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文件、聽歌……這些線上服務為啥不能按次收費?
下載文件、看書(shu) 、聽歌、剪輯視頻……“散戶”有煩惱
這些線上服務為(wei) 啥不能按次收費?
本報記者 代麗(li) 麗(li) 王天淇
市民劉先生發現,自己在使用百度網盤下載文件的時候,速度很慢,如果想加速,便要購買(mai) 超級會(hui) 員服務。但商家給出的付費方式隻有按月、按季度或者按年繳費,並沒有單次付費的選項。
記者注意到,像聽歌、看書(shu) 、修圖、看視頻、下載文件、剪輯視頻等各種線上服務,目前普遍采用包月、包年的會(hui) 員製收費,想找出幾個(ge) 按次付費的反倒成了難事。
線下購買(mai) 商品、服務基本都可以按單件、單次購買(mai) ,可線上的服務怎麽(me) 就隻能“打包付費”呢?各類APP服務收費本來無可厚非,但很多APP采用強製打包式的收費方式,一買(mai) 就是半年或一年服務,這讓用戶頻頻吐槽——能不能也為(wei) “散戶”考慮一下,能不能讓用戶多一些選擇?
現象 下載一次文件至少要買(mai) 一個(ge) 月會(hui) 員
如今,使用網盤來傳(chuan) 輸文件已經成為(wei) 線上辦公的普遍做法。市民劉先生因為(wei) 工作需要,有時要通過百度網盤來傳(chuan) 輸大文件。但這種需求沒有規律,“有時候客戶連著好幾天每天都會(hui) 發視頻文件,但有時候可能半年都不會(hui) 下載一次。”而在使用百度網盤下載文件時,如果想加速,就要購買(mai) 超級會(hui) 員服務。
付費頁麵跳出來後,劉先生注意到,有1個(ge) 月、3個(ge) 月、1年幾種付費方式,如果連續包月、包季、包年會(hui) 有優(you) 惠。其中1個(ge) 月的費用是30元,1年是298元。盡管他並不需要包月,可係統根本沒有給出單次付費的選項,於(yu) 是他隻能無奈選擇了30元的包月服務。“但那個(ge) 月我隻有這一次使用需求,後邊就再也沒有打開過百度網盤,相當於(yu) 花了30元,下載了一個(ge) 200多兆的文件,這價(jia) 格可不便宜。”兩(liang) 個(ge) 月後,劉先生又需要下載文件了,上次買(mai) 的包月會(hui) 員已經過期,隻好再次購買(mai) 了一個(ge) 包月服務。他還曾經購買(mai) 過一整年的服務,但實際上下載了不到10次。
這樣的用戶體(ti) 驗讓劉先生覺得很不舒服,“我隻需要下載一個(ge) 文件,今天下完了,明天就不用了,為(wei) 什麽(me) 非要包月呢?那些經常使用的黏性用戶包月、包年合適,但能不能給我們(men) 這些‘散戶’多一種選擇呢?”
有同樣煩惱的還有宋女士。上個(ge) 星期,宋女士因為(wei) 工作原因需要製作一個(ge) PPT,在一家圖片素材網站上搜索到心儀(yi) 的模板後,下載時,網站提示需要付費。可進入付費界麵後,宋女士卻很鬱悶:“沒有單次付費,需要買(mai) 會(hui) 員,最少一個(ge) 季度,或者直接買(mai) 半年或是一年,最便宜的一個(ge) 季度也得42元錢,有效期半年。但我很少做PPT,下次再用不知道什麽(me) 時候,等於(yu) 42元買(mai) 了10頁PPT,太虧(kui) 了吧?”
看電視亦是如此。視頻APP的“套娃式”收費一直飽受詬病。很多用戶抱怨——不僅(jin) 是“一充再充”的“套娃式”收費,必須包月、包年,不能單次的收費方式也讓人很反感。“其實現在人們(men) 看電視的頻率已經不高了,就是偶爾看看。孩子想看個(ge) 動畫電影,結果點進去以後要收費,而且隻給3個(ge) 選項:包月(自動續訂)、包月、包年。包年是365元,包月是59.9元。”因為(wei) 找不到單個(ge) 電影付費的選項,王女士隻好選擇了59.9元的包月服務。其實孩子在剩下的29天會(hui) 員期裏,再也沒有打開過電視。“如果可以隻購買(mai) 一部電影,哪怕單價(jia) 稍貴一點都可以接受,非要打個(ge) 包賣給我,讓消費者沒有選擇權,總有一種被人強買(mai) 強賣的感覺。”王女士表示。
觀點 商家“打包收費”涉嫌強製消費
強製打包付費的方式真的合理嗎?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認為(wei) ,線上服務收費可以理解,而且這種服務不屬於(yu) 資源稀缺或公共服務,不需要政府定價(jia) 或政府指導價(jia) ,經營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成本和供求關(guan) 係來製定價(jia) 格標準,“隻要明碼標價(jia) ,定價(jia) 也公平合理,又沒有通過其它虛假的價(jia) 格手段來誤導或者欺騙消費者,應該來說,這種服務定價(jia) 就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陳音江也表示,如果這種定價(jia) 方式要求消費者隻要購買(mai) 其服務,就規定最少要購買(mai) 一個(ge) 月、一個(ge) 季度甚至一年,對消費者來說,這樣的定價(jia) 機製就不太合理了,涉嫌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一次、一個(ge) 月或者一年的服務,商家應該把這個(ge) 選擇權交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自主選擇。如果確實有用戶隻有單次需求的,商家就應該設置一兩(liang) 次的單次付費價(jia) 格,如果完全不可以選擇,消費者一買(mai) 就必須要買(mai) 一個(ge) 月或者一個(ge) 季度,這種定價(jia) 機製還涉嫌強製消費,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陳音江說。
建議 付費方式應滿足用戶細分需求
對這種線上服務,單次付費很難做到嗎?
為(wei) 什麽(me) 一定要打包付費而不能開通單次購買(mai) ?記者谘詢多個(ge) APP服務商的客服,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工程師研發軟件需要成本。但記者發現,也有一些APP給出了多種付費方案,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經常使用的,可以打包購買(mai) ,享受優(you) 惠;不經常使用的,也可以單次付費。
比如,一款可以將語音轉為(wei) 文字的APP“訊飛聽見”就規定,用戶可以選擇按分鍾收費,機器轉寫(xie) 每分鍾0.33元;如果需要轉化的語音時長較長,也可以選擇購買(mai) 時長卡,有1小時、3小時、5小時,甚至100小時的卡包;使用更多的話,也有包月服務,每月98元。“華為(wei) 閱讀”規定,可以購買(mai) VIP套餐,按1個(ge) 月、3個(ge) 月、一年付費;如果隻想閱讀一本書(shu) ,也有“單本”購買(mai) 的選項。
不少用戶表示,希望線上服務的付費方式可以增加更多選擇,滿足用戶細分需求,相信用戶體(ti) 驗會(hui) 提升很多。有用戶建議,“可以根據不同的軟件,開發適合自身特色的付費方式。比如下載圖片或是PPT模板以及文獻資料的軟件,增加按頁數收費的方式,計價(jia) 方式上提供多樣選擇,會(hui) 讓用戶使用起來更方便,滿意度更高。”(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