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數字經濟加快突破崛起,為強省建設插上數字翅膀
原標題:山東(dong) :數字經濟加快突破崛起,為(wei) 強省建設插上數字翅膀
山東(dong) 打出賦能增效組合拳,為(wei) 強省建設插上數字翅膀
數字經濟加快突破崛起
1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發布會(hui) ,介紹2022年度山東(dong) 數字經濟十大突破性亮點。過去一年,山東(dong) 打出“賦能增效”組合拳,為(wei) 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省建設插上“數字翅膀”,省數字經濟發展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麵向全社會(hui) 征集並經省數字經濟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評審,形成了十大亮點。
從(cong) 先行到領跑,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應用全國領先。搶抓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區建設契機,山東(dong) 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應用走深向實,去年新增藍海、橙色雲(yun) 2個(ge) 國家級“雙跨”平台,總數達4個(ge) ,占全國1/7;29個(ge) 平台入選國家特色專(zhuan) 業(ye) 型平台,居全國第一;4萬(wan) 個(ge) 工業(ye) App、1300多個(ge) 係統解決(jue) 方案進駐省級以上平台,服務全省企業(ye) 50餘(yu) 萬(wan) 家;入選國家級平台創新領航應用案例31個(ge) 、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賦能數字化轉型試點4個(ge) 、國家移動物聯網典型案例11個(ge) ,均居全國首位。
“數實融合”加速崛起,產(chan) 業(ye) 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山東(dong) 持續推動“工賦山東(dong) ”專(zhuan) 項行動,深入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入選國家級智慧健康養(yang) 老示範企業(ye) 20個(ge) 、“數字領航”企業(ye) 4個(ge) ,均居全國第一;“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17.1,居全國第二。智慧農(nong) 業(ye) 應用基地超500家,淘寶村達866個(ge) 。
數字產(chan) 業(ye) 化加力提速,多品牌躋身全球市場前列。省委主要領導掛帥擔任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鏈“鏈長”,提級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展,全年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營收實現16266.9億(yi) 元,同比增長17.9%。海爾、海信、浪潮、歌爾4家企業(ye) 連續2年進入全國電子百強前20。
數據價(jia) 值快速釋放,開放水平居全國首位。山東(dong) 構建大數據中心山東(dong) 工業(ye) 雲(yun) 體(ti) 係,開通全國首個(ge) 數據賦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平台。178家企業(ye) 通過DCMM貫標評估,數量居全國第一。累計開展數據共享服務340億(yi) 次,有效數據集數與(yu) 數據容量均居全國首位。
數字新基建跨越發展,建成全國首個(ge) “雙樞紐”省份。濟南、青島兩(liang) 個(ge)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運行,山東(dong) 成全國首個(ge) “雙樞紐”省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項目100個(ge) 、總投資1124億(yi) 元,累計開通5G基站16.2萬(wan) 個(ge) ;棗莊、濟寧、威海等12個(ge) 城市入選國家“千兆城市”;物聯網終端數超1.64億(yi) 個(ge) ,接入流量居全國首位;建成全國首條5G網絡全覆蓋高速鐵路和智慧高速公路;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成功上天。
數字創新彎道超車,一批“卡脖子”技術實現突破。實施“基於(yu) 數字孿生的智能製造係統”等3059項省級企業(ye) 技術創新項目,發布“智能製造數據感知與(yu) 分析平台”等20項大數據創新成果,新推廣277個(ge) 首台套技術裝備、244種首批次新材料、473個(ge) 首版次高端軟件;實施國家“北鬥星動能”“浪潮異構多核AI人工智能服務器”等16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累計培育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ye) 4100餘(yu) 家。
治理服務數字化全麵提速,全國首推“無證明之省”。全領域推進“無證明之省”建設,取消各類實體(ti) 證明578項、減少證明材料2509萬(wan) 份,50類高頻電子證照在500個(ge) 常用政務服務事項中全麵應用,“免證辦”“減證辦”“一碼辦”成常態;發布“愛山東(dong) ”移動端3.0版,上線運行新版“山東(dong) 通”。
此外,還有築牢數字安全底盤,網絡安全建設指數位列全國榜首;成功舉(ju) 辦係列國家級重大活動,打響“數字強省”品牌;健全數字經濟支撐體(ti) 係,打造最優(you) 發展生態等亮點。(付玉婷)
(責編:公雪、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