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人不會網上預約怎麽辦?北京多場所推出“適老化”樣本

發布時間:2023-02-22 10:04:00來源: 新京報

  恭王府等為(wei) 老年人預留充足線下門票【景點實行預約製,老人不會(hui) 網上預約怎麽(me) 辦?北京多個(ge) 場所已推出“適老化”樣本】

  調查背景

  近日有網友反映,故宮博物院隻能憑預約進入參觀,不會(hui) 網上預約的老人因此無法進入故宮遊覽。對此故宮博物院回應稱,老人可到綜合服務窗口谘詢,若有餘(yu) 票,可辦理當日票參觀。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文旅部對此曾出台過明確規定,要求保留傳(chuan) 統線下購票方式,並連續兩(liang) 年推出適老化案例。同時記者探訪發現,北京多個(ge) 文化場館、公園景區已設置相應方案。如恭王府、香山公園等景點均為(wei) 老年遊客預留了線下門票。

  調查 1

  老人參觀可通過親(qin) 友代為(wei) 預約

  近日,有網友反映故宮博物院隻能提前在網上預約參觀,此舉(ju) 令不會(hui) 網上預約購票的老人“犯難”一事引發公眾(zhong) 關(guan) 注。2月21日,記者就此情況聯係了北京市多個(ge) 景點。

  故宮博物院一名官方客服告訴記者,遊客進入故宮博物院確實需要提前在網上預約購票。而對於(yu) 不會(hui) 網上預約購票的老人,可由親(qin) 友代預訂,或到故宮綜合服務窗口谘詢,如果有餘(yu) 票,可辦理當日票參觀。“但是線下並不保證會(hui) 有餘(yu) 票,所以還是建議提前在網上預約。”上述工作人員稱。

  八達嶺長城景點同樣隻提供網上預約途徑,但景區在線下設有谘詢服務窗口,操作不便的老人可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根據餘(yu) 票數掃碼預約辦理免費門票,預約流程和普通群眾(zhong) 無異,均需身份證實名預約。

  同日下午,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國家博物館隻能接受遊客提前1-7天網上預約,現場未設有預約窗口,如果老人需要參觀,隻能通過親(qin) 友代為(wei) 預約的方式,現場刷身份證進入。

  調查 2

  部分博物館保留線下售票窗口

  恭王府景區安全管理處處長劉鬆濤告訴記者,自2019年實行全網售票後,由於(yu) 考慮到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的困難,恭王府特意設置了老年人愛心服務窗口,60歲以上老人可在窗口購買(mai) 半價(jia) 票,不用預約,刷身份證參觀,從(cong) 而幫助老年人解決(jue) 買(mai) 不到票、進館難的問題。

  “采取線上購票是為(wei) 了更好地控製客流量,但也要考慮特殊情況,網上售票數有限額,但線下對老年人購票沒有限額,為(wei) 其預留了充足的票數。”劉鬆濤說。

  據劉鬆濤介紹,愛心窗口之外,恭王府景點還設置了綜合服務窗口,針對不帶或忘帶身份證的遊客,提供綜合服務。“在執行網上售票限額時,不同景點有不同的管理規定,但我們(men) 始終秉承換位思考的理念,考慮遊客從(cong) 天南地北遠道而來有諸多不易,景點應在控製客流量的基礎上,盡量能夠滿足遊客的需要,使其不留遺憾。”劉鬆濤稱,目前,恭王府每天接待1萬(wan) 左右遊客,周末甚至會(hui) 達到2萬(wan) 左右,線下購票的老人每天大約有200-300名。

  記者同時谘詢了幾家北京市屬博物館,了解到有些博物館保留了線下售票窗口,可以直接現場購票,如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北京汽車博物館、科舉(ju) 匾額博物館;一些博物館則表示,老年人觀展無需預約,可憑老年證等證件直接進館,如北京藝術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

  調查 3

  多家公園為(wei) 老年人預留遊覽名額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為(wei) 了遊覽安全和舒適,每個(ge) 公園景區都設立了日最大承載量和瞬時承載量,實行每日總量控製和實時動態管理,確保每一位進入公園遊客的遊園安全和遊覽體(ti) 驗。自從(cong) 2020年4月29日起,北京所有市屬公園購票實現“網絡實名預約、分時驗票入園”。如此一來,既避免了園內(nei) 擁擠,遊客遊園環境也更加安全舒適。60周歲以上老年人屬政策性免票群體(ti) ,為(wei) 方便老年人入園遊覽,從(cong) 政策實施一開始,各公園就采取了靈活的預約方式,在未達到遊客限量的情況下,來到現場的老人都能直接刷身份證和老年卡入園,登記預約和驗證入園可同步完成。

  也就是說,頤和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中山公園、景山公園、香山公園、北京動物園、陶然亭公園、玉淵潭公園和國家植物園,每日為(wei) 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預留了遊覽名額,老人隻需在查驗一體(ti) 機上刷身份證或北京通-養(yang) 老助殘卡,即可現場預約、驗證入園。對於(yu) 有購票需求、又不會(hui) 使用手機的特殊群體(ti) ,上述各公園門區的綜合服務窗口可以提供代客下單或換發遊覽憑證等輔助服務。“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提前預約並非要提前一天,在有餘(yu) 票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現場預約。”

  相關(guan) 負責人稱,在平日絕大部分情況下,公園達不到最大承載量,預留給老年人現場預約登記的票量就充足,老年人可以直接現場刷身份證或老年卡登記入園。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玉淵潭櫻花季、香山紅葉觀賞期等重點遊覽高峰時段,以及假日黃金周、重點節假日的頤和園等旅遊熱點公園,建議遊客提前預約、錯峰遊覽,由此更能保障大家的權益,防止出現未提前預約就到了現場,而公園已達最大承載量、無法入園的情況。

  探訪

  部分老人仍需子女代為(wei) 預約

  2月21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簡稱工美館)現場采訪發現,不少老年人熱衷到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文化場館參觀,或是打發時間,或是充實生活。

  今年72歲的王先生對文化、曆史、工藝、美術等領域的展覽和展品都很感興(xing) 趣,退休後喜歡去各種文化場館參觀。他表示對工美館內(nei) 陳列的玉雕、木雕印象深刻。

  已是花甲之年的張女士昨天上午就到了工美館,通過現場預約進館。“我們(men) 老年生活不就是溜達溜達、到處轉轉,我覺得也不能老逛公園,這些地方也要來看看。”

  現場還有老人成雙成對在參觀。李女士和她先生都已經74歲,退休前就對雕刻和玉器感興(xing) 趣,也有一些收藏。“退休後凡是有新的展覽和活動我都會(hui) 去。我和我先生對各方麵的新事物都能接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於(yu) 一些能熟練使用智能機的老人來說,網上預約不是難事。但仍有一些老年人無法自己進行網上預約,需要他人代為(wei) 預約。比如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愛人雖會(hui) 使用智能機,但需要預約參觀時,還是得求助孩子。

  記者從(cong) 工美館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老年群體(ti) 如果實在無法進行網上預約,可以在現場預約進入。來自河北石家莊的郭先生和王女士來北京遊玩,昨天本來打算先去旁邊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但因為(wei) 不知道需要提前網上預約,所以沒能進去。來工美館得知能現場預約,兩(liang) 人就高興(xing) 地進來了。

  兩(liang) 位老人還提到,老年人在信息獲取方麵相對弱勢,很可能不清楚哪些場館需要提前預約和提前幾天預約,所以他們(men) 才沒能進入原本的目的地參觀。

  關(guan) 注

  多部門曾發文要求保留傳(chuan) 統預約方式

  近年來,智能化越來越多地應用於(yu) 社會(hui) 生活,但與(yu) 此同時“數字鴻溝”也成為(wei) 橫亙(gen)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坎”。為(wei) 切實解決(jue) 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麵遇到的突出困難,2020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切實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chuan) 統服務方式。同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布關(guan) 於(yu) 落實《關(guan) 於(yu) 切實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應為(wei) 未能提前預約的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免預約進入或現場購票名額。

  該通知關(guan) 於(yu) 整改工作安排的部分提出,確保各項傳(chuan) 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解決(jue) 老年人因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不能進入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的問題。明確保留傳(chuan) 統預約方式。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共圖書(shu) 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紀念館、劇院等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zhuan) 線,方便老年人進行現場預約和電話預約。同時,允許他人代為(wei) 預約。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預約係統設計應允許老年人家人、朋友幫助代為(wei) 預約,老年人可憑當日有效預約碼、購票信息等的截圖進入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

  通知還特別提到,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入口處開辟綠色通道,為(wei) 未能提前預約的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免預約進入或現場購票名額,售票窗口保留現金購票方式。如遇場所內(nei) 人流量達到限流峰值情形,應向老年人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同時做好場所內(nei) 的疏解導流工作,安排老年人稍晚進入。

  去年2月份,北京市文物局就關(guan) 注到了部分博物館對老年人不太友好的情況,發布了《北京市文物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博物館適老化服務水平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各館應進一步提高對老年人的接待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預約機製,在推行網絡預約的基礎上,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zhuan) 線,為(wei) 老年觀眾(zhong) 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

  聲音

  解決(jue) 老年人預約購票難題離不開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旅遊研究院院長鄧愛民教授認為(wei) ,在高科技時代,新技術層出不窮,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讓我們(men) 的社會(hui) 運轉更加高效。但以“老年人線下購票難”問題為(wei) 典型,解決(jue) 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掉隊”的問題已經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現階段需要解決(jue) 的重要問題之一,這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與(yu) 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

  麵對老年人景點購票難的問題,鄧愛民教授提出,有關(guan) 部門需要加緊完善相關(guan) 法律規定,切實解決(jue) 老年人數字技術使用難的問題。同時,有關(guan) 部門也要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和指導工作,推廣無障礙友好環境理念和無障礙文化,鼓勵相關(guan) 文旅場所為(wei) 老年人提供專(zhuan) 屬的公共服務。

  同時,景區等相關(guan) 文旅服務場所也要積極落實國家相關(guan) 法律法規,為(wei) 老年人推行便利化服務,設置方便老年人購票的設施設備,安排專(zhuan) 人負責老年人的谘詢引導服務,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徹底解決(jue) ‘老年人購票難’的問題,離不開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會(hui) 無障礙的意識和文明。呼籲大家要對老年人多一些人文關(guan) 懷,在遇見老年人‘購票難’的情況時,及時幫助老年人解決(jue) 問題。在遇到老年人‘購票慢’的時候,多一些包容與(yu) 理解。”

  A08-A09版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熊麗(li) 欣 張璐 吳婷婷 葉紅梅 展聖潔 實習(xi) 生 金芷怡

  《新京報》2023年2月22日第A08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