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不隻天賦“易昺”,浙江體育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發布時間:2023-02-23 16:06: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來自杭州的吳易昺剛剛創造了中國男子網壇的曆史,在他成為(wei) 首位捧起男子職業(ye) 網球協會(hui) (ATP)巡回賽單打冠軍(jun) 的中國球員後,浙江體(ti) 育再添一張“新名片”。

  從(cong) “中國遊泳看浙江”,到以楊倩、汪順為(wei) 代表的浙江籍奧運健兒(er) 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上大放異彩、延續浙江“屆屆奧運有金牌”的殊榮,體(ti) 育儼(yan) 然已經成為(wei) 浙江新的“金名片”。在體(ti) 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競技體(ti) 育之花緣何屢在浙江綻放?

  啟示一:體(ti) 教融合 擴大人才“蓄水池”

  和很多杭州籍知名運動員一樣,吳易昺的運動生涯也起步於(yu) 杭州市陳經綸體(ti) 育學校——一所培養(yang) 出多位奧運冠軍(jun) 的業(ye) 餘(yu) 體(ti) 校。

  在這裏,沒有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集中訓練,集中學習(xi) ,集中管理”,也沒有“拔苗助長”的大運動量訓練,而是堅持采取“走訓”。孩子平常在各自的學校上課,每天下午放學後到體(ti) 校進行兩(liang) 個(ge) 半到三小時的訓練,周六進行全天訓練。“走訓可以較好地解決(jue) 學訓矛盾,在完成文化學習(xi) 的同時兼顧訓練。”杭州市體(ti) 育局副局長吳璐琪說。

  8歲時,正在杭州市文三街小學讀書(shu) 的吳易昺被浙江省網球隊招錄。在媽媽吳芳的堅持下,吳易昺繼續一邊讀書(shu) 、一邊訓練。從(cong) 文三街小學到保俶塔實驗學校(初中),再到高中,吳易昺都是半天讀書(shu) 、半天訓練,晚上再回家。

  一路“走訓生”的特殊身份,現在看來,是當初父母替吳易昺做出的最重要的決(jue) 定。

  在浙江,如今“走訓”在體(ti) 校已經成為(wei) 一種常態。在寧波體(ti) 育運動學校,孩子們(men) 上午上課,下午訓練,學習(xi) 和訓練兩(liang) 不誤。楊倩的初中班主任王姣娜說,正是這樣的學訓體(ti) 係,幫助楊倩在取得優(you) 秀運動成績的同時,還能收獲學業(ye) 上的“金牌”,進入清華大學。

  體(ti) 校裏,真正能走上競技之路的學生隻是少數,大部分體(ti) 校生最終還是要麵臨(lin) 升學問題。為(wei) 此,浙江近年來積極推動體(ti) 教融合改革,打通堵點、尋找關(guan) 節點,努力在“融”字上做文章,在“合”字上下功夫,提高體(ti) 育後備人才培養(yang) 質量,同時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ti) 質和綜合素質,形成了青少年體(ti) 育教育的有益探索。

  截至目前,以射擊項目為(wei) 例,浙江已經向清華大學輸送了楊倩等12名高水平運動員,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體(ti) 育找到了成長成才之路。

  啟示二:不拘一格 做“千裏馬”的伯樂(le)

  吳易昺8歲破格進入浙江省網球隊的時候,是隊裏年齡最小的。浙江省網球男隊主教練齊霄說,雖然他年齡還小,但隊裏也為(wei) 其製定了相應培養(yang) 方案。

  “他進省隊的時候,和他一起訓練的基本上都是比他大3到5歲的孩子,這樣的訓練氛圍對他來說,非常有幫助。等他拿了全國比賽冠軍(jun) 後,開始參加一些國際性的青少年比賽,就慢慢往職業(ye) 化的方向走了。”齊霄說,來到省隊後,教練都會(hui) 根據隊員們(men) 的各自特點來擬定相應規劃,這並非吳易昺的專(zhuan) 屬。

  網球是一個(ge) 高度職業(ye) 化的體(ti) 育項目,雖然有著高昂的賽事獎金,但要想成為(wei) 職業(ye) 選手,前期投入往往不菲。吳易昺啟蒙教練陳浩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帶女兒(er) 陳奕如訓練,他希望將來女兒(er) 也能轉入職業(ye) 網壇。不久前在卡塔爾和新加坡進行的國際青少年比賽中,15歲的陳奕如都拿到了冠軍(jun) ,世界(青少年)排名也來到前300左右,在國內(nei) 球員中排名第五,前景被一致看好。陳浩算了一筆賬:“為(wei) 了接軌高水平賽事,我們(men) 經常要去歐洲比賽,半年就花了70多萬(wan) 元。”

  事實上,一旦邁入職業(ye) 網壇,更高級別的教練、更長時間的訓練以及更專(zhuan) 業(ye) 的保障團隊都是必然,而這也往往意味著更多的投入。在打出成績前,每年花費數百萬(wan) 元對任何一個(ge) 家庭來說,都不是一個(ge) 小數目。幸運的是,吳易昺的網球之路除了家庭承擔,在進入浙江省網球隊後,還多了一份體(ti) 製保障。

  吳易昺在國際青少年比賽中嶄露頭角後,在國家體(ti) 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的支持下,浙江隊很快為(wei) 其組建了包含中方教練、外方教練、體(ti) 能教練和康複師的團隊。“團隊開支、教練薪水主要由我們(men) 承擔,他需要做的就是心無旁騖地訓練和比賽。”齊霄說。

  浙江師範大學體(ti) 育與(yu) 健康科學學院院長李啟迪說,聚焦重點項目、重點隊伍、重點運動員,深化運動隊“一人一案一團隊”保障機製和複合型團隊建設,因此浙江才湧現出一批世界級運動員。

  啟示三:開門辦體(ti) 育 培養(yang) 方式更多元

  在不少基層體(ti) 校麵臨(lin) 招生困難等諸多問題之時,競技體(ti) 育人才後備力量從(cong) 何而來?在浙江,省隊市辦、省隊企業(ye) 辦,讓人才“蓄水池”裏的活水源源不斷。

  以馬術為(wei) 例,浙江省馬術障礙項目由寧波體(ti) 育運動學校和寧波天驛馬術俱樂(le) 部校企合作,盛裝舞步項目則由溫州市體(ti) 育局和浙江凱易路馬術俱樂(le) 部合建。馬術隊的社會(hui) 力量主要依靠俱樂(le) 部會(hui) 員、馬主和股東(dong) ,他們(men) 對運動員、馬匹、場地以及運動裝備等提供資金支持,俱樂(le) 部則為(wei) 馬術運動提供充足的馬匹保障。

  盡管馬術項目在浙江起步較晚,但省隊市辦、省隊企業(ye) 辦的形式效果立竿見影。陝西全運會(hui) 上,浙江首登馬術場地障礙團體(ti) 項目領獎台,而盛裝舞步則是連續三屆全運會(hui) 拿到團體(ti) 季軍(jun) 。

  “馬術項目投入比較大,對馬匹、場館、師資力量要求很高。省隊市辦、省隊企業(ye) 辦不僅(jin) 打破了單純依靠各級體(ti) 校培養(yang) 體(ti) 育人才的路徑依賴,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也極大促進了馬術運動的發展。”浙江凱易路馬術俱樂(le) 部總經理陳肖說。

  與(yu) 馬術類似的還有空手道項目。在浙江省空手道隊落戶台州後,全省各地市的優(you) 秀隊員集中在台州訓練,讓台州整體(ti) 的空手道水平水漲船高。僅(jin) 2018年台州就有3所幼兒(er) 園、4所小學、2所初中將空手道列為(wei) 校園特色體(ti) 育項目,在校園內(nei) 普及空手道運動,選材基數進一步擴大。

  “社會(hui) 力量的加入,使得以往單純依靠各級體(ti) 校的路徑被打破。通過公私合辦、民辦公助、民間獨資、體(ti) 教結合等多元化模式,實現舉(ju) 國體(ti) 製與(yu) 市場機製的雙管齊下,競技體(ti) 育人才輩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李啟迪說。

  (記者夏亮)新華社杭州電

  《新華每日電訊》2023年2月23日第06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