一站式綜合管理平台”。該平台匯聚了貢江鎮1萬(wan) 多名老年人的信息,係統配套有健康監測、老年人心理評估與(yu) 心能提升訓練、音樂(le) 經絡理療放鬆、中醫體(ti) 質辨識及老年帕金森檢測康複訓練等多種醫療服務。通過平台收集需求,展開上門服務,並將服務數量、質量統一進行在線管理和分析,“讓服務數據化、數據智能化,從(cong) 而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實現健康養(yang) 老目標。”該機構負責人雷燕介紹。

  去年10月,於(yu) 都縣製定了《於(yu) 都縣居家和社區基本養(yang) 老服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落實538.5萬(wan) 元補助資金,預計新增460張家庭養(yang) 老床位,“在開展適老化改造等硬件提升的基礎上,為(wei) 老人配置智能化設備,納入平台管理,從(cong) 而為(wei) 更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醫、陪護等綜合性服務。”於(yu) 都縣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股股長鄧五芳說。

  從(cong) 機構、社區到家庭逐步覆蓋,在失能、半失能到自理群體(ti) 中漸次鋪開。於(yu) 都縣不斷健全養(yang) 老、醫療、照護、康複等服務相互銜接補充的“醫養(yang) 結合”一體(ti) 化服務模式,打通健康養(yang) 老“最後一公裏”,持續增強老年群體(ti) 的獲得感、幸福感。(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 丹)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