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00後”青年延續千年“說春”民俗讓非遺傳承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10 09: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石阡2月9日電 題:“00後”青年延續千年“說春”民俗讓非遺傳(chuan) 承發展

  作者  周燕玲

  貴州石阡“00後”青年封青海自13歲以來,每年立春節氣前後都會(hui) 擔任半個(ge) 月的“官”,與(yu) 大眾(zhong) 熟知的“官職”不同,他擔任的“春官”需要走村串寨去“說春”,為(wei) 農(nong) 戶開財門、送祝福、講農(nong) 時、勸農(nong) 行耕。

  2023年癸卯兔年,封青海第一次自己獨立出門“說春”。半個(ge) 月來,身穿“官服”、手持木刻春牛的他,每天早出晚歸,挨家挨戶唱春詞、送春貼、報春信,祈願主人家風調雨順,延續中國幾千年“說春”民俗。

  “說春”古名為(wei) “鞭春”,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民間習(xi) 俗,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曆史,“說春”之人也被稱為(wei) “春官”。“說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傳(chuan) 下來的一種綜合性民俗活動,在《石阡府(縣)誌》上對“迎春”及“說春”活動開展均有相關(guan) 記載。

  “唐朝差我送春人,特來貴府開財門。”是封青海到訪農(nong) 戶家說的第一句話。進門後,他一邊用五聲調式哼唱春詞,一邊把手中身披紅布和麻線的春牛擺放在農(nong) 戶的堂桌上,主人家遞茶,封青海就會(hui) 唱關(guan) 於(yu) 茶的春詞,遞酒就唱關(guan) 於(yu) 酒的春詞。

  對於(yu) 自己第一次獨立出門“說春”,封青海坦言,“剛開始內(nei) 心比較緊張和忐忑,但看到主人家熱情相迎後慢慢就放開了,他們(men) 很高興(xing) 也很驚訝會(hui) 有這麽(me) 年輕的‘春官’來家裏說春。”

  即將23歲的封青海13歲就開始跟著父輩去“說春”,在校讀書(shu) 期間他也常把“說春”二字掛在嘴邊,不僅(jin) 給身邊同學唱春詞還給他們(men) 講述封氏說春的曆史,即使現在畢業(ye) 工作了,他也會(hui) 特意請假回來“說春”。

  聊起“說春”的春詞,封青海侃侃而談,“小時候爺爺和父親(qin) 常會(hui) 說起他們(men) 外出‘說春’的經曆,說到興(xing) 起還會(hui) 唱上幾段,那時候我就十分喜歡‘說春’的腔調。”

  封青海介紹,正春的春詞有5首,如二十四節氣、四大布周等,這些都是祖輩傳(chuan) 下來的,不能隨意變化。野春的春詞則比較隨意,雖然也有春詞範本,但春官不一定非要照著說,優(you) 秀的“春官”會(hui) 根據實際情況即興(xing) 編詞演唱。

  連日來,封青海走訪了石阡縣內(nei) 的5個(ge) 村寨,當地老百姓都十分歡迎並以禮相待,如會(hui) 送一些糧食或者金錢來酬謝。“‘春官’的到來不僅(jin) 代表著春天的降臨(lin) ,也將喜慶和吉祥送進千家萬(wan) 戶。”

  2016年,“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ti) 係及其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石阡說春”是該項目最具代表性的擴展名錄之一。作為(wei) 石阡說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封青海坦言,自己有責任也有義(yi) 務做好“說春”的傳(chuan) 承發展工作。

  “即使現在大家都有手機,很少有人看紙質日曆,我也會(hui) 堅持去‘說春’。”封青海說,隨著時代的變化“說春”也在發生變化,除了節氣農(nong) 時知識傳(chuan) 播和送吉祥祝福外,還可以進行勤儉(jian) 節約、孝道以及國家政策的宣傳(chuan) 。

  2023年,來自土庫曼斯坦的青年斯拉睦,跟著封青海的父親(qin) 封武在石阡當了一天“春官”,不僅(jin) 學習(xi) 唱春詞,還穿著“官服”走村入戶去“說春”。

  在斯拉睦看來,過去春詞裏的時令節氣是農(nong) 耕生產(chan) 的唯一指南,如今的“說春”更像是一場融入生活裏的“春天的儀(yi) 式”,以大家都聽得懂、有共鳴的方式,傳(chuan) 遞著農(nong) 耕文化和民俗圖景,更保留著中國民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樸實態度。(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