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線上就診更便捷更規範(民生觀)

發布時間:2023-02-20 11:06:00來源: 人民日報

  楊彥帆

  期待互聯網診療發揮更大作用,滿足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你從(cong) 外地來一趟太遠了,下次複診可以試試遠程視頻看病,藥品能郵寄到家。”近期在醫院門診采訪時,筆者多次聽到醫生向患者介紹線上就診方式,減少他們(men) 來回奔波產(chan) 生的路費、時間成本,也常聽到一些患者主動詢問:“如何網上看病?”

  近年來,在線問診需求持續增長,醫療機構提供的線上問診、用藥指導等服務受到歡迎。新技術用於(yu) 新業(ye) 態,互聯網診療既能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也有效緩解了醫療資源供給壓力,滿足了群眾(zhong) 醫療服務新需求。

  互聯網診療並非線下醫療的簡單延伸,對醫生、機構的服務內(nei) 容、安全質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陸續出台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等,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技術開展服務的同時,也逐漸明確了互聯網診療在醫藥、醫療、技術等方麵的監管要求,讓其更加便捷、規範發展。

  以患者為(wei) 中心,充分考慮患者的互聯網就診需求。“我這個(ge) 病情可以在線問診嗎?如何掛號?怎麽(me) 操作?能否使用醫保?”在門診,經常有患者發出這些疑問。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便捷服務的作用,要進一步提高服務平台的簡便性和精準性,為(wei) 患者省去尋找環節,滿足大多數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使用需求,逐漸培養(yang) 患者就醫習(xi) 慣。此外,還要結合供給做文章,明確服務範圍和邊界,探索從(cong) 線上谘詢、複診開藥延展到覆蓋預防科普和診前、診中、診後等一體(ti) 化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為(wei) 患者帶來更加便利高效的在線診療。

  完善頂層設計,疏通互聯網診療發展的堵點、難點。繼續完善支持互聯網診療發展的各類配套政策,比如幫助跨區域患者在互聯網就診後,實現醫保報銷;規範診療行為(wei) ,互聯網診療的過程及結果應進行完整記錄,病曆、處方等關(guan) 鍵信息的流轉應可追溯。需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明確功能定位,實現線上線下醫保支付同質化,完善線上收費體(ti) 係及醫務人員績效激勵機製等,促進互聯網診療良性發展。

  互聯網與(yu) 醫療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期待它能發揮更大作用,滿足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人民日報》2023年2月20日第11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