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發文構建完善機場淨空保護全鏈條管理體係
中新網2月16日電(中新財經 葛成)16日,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了《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nei) 建設項目淨空審核管理辦法》等文件出台的有關(guan) 情況。
據孫文生介紹,所謂機場淨空,通俗的講就是依據相關(guan) 法規標準,在機場周邊劃定的一個(ge) 保障民航航班安全起降的空間區域,在這個(ge) 空間區域內(nei) 不能有超高建(構)築物、樹木等障礙物,否則將直接影響民航飛行安全。
機場淨空保護主要有以下三個(ge) 特點:
一是要求高。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上看,淨空保護有著嚴(yan) 格的標準。在整個(ge) 航班飛行過程中,起飛爬升和進近著陸是最為(wei) 關(guan) 鍵的兩(liang) 個(ge) 階段,沒有超高障礙物的機場淨空就是在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階段為(wei) 航班飛行保駕護航、確保起降安全的最為(wei) 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
二是範圍廣。根據相關(guan) 法規規定,運輸機場的淨空保護區域是以機場基準點為(wei) 圓心、水平半徑55公裏的空間區域。這個(ge) 區域是很大的,很多時候是跨區、跨市,甚至跨省的。比如北京大興(xing) 機場的淨空保護區域就達到1409平方公裏,覆蓋京冀兩(liang) 地共七個(ge) 區縣。
三是難度大。機場淨空保護是一項專(zhuan) 業(ye) 性、複雜性較強的係統工程,大到國土空間規劃、建設項目審批,小到一隻風箏、一個(ge) 氣球的放飛,甚至一株樹木的生長,都與(yu) 機場淨空保護息息相關(guan) 。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地方人民政府、民航管理部門和各機場管理機構都承擔著相應的淨空保護責任,其中地方人民政府承擔主體(ti) 責任。
長期以來,我國機場淨空保護源頭管控、係統管控、長效管控機製尚存在一定短板,淨空超高事件時有發生,直接影響飛行安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ge) 因素是民航管理部門同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工作銜接依然不夠順暢。
孫文生表示,為(wei) 持續深入做好機場淨空源頭管控,民航局會(hui) 同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nei) 建設項目淨空審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審核辦法》),並同步配套出台了《運輸機場淨空保護管理辦法》和《民用機場淨空障礙物遮蔽原則應用指南》兩(liang) 部規範性文件,係統解決(jue) 了機場淨空保護過程中建設項目淨空高度審核、淨空保護區域日常巡查處置和遮蔽原則應用等方麵的難點、痛點問題,構建完善了機場淨空保護全鏈條管理體(ti) 係。
其中,民航局和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審核辦法》,有效將民航安全監管需求同地方政府自然資源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有機融合,統一了全國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範圍劃設和審核要求,明確了民航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機場管理機構在淨空保護及淨空保護區域建設項目高度審核方麵的職責分工和管理要求,建立了機場總體(ti) 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係統的機製,規範了機場總體(ti) 規劃中關(guan) 於(yu) 淨空管控的內(nei) 容,簡化優(you) 化了淨空保護區內(nei) 建設項目審核規則,提升了民航管理部門的審核效率和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審批效率。同時,針對障礙物限製麵範圍內(nei) 未納入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範圍的通訊鐵塔、廣告牌等,要求機場也應當積極協調地方人民政府建立淨空管控機製,避免出現管理盲區。
配套出台的《運輸機場淨空保護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全國運輸機場淨空保護巡查管理要求,針對淨空保護區域各類區域風險度提出了差異化分級巡視檢查要求,建立了對施工機械類臨(lin) 時障礙物的差異管控機製,增加了應用新技術開展巡查等內(nei) 容;《民用機場淨空障礙物遮蔽原則應用指南》則是首部適用於(yu) 全國民用機場的遮蔽原則應用標準,細化規定了遮蔽原則的應用情形和方法,並以示例形式闡述了具體(ti) 操作步驟,填補了相關(guan) 領域的空白,有利於(yu) 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土地空間資源。
孫文生稱,上述三部文件的發布,標誌著我國機場淨空保護頂層政策體(ti) 係已基本構建完善。下一步,民航局將會(hui) 同自然資源部持續深入開展宣貫解讀,並加快編製機場總體(ti) 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係統的技術規範,推動有關(guan) 政策落實落地,實現機場淨空保護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共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