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觀察·聚焦敘事醫學:醫患共情 診療更貼心
醫患共情 診療更貼心(大健康觀察·聚焦敘事醫學③)
敘事醫學進入中國已經十多年了,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是較早貫徹這一理念的科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的平行病曆多達3000多份。這要歸功於(yu) 當時的科主任淩鋒教授的大力提倡。中國的醫院有必要引入這一理念嗎?它能帶來什麽(me) 樣的改變呢?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淩鋒教授。
讓醫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
記者:您是如何接觸到敘事醫學這一理念的?為(wei) 什麽(me) 會(hui) 接受它?
淩鋒:2011年年底,在時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啟德院士的召集下,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舉(ju) 行了一場“敘事醫學”座談會(hui) 。當時我也在被邀請參加之列,覺得這個(ge) 理念非常重要。
醫學是科學,也是人學,其中如果沒有人學,這個(ge) 科學就顯得很冰冷。尤其當時發生了一些醫患糾紛事件,讓我感覺到社會(hui) 在變,人的思想在變,人文的情懷也在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men) 做醫生的不能力挽狂瀾,不能讓人文精神回歸科學,會(hui) 使科學越來越冰冷,老百姓會(hui) 產(chan) 生越來越多的困惑。所以我很快有了共鳴。
記者:您一下子就接受了?
淩鋒:對,我不光是接受,還覺得這個(ge) 事情是可以很好地實施的。所以,我在我們(men) 醫院當神經外科主任的時候,就把它實施起來了。
我們(men) 每年都要招很多住院醫師,還有進修大夫,主要在他們(men) 中間實施,具體(ti) 說就是讓他們(men) 每個(ge) 月寫(xie) 一篇平行病曆。
第一篇平行病曆是我們(men) 醫院院長寫(xie) 的,他是我的學生,我的理念他非常接受,很快就寫(xie) 了一篇,起到一個(ge) 很好的帶頭作用。
開始大家不知道這個(ge) 東(dong) 西怎麽(me) 寫(xie) 。我告訴他們(men) ,就是寫(xie) 你的所思所想,寫(xie) 遇到的對你有感觸的患者的故事,那些能夠促進靈魂升華的東(dong) 西,能夠觸動內(nei) 心最柔軟部分的東(dong) 西,你把它寫(xie) 出來就行了。
記者:為(wei) 什麽(me) 要寫(xie) 出來呢?
淩鋒:寫(xie) 出來本身就是一個(ge) 再思考再加工,再重新觸動自己的“反芻”過程,否則在平時遇到這種事情,它就是一閃念,一下就過去了。但是,現在讓你寫(xie) ,你就會(hui) 回憶,就會(hui) 梳理,然後整理出來,會(hui) 把它升華,會(hui) 讓這段經曆跟自己有更多的交流。時間久了以後,就更能夠體(ti) 諒患者,設身處地替患者著想。
這點其實是最重要的,讓醫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假如這個(ge) 患者是你的兄弟姐妹,你會(hui) 怎麽(me) 處理?換位思考非常重要,其實就是大醫精誠的實質。你互換了,共情了,你拿患者的命當你的命,你的命有多重,患者的命就有多重。
有時徹底治療未必就是最好的方法
記者:資料顯示,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推行敘事醫學理念,已經堅持10多年了,積累下3000多份平行病曆了。這是怎麽(me) 做到的?還會(hui) 一直推行下去嗎?
淩鋒:會(hui) 一直推行下去,因為(wei) 我們(men) 已經把平行病曆的撰寫(xie) 作為(wei) 住院醫師培訓的一條醫學人文精神的考核標準,屬於(yu) 一票否決(jue)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寫(xie) 平行病曆,其他的考試再好都沒用。
記者:會(hui) 不會(hui) 太嚴(yan) 苛了?
淩鋒:一個(ge) 冰冷的醫生有什麽(me) 用?跟機器人有什麽(me) 兩(liang) 樣?機器人還更精準呢。既然你是個(ge) 大活人,就應該有溫度,做一個(ge) 有思想的醫生,一個(ge) 有溫度的醫生。
記者:您剛才說,咱們(men) 是在住院醫師中推行這個(ge) 製度,那麽(me) 其他的醫生護士是不是就不需要做這個(ge) 事情了?
淩鋒:不是,因為(wei) 住院醫師培訓是醫生最開始訓練的階段。書(shu) 寫(xie) 平行病曆,是讓他們(men) 在行醫之初就開始培養(yang) 人文情懷。上級醫生要指導他們(men) 。
對於(yu) 住院醫師的上級醫生,我們(men) 會(hui) 定期組織討論會(hui) ,讓他們(men) 更多去談一些經曆過的事兒(er) ,不光談醫療中的問題,也會(hui) 談自己的思考。
通過討論我發現,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內(nei) 心裏都有一塊最痛的地方,就是說治成功的病例很多都不記得了,但是做錯了的一件事兒(er) ,就會(hui) 刻骨銘心地記著。
有一位醫生講過一個(ge) 故事,曾經治療過的一位女孩子截癱了。他很惦記她,後來還到唐山這位患者家中去看望她。去了之後,患者對醫生說,叔叔我給你看個(ge) 東(dong) 西。拿出來兩(liang) 個(ge) 殘疾證,一個(ge) 是她哥哥的,從(cong) 小就智障,一個(ge) 是她自己的。看到這一幕,這位醫生當時就哭了,如今回憶起來仍然哽咽失聲。他覺得患者在他的治療之下沒有恢複健康反而變成了殘疾,很內(nei) 疚。後來他就想辦法鼓勵她,幫助她上大學,幫她找工作,做了很多這方麵的事。
這樣的討論對於(yu) 醫生治療患者會(hui) 非常有用,激勵他們(men) 提升技術,提醒他們(men) 查找漏洞。這位醫生如今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學科帶頭人,但他仍然精研醫術,認真對待每次手術,熱心嗬護每位患者。
記者:經過這樣的討論和反思,醫生在今後的診療中會(hui) 更加用心。
淩鋒:是的,而且會(hui) 設身處地為(wei) 患者考慮,我應該多做還是少做,應該做到什麽(me) 程度。這個(ge) 度怎麽(me) 把握,實際上不完全是科學的東(dong) 西。臨(lin) 床的選擇不是用規章製度就能確定的,比如開飛機,根據操作規程來就行,因為(wei) 飛機是死的,但人不一樣,每個(ge) 人的內(nei) 在環境不一樣,必須要進入到每一位患者的世界中去做抉擇。
比如,聽神經瘤往往跟麵神經緊挨著,做聽神經瘤切除時會(hui) 影響到麵神經,導致麵癱。有一些患者對麵容非常在意。如果我們(men) 把腫瘤切得幹幹淨淨的,肯定能有效防止複發,延續生命,但是帶來的結果有可能是麵癱,對這個(ge) 患者來說就是生不如死,很影響生存質量。他們(men) 寧可再動一次手術都不願意麵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粘在麵神經上的一些腫瘤,我們(men) 可能就需要保守一些,留在神經上,以後再用其他的辦法去處理。
每一個(ge) 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不能千篇一律地說,徹底治療就是最好的方法,未必。不同需求,不同方案,在不同方案的比對、選擇中會(hui) 促進醫術有更大的提升。換言之,以人文情懷注入診療的時候,對技術反而會(hui) 有更好的推動和提高,不是說越人文越保守。現在我們(men) 的聽神經瘤切除時的麵神經保存率就達到了98%。
醫生的“第二種快樂(le) ”
記者:除了平行病曆,敘事醫學的應用還體(ti) 現在哪裏?
淩鋒:治療任何一個(ge) 患者都是有風險的,隻是風險大還是小的區別。我們(men) 要平衡風險。比如讓患者簽手術同意書(shu) ,你如果隻說有死的危險,有癱的危險……患者當時腿就軟了,覺得不做手術吧,問題不解決(jue) ,做吧,不是死就是殘,很難抉擇。
我們(men) 跟患者不是這麽(me) 談的,我們(men) 都是說,你這手術是有風險,但比例有多小;做了手術以後,改善的益處有多大。看到風險收益比是怎樣的,患者或者家屬就會(hui) 很清晰地認識到,這個(ge) 險值得去冒,即便有風險我也認了,因為(wei) 我要追求更大的收益。
記者:推行敘事醫學理念10多年下來,給科室帶來了什麽(me) 樣的變化?
淩鋒:變化是潛移默化的,最大的表現是我們(men) 科的人的整體(ti) 風貌和別的科不太一樣,主要反映在談吐上、患者的反應上。
很多到我們(men) 科看病的患者都是“周遊列國”的,他們(men) 會(hui) 到很多地方看病之後,到我們(men) 這兒(er) 。通過對比,他們(men) 會(hui) 說,你們(men) 的醫生態度很和藹可親(qin) ,願意多做解釋,而且解釋的東(dong) 西正是他們(men) 心裏想問的事情。
有些患者見到專(zhuan) 家就很緊張,問問題也問不到點兒(er) 上。但我們(men) 的醫生都會(hui) 比較耐心地告知、解釋,手術後還會(hui) 對患者進行隨訪。患者得病時最無助,因為(wei) 不懂醫,也會(hui) 有無窮多的恐懼和焦慮。在這種情況下,關(guan) 心他,嗬護他,他就跟在茫茫大海裏抓到一塊木頭一樣,所以他們(men) 會(hui) 覺得我們(men) 的醫生不太一樣。
記者:敘事醫學需要在中國普及推廣嗎?
淩鋒:必須要普及,必須讓每一個(ge) 醫生都成為(wei) 溫暖的醫生,這樣老百姓才能獲益。醫生不能隻注重提高技術,提高技術是為(wei) 了誰?為(wei) 患者,患者是人,人有七情六欲。治病時,技術層麵的東(dong) 西隻占1/3,2/3是人的心理、情緒、精神、情感。如果你的1/3不能跟那2/3融在一起的話,你的工作隻是一個(ge) 1/3,對一個(ge) 患者的作用也隻是1/3而已。如果能融合好的話,對生命就有莫大幫助。
醫生所有的改進都是為(wei) 了別人,所有的提高都是為(wei) 了別人,是把快樂(le) 建立在別人的健康之上。所以實際上醫生有“第二種快樂(le) ”。很多人隻有一種快樂(le) ,比如賺了錢很快樂(le) 。當醫生做了一台成功的手術,他很快樂(le) 。而患者獲得了健康,家庭獲得了幸福,回饋回來的快樂(le) 是醫生的第二種快樂(le) 。
這個(ge) 快樂(le) ,非常純粹。
熊 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