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推動上市公司身強體健

發布時間:2023-02-15 11:08:00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召開的證監會(hui) 2023年係統工作會(hui) 議提出,培育體(ti) 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ti) 。圍繞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製,增強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的合力,大力提高對各種所有製、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ye) 的服務能力。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離不開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近年來,證監會(hui)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和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製實施方案》,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

  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

  上市公司質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微觀基礎。近年來,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對相關(guan) 重點舉(ju) 措分解細化,包括完善信息披露、並購重組、退市等,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2022年,證監會(hui) 製定下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進一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部署,推動上市公司質量邁向新的台階。

  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實體(ti) 上市公司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的比重由2018年的近四成增長到超半數,研發投入規模與(yu) 3年前相比實現翻番。上市公司結構也得到更加優(you) 化。注冊(ce) 製改革推動直接融資比重持續提高、市場包容性不斷增強,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新動能”上市公司相繼湧現。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量較2019年年初增長1360餘(yu) 家,戰略性新興(xing) 行業(ye) 上市公司已近2300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重要行業(ye) 已形成集群效應,上市公司日益成為(wei) 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

  未來如何更好地從(cong) 監管層麵推動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提升,需要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深圳證券交易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需要堅持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日前製定《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明確提出“推動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競爭(zheng) 力”“打造更加規範有活力的民營上市公司”。深交所製定《落實〈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工作方案》,明確力爭(zheng) 經過三年努力,進一步鞏固深市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礎,推動形成一批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創新能力突出、公司治理規範、經營業(ye) 績長期向好、投資者回報持續增強、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上市公司群體(ti)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我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進入精細推進、精準發力的新階段,資本市場需要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從(cong) 多方麵推動政策形成“組合拳”,共同發力。專(zhuan) 家表示,發揮上市公司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推動形成一批體(ti) 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ti) ,需要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助力國有企業(ye) 提高競爭(zheng) 力,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監管部門需要踐行“建製度、不幹預、零容忍”方針,嚴(yan) 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塑造良好市場生態。

  強化優(you) 勝劣汰機製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建立常態化退市機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當前,監管層不斷深化退市製度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製,優(you) 化監管生態。證監會(hui) 出台的《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提出,要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製,在強化製度執行上持續發力,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堅決(jue) 把“空殼僵屍”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滬深交易所發布的新一輪“提質”方案中,也將深化退市製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中國證監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上市公司退市50家,其中強製退42家,重組退7家,主動退1家。隨著資本市場注冊(ce) 製改革穩步推進,退出渠道不斷暢通,“應退盡退”成為(wei) 共識,常態化退市機製正加速形成。專(zhuan) 家表示,下一步需要豐(feng) 富強製退市標準,優(you) 化退市流程環節,重視退市配套機製,加強退市監管力度。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的重點工作將放在推進全麵注冊(ce) 製落地,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規則,強化市場優(you) 勝劣汰機製的形成。整體(ti) 來看,資本市場培育上市公司群體(ti) 實現高質量發展,可以從(cong) 多方麵入手:一是暢通企業(ye) 融資渠道,支持優(you) 質企業(ye) 上市,進一步暢通IPO渠道,同時完善企業(ye) 再融資渠道,從(cong) 而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難度,增強企業(ye) 發展動能;二是強化市場優(you) 勝劣汰,完善企業(ye) 退市標準,拓寬企業(ye) 退市渠道,推動常態化退市機製的形成;三是完善監管機製,包括規範公司內(nei) 部管理體(ti) 係,加強違法違規行為(wei) 監測,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等。此外還可以引入ESG評價(jia) 與(yu) 投資體(ti) 係,建立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管理體(ti) 係,推動企業(ye) 綠色化轉型。

  “預計隨著證券市場機製的不斷完善,一方麵,更多的企業(ye) 將通過注冊(ce) 製實現上市融資,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將通過證券市場的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麵,在優(you) 勝劣汰機製完善下,證券市場優(you) 質標的的投資價(jia) 值將進一步凸現,市場資源將進一步集中在各行業(ye) 頭部企業(ye) 或成長性較好、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企業(ye) 上,促使企業(ye) 專(zhuan) 注自身發展,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整體(ti) 提升。”陳靂說。

  把好市場進出通道

  “證監會(hui) 於(yu) 2022年11月下旬製定了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是持續深化增量存量改革,不斷推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資本市場的重要舉(ju) 措,也形成了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的合力。”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學術顧問委員會(hui) 委員表示,未來還需要針對具有實質性影響力的資本市場要素,實施更加嚴(yan) 格的監管措施。例如,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其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並采取有效措施來抑製期權利用、內(nei) 幕交易和其他不當行為(wei) 的出現。

  田軒表示,增強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合力需要從(cong) 三個(ge) 方麵推進。一是全麵推進資本市場注冊(ce) 製改革的全覆蓋,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與(yu) 北交所、科創板、創業(ye) 板等市場聯動,根據不同市場板塊定位及特色進行差異化布局,形成各板塊互聯互通、錯位發展的格局,豐(feng) 富不同發展階段企業(ye) 的融資渠道。二是不斷完善相關(guan) 配套製度,如交易機製、退市程序、權益保障機製等,促進市場進行優(you) 勝劣汰,引導長期資金入市。三是加強政策督導,一方麵要提高企業(ye) 上市信息披露質量,引導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提升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懲處力度,保障市場健康平穩運行,另一方麵要加大激勵舉(ju) 措,在一定限度內(nei) 提高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上限,鼓勵企業(ye) 長期技術創新,促進優(you) 質企業(ye) 通過加大投資、並購、股權合作等資本手段布局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

  廣西大學副校長田利輝認為(wei) ,培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ti) 需要資本市場能夠提供資本支持,推動企業(ye) 發展;能夠進行跨期定價(jia) ,激發科技創新;能夠提供股權激勵,團結核心員工;能夠提升公司治理,穩健規範發展;能夠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進行收購兼並。

  證監會(hui) 表示將繼續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wei) 全麵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堅持把好入口關(guan) 與(yu) 暢通多元退出渠道並重,堅持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雙輪驅動,進一步化解信息披露不實、大股東(dong) 違規占用擔保等突出問題,引導上市公司規範治理、聚焦主業(ye) 、做優(you) 做強。同時,發揮好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支持行業(ye) 領軍(jun) 上市公司帶動中小企業(ye) 協同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貫通融合和經濟轉型升級。

  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將會(hui) 同各方,積極培育、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在科創板、主板上市。繼續做好重點地區提高公司質量專(zhuan) 項行動,積極助力國企改革和民企紓困。突出多方合力和生態建設,主動加強與(yu) 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信息共享,加強與(yu) 相關(guan) 主管部門溝通協作。大力推廣業(ye) 績說明會(hui) ,定期召開同行業(ye) 公司座談會(hui) ,引導發揮市場機構作用,優(you) 化市場生態,凝聚各方合力。

  深圳證券交易所表示,要增強服務的協同性,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市場生態。建設全鏈條、全過程的上市公司服務體(ti) 係,支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圍繞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常態化開展創享薈、行業(ye) 培訓、行業(ye) 沙龍等活動,為(wei) 企業(ye) 搭建溝通橋梁。統籌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努力提供更有彈性有溫度的監管。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各方歸位盡責。加強與(yu) 地方政府等各方協調,不斷推動優(you) 化政策環境和生態體(ti) 係。

  彭 江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