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創新談)
推動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創新談)
吳月輝
我們(men) 要關(guan) 注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實現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更好地去為(wei) 人類生產(chan) 生活和社會(hui) 發展服務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產(chan) 業(ye) 生態日漸完善,相關(guan) 應用場景正加速落地。在享受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men) 不免擔憂:未來,人工智能會(hui) 和人類搶“飯碗”嗎?
這樣的擔憂有一定道理。回看科技史,劃時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發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工智能的確會(hui) 對就業(ye) 造成一定衝(chong) 擊,尤其是那些需要重複性和精確性的職業(ye) 。但若從(cong) 長遠來看,就會(hui) 發現,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無一例外地都最終成為(wei) 人類發展的加速器,促進了人的生活品質提高。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會(hui) 同時製造出足夠多的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馬車被汽車取代就是一個(ge) 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年,汽車開始進入大城市並逐漸普及的過程中,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裏充當出行工具的馬車,麵臨(lin) 著“下崗”威脅。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新興(xing) 起的汽車行業(ye) 擁有比傳(chuan) 統馬車行業(ye) 多出數千倍甚至數萬(wan) 倍的產(chan) 值和工作機會(hui) 。
相比人類智慧,人工智能在一些方麵有很大優(you) 勢。比如,在數值計算,圖形、語音、生物特征、行為(wei) 姿態等方麵的識別,甚至更加複雜的預測推理任務方麵,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腦的表現。然而,電腦與(yu) 人腦畢竟有著機械性與(yu) 生命靈性的本質區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還無法實現與(yu) 人腦情感、意誌、心態、情緒、經驗等方麵的自然交互,也很難應對具有顯著人類主觀意識影響的社會(hui) 文化和意識領域的各類問題。此外,個(ge) 性化是人類文學藝術創作的生命,而已有電腦創作係統尚無個(ge) 性可言,隻不過是對已有藝術作品的模仿、複製與(yu) 重組。
所以,人工智能技術隻是人類智慧創造的一種新型工具,它有助於(yu) 人類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們(men) 應對那些亟待解決(jue) 的全球性難題的能力。
在現階段,相比擔憂“會(hui) 不會(hui) 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們(men) 更要關(guan) 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動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發展,更好地去為(wei) 人類生產(chan) 生活和社會(hui) 發展服務。
科技是把雙刃劍。人工智能作為(wei) 一種具有開放性技術,在改變人類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許多潛在風險、社會(hui) 問題。比如,在眾(zhong) 多的人工智能應用中,海量的個(ge) 人數據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係統的責任該如何界定和追究……這些都是亟須規範和解決(jue) 的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和更新迭代,新問題也會(hui) 隨之而來,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發展任重道遠。對於(yu) 人工智能風險、挑戰的應對防範,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盡快提出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應對策略,加強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引導。
《人民日報》2023年2月20日第1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