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櫟陽城遺址發現目前最早的都城軸線

發布時間:2023-02-17 15:32:00來源: 光明日報

  櫟陽城遺址發現目前最早的都城軸線

  完整揭示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都城核心區重要建築的平麵形製

  本報西安2月16日電(記者李潔、張哲浩)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yu)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yu) 上林苑考古隊,近年在櫟陽城遺址考古取得豐(feng) 碩成果。從(cong) 2018年開始,考古隊在三號古城內(nei) 開展較大麵積發掘,2019年至2020年發掘了三號古城的四號到九號建築,將臨(lin) 近城內(nei) 北牆的“後宮”區域進行較為(wei) 完整的揭露。

  2022年,考古隊對前述發掘區南側(ce) 的三號建築和十一號建築進行了完整揭露,並在其中發現了衝(chong) 水式陶便器,這是中國曆代宮城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例廁類遺存,也是我國考古發現的第一個(ge) 衝(chong) 水式廁所。

  三號建築整體(ti) 坐北朝南,呈長方形,由台基、散水等組成。在發掘時,考古工作人員在三號建築台基四周發現散水,台基北側(ce) 、西側(ce) 散水外發現屋簷滴水形成的滴水坑,表明建築原為(wei) 瓦頂。在散水外緣之內(nei) ,發現連續分布、間距不等的陶立管。發掘過程中,還在三號台基西北、東(dong) 北、西南、東(dong) 南角各發現一枚俗稱“瓦當王”的大半圓瓦當,為(wei) 解決(jue) 1956年發現第一枚瓦當王以來爭(zheng) 論未解的大半圓瓦當如何使用等學術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三號建築台基之上為(wei) 原建築空間,受晚期遺跡破壞,東(dong) 側(ce) 未發現建築使用期間地麵,在台基中部偏西分布有1座半地下建築(編號F1,2016年探溝發掘中清理),向西新清理出1處遺跡(編號F2)。F1坐北朝南,由門道、通道和地下空間組成,整體(ti) 呈不規則甲字形,使用麵積29.27平方米。F2根據形製判斷,其由台基上的室內(nei) 廁位和房外排汙坑兩(liang) 部分組成。受晚期遺存破壞,廁位上部結構不存。發掘顯示,廁所可分早晚兩(liang) 期。

  十一號建築位於(yu) 發掘區東(dong) 側(ce) ,通過北側(ce) 廊道西折後與(yu) 十號建築連接。其台基呈長方形。台基西側(ce) 、南側(ce) 、北側(ce) 發現散水,北側(ce) 廊道以東(dong) 的殘存散水,在內(nei) 外兩(liang) 條立瓦內(nei) 用卵石平鋪,殘長2.6米、寬0.67米,殘存卵石9排,東(dong) 西長2.52米,呈南高北低。卵石為(wei) 橢圓形,直徑8~10厘米,在台基北側(ce) 、南側(ce) 、西側(ce) 的散水與(yu) 台基間均分布有陶立管。

  通過考古清理和進一步解剖發掘揭示,三號古城的三號、十一號等建築從(cong) 戰國中期建成之後,一直延續使用到西漢前期,建築形製、布局未有改變。

  在考古工作人員清理過程中,於(yu) 三號、十一號建築之上,還清理出成片分布的由田間道路、溝渠、水井、田地等組成的漢代農(nong) 田,它們(men) 與(yu) 農(nong) 田中較為(wei) 規律分布的犁溝、牛蹄等一起,共同構成了迄今為(wei) 止第一次在秦漢都城附近發現的農(nong) 業(ye) 景觀。

  在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的三號、十一號建築的考古發掘中,第一次完整揭示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都城核心區重要建築的平麵形製,是戰國秦漢考古的重要發現。從(cong) 三號至十一號等建築發掘的情況看,不同功能、等級的建築,無論是建築平麵與(yu) 布局,還是建築材料的使用、散水位置與(yu) 組合等都存在明顯的等級差異。

  根據勘探、發掘資料,結合三號建築東(dong) 側(ce) 南北兩(liang) 台階可確定,那裏存在一條貫穿整個(ge) 三號古城核心宮殿建築的南北向軸線。作為(wei) 目前考古發現並確定的時代最早的都城軸線,它的發現和確定,對戰國秦漢都城乃至我國古代都城的布局研究均有重要價(jia) 值。

  櫟陽城遺址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十四五”時期大遺址之一,2019年以來在其三號古城核心區宮殿建築的大麵積連續性考古發掘,是近年來我國戰國中期列國都城核心建築的重要發掘,隨著一係列大型建築的清理,我們(men) 對戰國時期,特別是對從(cong) 戰國中期延續到西漢初期的從(cong) 王國到帝國時代主要核心建築的特點、形製和演變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