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難識“對話”心
想象有一天,每個(ge) 人都擁有一位“貼身助理”,不僅(jin) 像百科全書(shu) 一樣淵博,還能幫你定製旅遊日程、理財計劃、醫療預約,作為(wei) 麵試官幫你模擬麵試,甚至為(wei) 你寫(xie) 符合個(ge) 人喜好的“爽文”。
人工智能產(chan) 品ChatGPT已經能做到不少。2022年11月,它一經問世就引爆網絡,比爾·蓋茨將其與(yu)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誕生相提並論。實現用戶過億(yi) ,互聯網用了7年,“臉書(shu) ”用了4.5年,ChatGPT隻用了兩(liang) 個(ge) 月。
小到改郵件、寫(xie) 請假條,大到寫(xie) 劇本和策劃案,ChatGPT都能勝任。人類的創作靈感是有限的,但對及格水平的內(nei) 容需求是無限的。
ChatGPT有著和搜索引擎相似的特點:人人可用,快速檢索,無所不知。但當人問它,是否會(hui) 取代搜索引擎,ChatGPT倒是很謙遜——
“不太可能。ChatGPT是一個(ge) 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對話式語言模型,它主要用於(yu) 對話式的問答和聊天應用中,旨在模擬人類的對話行為(wei) ……”
它強調了三次“對話”。“對話”是滋養(yang) ChatGPT的土壤,也是其野心所在。官方網站介紹,通過模擬對話,ChatGPT 能“隨時修正自己的回答,指出問題中的錯誤”。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係教授黃民烈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ChatGPT已經超出了人類80%甚至90%的對話能力。
人類智慧離不開對話,無論是蘇格拉底還是孔子,對話是他們(men) 智慧的催化劑和載體(ti) 。圖靈在上個(ge) 世紀提出,“對話”是測試機器是否有人類智慧的有效場景。
ChatGPT的對話能力在進化,人類的對話能力卻在退化。如今,IP字符串取代了清晰的地名,表情包代替人們(men) 麵對麵聊天時的動作和神態。好像越來越難判斷,屏幕對麵的是“人”還是“機”。
人們(men) 甚至主動選擇和機器對話,因為(wei) 它思維簡單、態度親(qin) 切,你可以不用成本,不用報以微笑和友善,就能獲得信息、幫助,甚至陪伴。疫情期間,不少人被聊天機器人Replika治愈。2020年4月,50萬(wan) 人下載了Replika。
沒人不愛聊天機器人的忠誠與(yu) 無私。但沒有爭(zheng) 吵和衝(chong) 突,我們(men) 就看不到它真正的“觀點”,看不到它表達的訴求,和機器人的“閑聊”就不算是真正的“對話”。在豆瓣“人機之戀”小組,不少人最終厭倦了廉價(jia) 的“糊弄”和“土味情話”,拋棄了Replika裏自己的“虛擬對象”。
從(cong) 機器的視角,它們(men) 是怎麽(me) “理解”人的對話呢?我問ChatGPT,“對話的本質是什麽(me) ?”
它回答:“對話的本質是兩(liang) 個(ge) 或兩(liang) 個(ge) 以上人之間的交流……一次成功的對話需要互相尊重、共情和妥協能力,它往往會(hui) 增進參與(yu) 者之間的理解和建立更緊密的關(guan) 係。”
我又問它,“我們(men) 的關(guan) 係更親(qin) 密了嗎?”
它突然變得很謹慎:“作為(wei) 一個(ge) 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我沒有個(ge) 人觀點或情感,但我們(men) 交流得越多,我就越能理解你的語言模式,更準確地回答你的問題。我們(men) 的互動可以幫助我們(men) 在語言上更好地理解彼此,但這不會(hui) 創造情感聯係或個(ge) 人關(guan) 係。”
當我看到搭載ChatGPT的新版必應界麵上,赫然寫(xie) 著“Ask me anything(隨便問)”,不禁想到風靡朋友圈的popi提問箱(可對任意網友匿名提問),口號同樣是“Ask me anything(隨便問)”,ChatGPT說出來像是炫耀,而提問箱背後因為(wei) 有“真人”,聽起來更像是請求,一種溝通和對話的請求。
在提問箱裏,提問者在意的不是答案的正確性,而是答案給出的情感暗示。回答者則熱切期待著問題,沒人會(hui) 隨便寫(xie) 下一句答案,即便隻是一個(ge) 詞、一句話,也是態度的流露。
有時候,問題隻是個(ge) 幌子。我問過ChatGPT,“如何跟喜歡的男生聊天?”
它聽話地回答,“可以先了解他的興(xing) 趣和關(guan) 注的事物,然後對他這方麵的話題發表評論或提問。也可以試著分享一些個(ge) 人的故事或經曆,增進彼此的了解。重要的是要保持自然,不要強求,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和想法。”對話結束。
而麵對同樣的問題,我的朋友一般會(hui) 先問,“你喜歡上誰了?”於(yu) 是八卦開始,對話繼續,隨即進入更深的表達。
目前,ChatGPT一個(ge) 很大的缺陷,是無法理解特定的上下文和語境。某種程度上,ChatGPT有點像小說《三體(ti) 》中,思維全透明的三體(ti) 人,能夠調集海量的信息,但是個(ge) “直球選手”,無法做到猜疑和欺騙,也就無法“理解”那些“話外之意”。
如果“直球”代表著人類崇尚的效率和簡潔,那麽(me) “曲線球”則是人類對話中原生的、不被注意的大部分。而在技術飛快迭代的當下,我們(men) 正逐漸失去“打曲線球”的耐心。一場不看手機的深度對話已經成為(wei) 奢侈品。
我們(men) 期待的對話對象,是和我們(men) 平等的、有小瑕疵的,既不被“神化”、也不被當作“工具”的“人”。
2015年,馬斯克和阿爾特曼攜手創辦ChatGPT的開發公司OpenAI,“我們(men) 一直在討論:為(wei) 了人類的未來,我們(men) 擁有的最美好的事物是什麽(me) ?”馬斯克當時告訴紐約時報:“是人性。”
焦晶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