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農業,鄉村奏響科技興農“序曲”
新華全媒+丨數字技術賦能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奏響科技興(xing) 農(nong) “序曲”
新華社合肥2月8日電(記者王菲)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眼下,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正從(cong) 南向北陸續展開。在合肥市長豐(feng) 縣水家湖鎮的智慧草莓小鎮,莓農(nong) 們(men) 也忙碌起來,每天有大量的新鮮草莓上市,從(cong) 這裏銷往全國各地。
走進合肥莓福園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草莓生產(chan) 基地,果香帶著春天的氣息撲麵而來。記者看到,一顆顆飽滿多汁的草莓早已綴滿藤蔓。
“今年收成不錯!通過病蟲害智能識別和水肥藥智能管控係統,不但提高了草莓的綠色品質,每畝(mu) 還可節約農(nong) 資、人力等費用800多元。”合作社負責人田峰說,今年他們(men) 還將加強與(yu) 中科合肥智慧農(nong) 業(ye) 穀公司科研人員的產(chan) 學研合作,實現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
“作為(wei) 全國草莓種苗和鮮食草莓的核心主產(chan) 區,長豐(feng) 草莓已有近40年的種植曆史,全縣有草莓種植農(nong) 戶8萬(wan) 多戶。”合肥市長豐(feng) 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主任楊曉虎說,“我們(men) 正在建設國家數字鄉(xiang) 村試點縣,以此為(wei) 契機,推動草莓產(chan) 業(ye) 智慧轉型,探索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數字農(nong) 業(ye) 發展新路徑。”
“走,帶你去看看我們(men) 的‘博士智慧草莓園’!”中科合肥智慧農(nong) 業(ye) 協同創新研究院集成創新中心副主任姚俊一邊介紹,一邊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領著記者走進一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
巡檢機器人“緊盯”草莓生長情況、傳(chuan) 感器和AI識別係統密切配合自動分析土壤肥力和病蟲害情況、液晶顯示屏上實時顯示溫度、光度、濕度……依托物聯網和智能設備,草莓大棚“變身”“數字化工廠”。棚內(nei) 幾名年輕的博士正在對自動上傳(chuan) 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借以優(you) 化草莓標準化管理係統。
“棚內(nei) 不隻生長草莓,也產(chan) 出農(nong) 業(ye) ‘大數據’。我們(men) 通過數據挖掘分析,推動草莓的科學化種植和精細化管理,轉變‘靠天收’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姚俊說,農(nong) 業(ye) “數智化”轉型需要多學科的協同創新。智慧農(nong) 業(ye) 的廣闊空間也吸引著他和他的科研夥(huo) 伴們(men) 走出實驗室,在這裏找到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夢想舞台。
測土機器人、“蟲臉”識別儀(yi) 、農(nong) 業(ye) 傳(chuan) 感器……春天裏,中科合肥智慧農(nong) 業(ye) 穀的科研人員步履不停,抓緊測試各種農(nong) 業(ye) 新裝備、新技術。
“我們(men) 聚焦農(nong) 業(ye) 機器人、農(nong) 業(ye) 傳(chuan) 感器、農(nong) 業(ye) 大數據挖掘等領域,依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優(you) 勢,加快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在中科合肥智慧農(nong) 業(ye) 穀副總經理餘(yu) 立祥看來,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為(wei) 智慧農(nong) 業(ye) 打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在中科合肥智慧農(nong) 業(ye) 穀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中心,土壤肥力、農(nong) 作物長勢、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等情況一目了然。來自田間地頭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在這裏匯聚、加工,支撐數字鄉(xiang) 村的“智慧大腦”高效運轉。
談起未來的發展,長豐(feng) 縣馬郢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畢玲莉信心滿滿:“借助數字鄉(xiang) 村建設,讓鄉(xiang) 村更美、產(chan) 業(ye) 更強、村民更富!”(新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