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無情兵火背後的荒誕敘事

發布時間:2023-02-24 15:08:00來源: 光明日報

  無情兵火背後的荒誕敘事

  ——且看美國在俄烏(wu) 衝(chong) 突中如何以謊言“做局打牌”

  到今天,2月24日,深刻影響世界的俄烏(wu) 衝(chong) 突已持續整整一年。

  兵火延綿,和談無期。美國和北約國家的坦克、戰車、導彈等更加高端的武器源源不斷地湧入戰場,俄羅斯則動員更多人員力量參與(yu) “特別軍(jun) 事行動”……這場“歐洲出錢,烏(wu) 克蘭(lan) 出命,美國發財,世界受累”的衝(chong) 突,目前看不到盡頭。

  在第聶伯河兩(liang) 岸延燒的戰火背後,不隻是俄烏(wu) 兩(liang) 國難解的矛盾分歧,更有美國這個(ge) 霸權國家的利益訴求。2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突訪基輔,並承諾將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約5億(yi) 美元的軍(jun) 事援助。他隨後在社交媒體(ti) 上表示:“美國建立了一個(ge) 從(cong) 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國家聯盟,以前所未有的軍(jun) 事、經濟和人道主義(yi) 支持幫助保衛烏(wu) 克蘭(lan) ——而且這種支持會(hui) 持續下去。”

  “從(cong) 大西洋到太平洋”,是誇誇其談。“幫助保衛烏(wu) 克蘭(lan) ”,則是彌天大謊。為(wei) 實現徹底削弱俄羅斯,深度控製歐洲,加緊遏製中國,最終維護霸權利益的戰略目標,美國需要謊言。

  (一)

  毫無疑問,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真正角力者是俄羅斯和美國。

  在隆隆戰火外,輿論場上的敘事之戰也“硝煙”滾滾。美國憑借超級大國地位,充分利用信息科技霸權和國際話語優(you) 勢,對俄羅斯發動了一場強大的輿論圍剿。把水攪渾,讓曆史和真相一片模糊,美國撈取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就更加得心應手。

  此次俄烏(wu) 衝(chong) 突被美國視作控歐遏俄、維護霸權私利的重要機遇,為(wei) 搶奪“敘事權”影響輿論、製造“混亂(luan) 感”迷惑對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針對俄羅斯,美國發起了一場全麵的輿論認知戰,極力塑造俄“全球賤民”形象。與(yu) 以往傳(chuan) 統媒體(ti) 壟斷戰場信息不同,社交媒體(ti) 此次扮演著重要角色。美國專(zhuan) 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甚至將俄烏(wu) 衝(chong) 突描述為(wei) 第一場由“僅(jin) 擁有智能手機卻被超級賦權的個(ge) 人”報道的戰爭(zheng) 。美國多家社交媒體(ti) 平台步調一致地采取措施,傳(chuan) 播美官方認可的關(guan) 於(yu) 俄烏(wu) 衝(chong) 突的所謂“真實、可靠”信息。2022年3月,白宮在線上向美國30位網紅傳(chuan) 達了美政府想傳(chuan) 達的信息,即如何“正確”理解俄烏(wu) 局勢以及美對俄政策等。

  “話語就是權力”。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提出,話語是被創造出來的,可以為(wei) 特定的政治目標服務。話語權,在美國對外戰略設計中始終占據重要位置,決(jue) 策者篤信“宣傳(chuan) 也是一種戰略資產(chan) ,就像外交和威懾一樣”。為(wei) 了搶奪話語權,占領道義(yi) 製高點,為(wei) 自身政策尋求合法性,即便說謊也在所不惜。

  美國國際關(guan) 係學者米爾斯海默將以國家利益為(wei) 名的國際政治謊言細分為(wei) 國家間謊言、兜售恐懼、戰略掩蓋、民族主義(yi) 謊言和自由主義(yi) 謊言。事實上,謊言早已成為(wei) 美國霸權體(ti) 係中一種有用的政策工具,用來掩蓋“戰爭(zheng) +掠奪”的曆史和現實,維持霸權,攫取私利。無怪乎,美國用“感恩節是原住民和殖民者之間愉快的盛宴”來淡化種族滅絕的原罪和惡行,以“武漢實驗室泄漏論”“中國責任論”來遮掩自身抗疫不力,把他們(men) 自己的小圈子叫“國際社會(hui) ”,他們(men) 主導的遊戲叫“規則”,期望的政變叫“春天”,將肆意侵略叫“解放”,巧取豪奪叫“維護公平”,草菅人命叫“保護人權”……

  為(wei) 實現這一概念轉換,美國不惜動用全政府、全社會(hui) 模式來建構敘事、影響輿論。政客、新聞媒體(ti) 、利益集團相互配合,情感渲染、反複提及、抹黑造謠等手段嫻熟,轟炸著公眾(zhong) 的頭腦,建構著人們(men) 的認知,向受眾(zhong) 灌輸意識形態立場與(yu) 政治偏見,讓受眾(zhong) 在潛移默化中無視事件邏輯本身的偏差與(yu) 漏洞,形成固執的刻板印象和信息繭房。正如德國作家呂德斯在《偽(wei) 聖美國》一書(shu) 中揭露,美國政府及利益集團非常善於(yu) 通過選擇和歪曲事實、刻意窄化新聞來源、極化人們(men) 的判斷,來混淆是非,左右公眾(zhong) 的判斷。

  從(cong) 美國推特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去年底的爆料中,可以窺見這一套成熟的作業(ye) 流程。彼時,馬斯克剛收購推特公司不久。他稱,每家美國社交媒體(ti) 公司都在美國政府的主導下對其內(nei) 容進行嚴(yan) 格審查。美國政府有時還會(hui) 向這些公司下達明確指示,例如,穀歌經常按其要求刪除指定鏈接。無怪乎美國反戰組織“公正外交政策”執行主任埃裏克·斯珀林指出,美國國會(hui) 和社交媒體(ti) 公司應該進行調查並采取行動,讓美國公民知道自己繳納的稅款被用來“正麵宣傳(chuan) ”美國無休止的戰爭(zheng) 。

  操控輿論話語如此處心積慮,美國所為(wei) 何來?

  ——掩蓋事實真相。近日,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發表調查報道稱,美國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的幕後黑手,其中披露的種種細節令人脊背發涼。去年“北溪”爆炸之初,美國曾高調聲稱要調查追責。麵對此番“北溪”疑雲(yun) 再起,西方媒體(ti) 的“集體(ti) 沉默”磨滅不了關(guan) 切,白宮“這是虛構”的回應打消不了懷疑,世人對事實真相的追尋不會(hui) 停止。

  ——煽動“虛假信息風暴”。在“戰爭(zheng) 帝國”“製裁帝國”形象基礎上,世人再次見識到美國“謊言帝國”的真麵目。澳大利亞(ya) 阿德萊德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去年2月24日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後,“仿佛有人輕按了一個(ge) 開關(guan) ”,推特上宣揚反俄立場的賬號“突然爆發”,此後一個(ge) 星期內(nei) ,累計有約350萬(wan) 條渲染恐俄情緒的推文在不斷傳(chuan) 播,其中多達八成來自機器人賬號。另據美國《每月評論》網站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網絡司令部司令保羅·中曾根去年5月披露,網絡司令部一直在進行多項支持烏(wu) 克蘭(lan) 的信息行動。

  ——封口噤聲競爭(zheng) 對手。美國糾集盟國和各大科技巨頭毫不手軟,在社交媒體(ti) 和應用平台上通過賬號封禁、算法限製、內(nei) 容審查等手段,史無前例地對俄方聲音進行遏製圍堵,讓俄羅斯在國際輿論場上近乎失語,造成國際輿論場嚴(yan) 重的信息不對稱。

  ——操縱戰爭(zheng) 與(yu) 談判進程。美國出於(yu)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或以“實現和平”或以“戰勝俄羅斯”為(wei) 口號,操縱著俄烏(wu) 局勢朝向長期性和複雜化發展。德國外交政策網站2月15日刊登題為(wei) 《西方的戰爭(zheng) 目標》的文章稱,2022年3月,烏(wu) 克蘭(lan) 和俄羅斯之間關(guan) 於(yu) 停火甚至和平協議的談判實際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是,由於(yu) 美西方的反對,幾乎就要談判達成的俄烏(wu) 停火協議宣告失敗。亞(ya) 美尼亞(ya) 政治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本雅明·波戈相直言,美國的立場很明確,即讓衝(chong) 突持續下去,直到在軍(jun) 事上打敗俄羅斯,或者大幅削弱俄羅斯實力,令其淪為(wei) 無力左右全球發展的中等強國。

  (二)

  兵火年來事可傷(shang) 。

  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一年來,烏(wu) 克蘭(lan) 和歐洲民眾(zhong) 苦不堪言,但是高漲的停火止戰聲音絲(si) 毫沒有影響美國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個(ge) 烏(wu) 克蘭(lan) 人”。一年來的殘酷現實,讓世人對美國的霸權敘事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冷戰後並未消退的冷戰思維,在世界多極化發展中不甘黯然離場的霸權主義(yi) ,讓本應結束使命的北約不斷擴張,與(yu) 人類社會(hui) 前行的方向背道而馳。30年來,在美國的霸權躁動和話語操弄中,以謊言綁架全球安全、延續冷戰式對抗的荒誕怪象層出不窮!

  荒誕之一:以故事綁架戰事

  一年來,美國以“民主與(yu) 專(zhuan) 製之戰”界定俄烏(wu) 衝(chong) 突,這一虛幻的敘事框架主導了美西方輿論場。浸染在精心排布的戰爭(zheng) 敘事中,許多西方國家民眾(zhong) 並不知道,正是以美國為(wei) 首的北約在過去數十年裏逐步誘使俄羅斯陷入了與(yu) 烏(wu) 克蘭(lan) 的衝(chong) 突。而在策源了這場“代理人戰爭(zheng) ”之後,美國及其北約盟友不斷鼓動民意,以巨額軍(jun) 援“拱火”“遞刀”,以戰火的延綿推動北約的“複活”和霸權的續持。

  美國的戰爭(zheng) 分析師素來認為(wei) ,現代戰爭(zheng) 的結果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誰的軍(jun) 隊獲勝,還取決(jue) 於(yu) “誰的故事獲勝”。用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的話說,就是“我們(men) 欺騙”。從(cong) 1990年對伊拉克動武之前炮製的“育嬰箱事件”,到2014年空襲敘利亞(ya) 之前由“白頭盔”組織擺拍完成的視頻,用謊言綁架輿論的操作比比皆是,每每與(yu) 美國對外戰略行動如影隨形。

  如今,同樣的戲碼在俄烏(wu) 衝(chong) 突中再次上演。美西方編排了不少具有衝(chong) 擊力、煽動性的“損俄故事”。比如,把土耳其無人機襲擊敘利亞(ya) 軍(jun) 隊的視頻說成是俄軍(jun) 坦克在烏(wu) 克蘭(lan) 戰場被摧毀,將2021年4月的俄軍(jun) 演習(xi) 視頻炮製成俄炮轟烏(wu) 克蘭(lan) 城市,將2018年敘利亞(ya) 空襲中受傷(shang) 的兒(er) 童照片移花接木為(wei) 烏(wu) 克蘭(lan) “痛苦的孩子”,等等。

  當然,最經典的操作,當屬20年前美國時任國務卿鮑威爾以一管白色粉末為(wei) 證的伊拉克“化武故事”。美國借此挑起長達8年的伊拉克戰爭(zheng) ,導致20多萬(wan) 平民死亡。為(wei) 了掩蓋戰爭(zheng) 暴行,美軍(jun) 又發明出一套“美式話術”:把“平民傷(shang) 亡”說成“附帶損傷(shang) ”,把“謀殺”說成“重點行動”,把“刑訊”說成“加強手段審問”,把“殺戮平民”說成“消耗敵人”。

  “文本是曆史的造物”——這是曆史學的經典認知;

  “戰爭(zheng) 是故事的玩物”——這是“霸權話術”的荒誕演繹。

  荒誕之二:以“霸權穩定論”製造世界動蕩

  數十年來,西方國際政治話語體(ti) 係創造出“安全困境”“修昔底德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等諸多概念,無不服務於(yu) 同一個(ge) 訴求——霸權的持續穩定。“霸權穩定論”認為(wei) ,國際秩序的維持、世界經濟的穩定,需要霸權國家的持續存在。

  然而,概念與(yu) 現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和平”與(yu) “發展”,在美國的聲明、表態中從(cong) 未缺席,卻在美國對霸權的追求中淪為(wei) 幻象,乃至淪為(wei) 其推進霸權的工具。回望冷戰結束以來的30年,世界本可迎來充滿希望的“長周期和平”,但人類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和平與(yu) 安寧,仍在經曆持續不斷的衝(chong) 突和危機。

  歸根到底,公共產(chan) 品淪為(wei) 私器武器,“霸權治下”何來和平穩定!

  在俄烏(wu) 衝(chong) 突發生後,美歐一方麵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軍(jun) 事援助,一方麵利用金融霸權地位,對俄實施史上最嚴(yan) 厲的經濟金融製裁,包括凍結數千億(yi) 美元的俄羅斯外匯儲(chu) 備,甚至使用了將俄踢出SWIFT這樣的“金融核彈”。如此操作並未使俄羅斯屈服,卻引發國際能源和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

  美元長期在國際儲(chu) 備貨幣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美國卻長期濫用這一地位,不斷通過“放水”“抽水”,巧取豪奪他國財富。僅(jin) 在新冠疫情暴發後的一年半時間裏,美國就印發了200多年來所有美元的近一半,世界各國因此承受了本不應承受的通脹壓力、動蕩壓力、泡沫壓力。

  比超發美元、割全世界“羊毛”更甚的是,美國在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中將全球金融係統這一公共產(chan) 品私器化、武器化,來對付敵對國家和次國家行為(wei) 體(ti) 。這比兩(liang) 次世界大戰之間“霸權國”英國無力提供國際公共產(chan) 品的情況更加惡劣。

  全球公共產(chan) 品的主要特征,是消費上的非競爭(zheng) 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然而,在今天所有急需公共產(chan) 品穩定輸出的領域,均可看到美國膨脹的私欲:通過協同盟友等多種手段,試圖主導芯片這一全球戰略資源的供應鏈,完全背棄所謂的自由市場原則;大量囤積疫苗,對外推行疫苗外交,通過控製疫苗分配來獲取地緣政治利益;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美國迄今都沒有兌(dui) 現其減排目標、資金支持、技術援助等承諾,反而以氣變為(wei) 籌碼,樹起綠色貿易壁壘,不斷擠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

  如此情形,即使從(cong) 美國自身散播的霸權穩定理論來看,也已深陷所謂的“金德爾伯格陷阱”:“維護世界體(ti) 係穩定的領導國”不願為(wei) 提供全球公共產(chan) 品貢獻力量,令全球體(ti) 係陷入衰退乃至爆發衝(chong) 突。

  荒誕之三:以“國際秩序”美顏“家法幫規”

  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通常被描述為(wei) 美國實力的產(chan) 物。戰勝國美國與(yu) 其盟友將其意誌強加於(yu) 世界其他國家,製定符合其利益、確保其至高地位的製度和準則。正如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所說,霸權不光是指某種軍(jun) 事上的炮艦政策,而且指在國際規則和國際製度製定及解釋上的壟斷。

  美西方以“國際社會(hui) 代言人”自居,慣於(yu) 給一些國家貼上“邪惡帝國”“邪惡軸心”“無賴國家”“失敗國家”等歧視性標簽,以區分所謂“文明的我者”與(yu) “野蠻的他者”。一邊妖魔化其他國家,一邊視自己為(wei) 世界的道德仲裁者;台前是“自由民主價(jia) 值”,幕後是永固霸權的野心。

  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表示:“對於(yu) 美國來說,一個(ge) 理想的敵人就是在意識形態上與(yu) 美國敵對,在種族和文化上與(yu) 美國相異,在軍(jun) 事上有足夠能力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實實在在的威脅。”

  於(yu) 是,在美國和北約長期遏製高壓下爆發的俄烏(wu) 衝(chong) 突,被一些西方政客描述成“民主大戰專(zhuan) 製”的“史詩”。不僅(jin) 如此,北約還首次將“中國挑戰”相關(guan) 表述納入其中,妄稱中國挑戰北約利益、安全和價(jia) 值觀,與(yu) 俄羅斯聯手“破壞以規則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

  對此,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委婉地規勸:我們(men) 必須明白,“專(zhuan) 製製度”與(yu) “民主國家”之間事實的意識形態和解釋存在差異。我們(men) 可以從(cong) 意識形態差異的角度,評估新出現的問題的重要性,但不能將其作為(wei) 衝(chong) 突的重點。

  其實,關(guan) 於(yu) 美國霸權與(yu) 意識形態的真實關(guan) 係,美國學術界早已參透其中要旨:政治精英的言辭充滿自由主義(yi) 和道德主義(yi) 色彩。然而,關(guan) 起門來,擬定國家安全政策的精英們(men) 卻滿口“從(cong) 實力地位出發”的權力語言,“實質上,他們(men) 的公開言論與(yu) 美國外交政策的具體(ti) 操作之間存在明顯的鴻溝”。

  言之鑿鑿——美國政府要員多次表態,美國尊重中國的體(ti) 製,不尋求改變中國體(ti) 製,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guan) 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chong) 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現實卻是——從(cong) 召集“民主峰會(hui) ”“全球抗疫峰會(hui) ”,到推出“藍色太平洋夥(huo) 伴計劃”和“民主十國”概念,到組建“芯片聯盟”、重構全球供應鏈,無一不是以意識形態劃線。目的就是聯合盟友和“誌同道合的國家”抗衡中國的影響力,這也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內(nei) 容。

  英國國際關(guan) 係學者卡爾早在1939年就說過,歐洲大陸國家把講英語的民族看成是“在善良的外衣下掩蓋其自私的國家利益的大師”,“這種偽(wei) 善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思維中的特有怪癖”。

  荒誕之四:以販賣“恐懼”平息“霸權焦慮”

  從(cong) 1823年提出“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的詹姆斯·門羅,20世紀初聲稱“每一次擴張都有助於(yu) 和平”的西奧多·羅斯福,到今天言必稱“民主自由”的喬(qiao) ·拜登,一代又一代美國精英在擴張領土、爭(zheng) 奪霸權的過程中,不遺餘(yu) 力地兜售“民主燈塔”,更處心積慮地販賣各種“恐懼”——

  從(cong) 屠殺印第安人時期的“野蠻人恐懼”到反恐戰爭(zheng) 時期的“伊斯蘭(lan) 恐懼”,從(cong) 冷戰時期的“共產(chan) 主義(yi) 恐懼”,到如今針對“中國挑戰規則和秩序”的“恐懼”,為(wei) 的是從(cong) 恐懼和混亂(luan) 中漁利並維持霸權。

  渲染“恐懼”,本身也反映出霸權的焦慮。在樂(le) 於(yu) “尋敵”的戰略文化裏,叢(cong) 林法則、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時刻縈繞在美國政客的腦海中,他們(men) 對美國霸權被取代、被威脅的不安全感始終揮之不去。

  近日,中國民用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盡管美方多名官員也表示中國氣球對美國人員和安全不構成威脅,但是這起普通的意外、偶發事件還是被複雜化,美國出動先進戰機濫用武力、過度反應,更借此機會(hui) 進行政治操弄,抹黑攻擊中方,煽動對華恐懼氣氛,上演了一場歇斯底裏的“氣球政治秀”。

  無論是拜登稱中美關(guan) 係是“一場21世紀的競爭(zheng) ”,是“民主和專(zhuan) 製的競爭(zheng) ”,還是美國新國安戰略將中國確立為(wei) 所謂“頭號競爭(zheng) 對手”,鼓噪對華競而勝之,抑或是美國財長耶倫(lun) 近日指責中國是“非洲一些國家債(zhai) 務危機的根源”,都表明拜登政府對華認知“威脅膨脹”,販賣恐懼、抹黑中國成為(wei) 其安撫國內(nei) 焦慮、恐嚇拉攏盟友的重要手段。

  我們(men) 看到,美國為(wei) 製造涉華負麵敘事,將謊言謠言武器化,企圖炮製概念“先聲奪人”,給中國貼上“掠奪性經濟體(ti) ”“國際秩序修正主義(yi) 者”“戰狼外交”等標簽;指責中國利用“一帶一路”製造“債(zhai) 務陷阱”,甚至拋出“文明衝(chong) 突”這一令人鄙夷的陳詞濫調;炒作聳人聽聞的話題,將新疆問題與(yu) 種族滅絕掛鉤,為(wei) 甩鍋抗疫不力而不斷炒作“武漢病毒”“中國責任”;將中國基於(yu) 市場的技術轉讓敘述為(wei) “強製轉讓”,將反中亂(luan) 港分子暴行稱為(wei) “美麗(li) 的風景線”,等等。諸多無中生有的“問題”,已被美國納入了同盟合作議程,力求將其打造為(wei) 對華競爭(zheng) 的籌碼,妄圖實現在經濟、技術、規則等方麵孤立中國的圖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販賣恐懼,竟也能成為(wei) 美國某些商家的生財之道。據美國科技媒體(ti) “協議網站”報道,穀歌前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就曾通過渲染所謂的“中國人工智能威脅”為(wei) 其個(ge) 人牟利。施密特本人正是人工智能領域最著名的投資者之一,擁有風險投資企業(ye) ——創新事業(ye) 公司。在一番“威脅”炒作之後,創新事業(ye) 公司參與(yu) 了2019年和2021年軍(jun) 事人工智能軟件供應商“叛亂(luan) 防禦”公司的數輪融資,融資總額高達1.5億(yi) 美元。

  關(guan) 於(yu) “中國威脅”,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一針見血地指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wei) ,缺乏自信的美國——受困於(yu) 自身造成的宏觀經濟失衡並擔心自己退出全球領導地位所帶來的後果——接受了一套有關(guan) 中國的錯誤敘事。可悲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替罪羊上顯然比反觀自照來得容易得多。

  (三)

  “全球進入一個(ge) 不安全感無處不在的新時代。”前不久舉(ju) 行的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發布的安全報告如是說。

  近些年,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黑天鵝”不斷現身,新冠疫情、俄烏(wu) 衝(chong) 突又出人意料地接踵而至,令世界在不安中漂流。在這場早已拉開帷幕的世界性大變局麵前,關(guan) 於(yu) 國際形勢現狀與(yu) 國際秩序前景的敘事,展現大國的格局與(yu) 視野,考驗政治家的良心和擔當,測試民眾(zhong) 的心理和判斷。

  在事實和真相麵前,美國霸權敘事早已破綻百出。

  近幾年,弗洛伊德案綿延的怒火、國會(hui) 山一瞬的混亂(luan) 、喀布爾時刻的恐慌、應對新冠疫情的無能,讓美國社會(hui) 麵臨(lin) 的深刻危機和民主困境,在全球聚光燈下暴露無遺。在世人眼中,“美國例外論”所描繪的“人權堡壘”不攻自破,“平等樣板”已然爛尾,“自由燈塔”早已熄滅。美國外交關(guan) 係委員會(hui) 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對美國安全和繁榮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國外,而是來自國內(nei) 本身。”

  世界又豈能是美國以謊言敘事遮掩霸權行徑的“秀場”?

  當“維基解密”把美國情報部門針對國內(nei) 外民眾(zhong) 的監控行徑披露於(yu) 光天化日,當“關(guan) 塔那摩監獄”醜(chou) 聞不斷考驗人們(men) 的道德標尺,當美軍(jun) 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ya) 等國的行動不斷吞噬著生命,當撤離的美軍(jun) 在喀布爾機場朝民眾(zhong) 瘋狂掃射……美國“為(wei) 拯救而毀滅,為(wei) 自由而壓迫”的話術早已千瘡百孔。2022年5月,參議員蘭(lan) 德·保羅在美國國會(hui) 舉(ju) 行的聽證會(hui) 上直言:“你知道誰是世界上最大的虛假信息傳(chuan) 播者嗎?是美國政府。”

  俄烏(wu) 衝(chong) 突一年以來的現實證明,包括在國際傳(chuan) 播中牢牢占據優(you) 勢地位的美西方在內(nei)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塑造乃至操縱國際輿論。事實與(yu) 真相就在那裏,謊言和恐嚇改變不了曆史前行的方向。

  ——摒棄霸道霸淩,呼喚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給持久和平、普遍繁榮創造可能。

  世界的安全不能由個(ge) 別國家說了算。俄烏(wu) 衝(chong) 突一年來,麵對戰火與(yu) 流離,世人對美國的霸權敘事更加警醒,對和平與(yu) 發展滿懷憧憬。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梅農(nong) 日前在《外交事務》網站撰文指出,俄烏(wu) 衝(chong) 突及大國對抗削弱了世界秩序,分散了解決(jue) 全球緊迫問題的注意力,加重了係統性風險,使中小國家更顯脆弱。慕尼黑安全報告指出,“西方主導的秩序”被許多南方國家認為(wei) 具有“後殖民統治”的特征,這引起了它們(men) 對“後西方”世界秩序的認同。新加坡知名學者馬凱碩則直言,西方主導世界曆史的時代已步入尾聲。

  “後西方”世界秩序有何藍圖?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國際社會(hui) 期待的是關(guan) 於(yu) 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描繪,關(guan) 於(yu) 命運與(yu) 共、同舟共濟的敘事。這有力地解釋了,為(wei) 何短短兩(liang) 年內(nei) ,已有100多個(ge) 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nei) 多個(ge) 國際組織支持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近70個(ge) 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指出,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正當其時,聯合國予以明確支持並願與(yu) 中國就此開展合作,同各國一道推進落實。

  ——抵製唯美獨尊,期待共同構建新型國際關(guan) 係,讓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成為(wei) 潮流。

  在俄烏(wu) 衝(chong) 突中,盡管美西方大肆塑造俄羅斯的“全球賤民”形象,掀起製裁俄羅斯才符合政治正確的輿論浪潮,但在聯合國190多個(ge) 成員國中,有140多個(ge) 國家未參與(yu) 對俄製裁,總人口多達60多億(yi) 。《2023年慕尼黑安全報告》承認,西方最終必須麵對這樣一個(ge) 事實,即依然沒有任何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也幾乎沒有亞(ya) 洲國家——支持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政策。

  站在和平對話一邊,人類社會(hui) 絕不能重走陣營對立、分裂對抗的老路,絕不能陷入零和博弈、戰爭(zheng) 衝(chong) 突的陷阱。這是各國人民的強烈願望,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更是時代前進發展的正確方向。

  大國之間可以競爭(zheng) ,但“爭(zheng) 之有道”,不能像美國巧取豪奪、對競爭(zheng) 對手“使絆子”。德國總理朔爾茨強調,當今時代歐洲國家與(yu) 歐盟麵對的核心問題是怎樣在更加多極化的世界中保持獨立自主,不要因為(wei) 中國崛起就對其孤立或減少合作,世界並非注定分裂成相互競爭(zheng) 的集團。

  ——反對保護主義(yi) ,推動經濟全球化在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中造福世界。

  近年來,在美國挑起經貿摩擦、新冠疫情大流行、烏(wu) 克蘭(lan) 危機及歐美啟動的對俄製裁等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步履蹣跚,脆弱性更加突出。1月10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全球經濟增長處於(yu) 急劇而持久的放緩進程之中,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估值由6個(ge) 月前的3.0%大幅下調至1.7%。

  在人類發展麵臨(lin) 重大挑戰的時刻,貿易保護主義(yi) 敘事注定不得人心。美國去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盡管披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外衣,但歧視性補貼政策難掩其損人利己的禍心。為(wei) 此,近日德法兩(liang) 國經濟部門掌門人共同訪美“討說法”。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明確指出,美國建立強大的工業(ye) 絕不能以犧牲歐洲為(wei) 代價(jia) 。

  在曆史演進的重要關(guan) 頭,促進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聲音顯然更受歡迎。納米比亞(ya) 總理莎拉·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表示,全球南方國家盡管擁有資源,卻很難或無法從(cong) 自有資源中獲益,發展中國家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續的互惠合作”。

  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在努力成為(wei) “一帶一路”西非支點的多哥,外長羅貝爾·迪塞對媒體(ti) 表示,感謝中國對多哥和非洲在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等方麵給予的幫助。非洲無意與(yu) 任何方麵發生衝(chong) 突,應與(yu) 所有國家展開合作,為(wei) 促進全球和平作出貢獻。非洲目前關(guan) 注的焦點是非洲大陸發展,希望以中國為(wei) 榜樣,努力增進非洲民眾(zhong) 福祉。

  時與(yu) 勢,義(yi) 與(yu) 理,人心所向何處?2月21日晚,在美國駐希臘使館門前,數百名希臘民眾(zhong) 舉(ju) 行遊行,抗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來訪。人們(men) 高呼“離開北約、不要基地、不要參與(yu) 幹預行動”,反對美國和北約在俄烏(wu) 衝(chong) 突中的所作所為(wei) 。世界早已看透,在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問題上,美國炮製危言聳聽來“收割他國”,編造虛假敘事來“做局打牌”,沒有法理道義(yi) ,隻有蠅營狗苟。

  但逞言辭好,豈知神監昏。

  美國的“昏”,是基於(yu) 固守西方中心主義(yi) 和霸權思維的利令智昏。以其昏昏,何以使天下昭昭?!

  在曆史的巨變麵前,世界各國都麵臨(lin) 著考驗。隻有秉持與(yu) 曆史同步伐、與(yu) 時代共命運的正義(yi) 敘事,並起而行之,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光明日報 作者:關(guan) 國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