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紅火、產業提升、創新提速……會場內外湧動發展春潮
市場紅火、產(chan) 業(ye) 提升、創新提速……會(hui) 場內(nei) 外湧動發展春潮
信心就是力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迎著暖暖春意,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拉開大幕。
這是踏上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重要時刻召開的一場盛會(hui) 。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意氣風發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征程上,信心就是力量。此時此刻,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春潮正滾滾向前,澎湃在紅火的市場裏,湧動在廣袤的田野間,激蕩在萬(wan) 裏高空與(yu) 深邃藍海,在神州大地上奏響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鏗鏘足音。
信心源於(yu) 底氣
——在市場的紅火裏感受中國發展的過硬實力
青峰疊嶂、漫江雲(yun) 霧,遊人行舟碧波上,如在畫中遊。
遇龍河是漓江的一條支流,位於(yu)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境內(nei) ,是桂林山水的精華之一。旅遊市場複蘇的春風吹來,河畔的人們(men) 明顯感受到了暖意:一排排竹筏“百舸爭(zheng) 流”,山水間縈繞著筏工們(men) 喜悅的歌聲。
“今年春節期間,遇龍河景區營業(ye) 額與(yu) 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0%。正月初三至初五,每天乘坐竹筏的遊客均超過2萬(wan) 人次。”遇龍河景區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玉芬說。
不單單漓江春暖人氣旺,整個(ge) 國內(nei) 旅遊市場也迎來“開門紅”。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3.08億(yi) 人次,同比增長23.1%;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3758.43億(yi) 元,同比增長30%。
新時代十年,中國加速進入大眾(zhong) 旅遊的新階段。今年,在消費需求加速釋放的大背景下,文旅產(chan) 業(ye) 複蘇信心與(yu) 底氣愈發穩固。
“業(ye) 界對全年旅遊市場充滿期待、信心倍增,旅遊業(ye) 已經全麵轉入出遊意願、消費預期和產(chan) 業(ye) 信心全麵增長的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告訴記者,旅遊市場主體(ti) 獲得感明顯回升,為(wei) 今年旅遊經濟打開了“高開穩走”的局麵。
紅紅火火的文旅市場,映照出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向上向好的生動景象。春節假期消費相關(guan) 行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春運期間全社會(hui) 人員流動量約47.33億(yi) 人次,2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為(wei) 52.6%,比上月上升2.5個(ge) 百分點……開年以來,市場信心加速回暖,一係列指標釋放經濟運行積極信號。
過去五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加到121萬(wan) 億(yi) 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超4億(yi) 中等收入群體(ti) 的超大規模市場的大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依然不變。
展望今年企業(ye) 發展前景,全國人大代表、邁普醫學董事長袁玉宇表示,將繼續加大產(chan) 品研發力度,爭(zheng) 取有更多新品上市,加快邁向國際化的步伐。
十五年前回國創業(ye) 時,袁玉宇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團隊埋頭攻關(guan) ;各級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一係列扶持政策,幫團隊闖過了不少難關(guan) 。如今,袁玉宇團隊研發的高性能醫療器械產(chan) 品及設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市場覆蓋歐洲、南美、亞(ya) 洲、非洲的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從(cong) 滿頭青絲(si) 到漸生華發,袁玉宇依舊在創新創業(ye) 大道上奔跑追夢。“跟我同期歸國的創業(ye) 者,最近幾年也都陸陸續續帶領企業(ye) 上市。”袁玉宇說,自己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正是基於(yu) 這種信心,創新型企業(ye) 才敢繼續投入創新,通過開發更好的創新技術平台和產(chan) 品,促進企業(ye) 更好更快發展,進而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月,我國市場主體(ti) 達1.7億(yi) 戶。不斷壯大的市場主體(ti) 不但成為(wei) 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底氣和韌性所在,也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
翻開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保障市場主體(ti) 健康發展的一係列舉(ju) 措成效顯著:減稅降費公平普惠、高效直達,五年累計減稅5.4萬(wan) 億(yi) 元、降費2.8萬(wan) 億(yi) 元;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有效支持,緩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為(wei) 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競相發展的環境,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ti) 不僅(jin) 能抓住機遇,還能化危為(wei) 機,獲得更好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jun) 擴說。
“我國在市場規模、產(chan) 業(ye) 體(ti) 係、人力資源等方麵具有雄厚基礎,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新聞發布會(hui) 上,大會(hui) 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2023年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讓我們(men) 齊心協力,共同迎接一個(ge) 充滿希望的美好春天”。
信心源於(yu) 活力
——在廣袤田野間感受中國發展的澎湃力量
春日漸暖,從(cong) 南到北,祖國各地的春耕備耕也火熱起來。
在福建省永泰縣同安鎮西安村,茶山滿目青翠,春茶抽芽吐綠。赴京參會(hui) 前幾天,全國人大代表、永泰縣希安油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盧玉勝和村民一起,為(wei) 油茶育苗和移栽油茶苗而忙碌。
2012年,盧玉勝帶領村民們(men) 成立了永泰縣希安油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做長做深油茶產(chan) 業(ye) 鏈。在油茶產(chan) 業(ye) 的推動下,永泰縣在2018年順利脫貧,還培育出自己的山茶油品牌“三狀元”。
“油茶樹是村裏的‘搖錢樹’,一畝(mu) 油茶樹一年可以增加村集體(ti) 收入1000多元。油茶果就是‘黃金果’,去年西安村人均純收入1.8萬(wan) 元,比2012年增加了7000多元。”盧玉勝說。
經過八年持續努力,我們(men) 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近1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ge) 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盧玉勝告訴記者,作為(wei) 一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帶頭人,他深知產(chan) 業(ye) 旺起來才能帶動農(nong) 民富起來。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期間,他撰寫(xie) 調研報告與(yu) 代表建議10多萬(wan) 字,提出加快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產(chan) 業(ye) 規劃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50餘(yu) 項建議。今年,他繼續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快油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加大力度扶持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等建議。
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之比達到2.5∶1。全國休閑農(nong) 莊、觀光農(nong) 園、農(nong) 家樂(le) 等達到30多萬(wan) 家,年營業(ye) 收入超過7000億(yi) 元。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超過2萬(wan) 億(yi)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大而廣、久而長的事情,是係統工程。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men) 都深受鼓舞,幹勁十足!”盧玉勝說。
“來北京前到地裏看了看,麥苗正返青拔節,已經高過腳踝。今年苗情不賴,豐(feng) 收有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底氣十足。
“我1972年開始種糧,到現在已經種了五十年。”徐淙祥這樣自我介紹。幾十年來,他潛心鑽研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牽頭成立現代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動農(nong) 民增收;建立農(nong) 作物綠色高效試驗示範田,屢屢創下小麥、玉米、大豆的安徽省單產(chan) 紀錄。
2022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勉勵徐淙祥,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you) 勢,積極應用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帶動廣大小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這更加堅定了徐淙祥多種糧、種好糧的決(jue) 心。
如今,徐淙祥的兒(er) 子與(yu) 孫子也都加入了務農(nong) 的行列。徐淙祥當年觀察農(nong) 作物長勢的黑色放大鏡“退役”了,孫子徐旭東(dong) 的智慧農(nong) 業(ye) APP上線了,線上就能掌握田間土壤墒情、蟲情、降雨量等。祖孫三代配合科研院所選育新品種,在田間試驗良法栽培並推廣示範。
廣袤鄉(xiang) 村氣象新,現代農(nong) 業(ye) 挑起“金扁擔”。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47個(ge) 國家重點實驗室、100個(ge) 農(nong) 業(ye) 科學觀測試驗站……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nong) 作物種源自給率超過95%;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深度耦合,數字引擎動能愈發強勁。
信心源於(yu) 動力
——在創新如潮下感受中國發展的強勁脈搏
兩(liang) 會(hui) 前夕,喜訊從(cong) 太空傳(chuan) 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第二次出艙活動,圓滿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務。
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矗立浩瀚太空,“三步走”的夢想藍圖化為(wei) 現實,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三十年,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以來快速的發展。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回望十年,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cong) 點的突破邁向係統能力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載人航天取得的輝煌成就,反映的不是一個(ge) 人去執行任務,也不隻是一個(ge) 團隊,更多反映的是一個(ge) 工程總體(ti) 、一個(ge) 國家的支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wei) 說。
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國家的最大優(you) 勢,是我們(men) 戰勝風險挑戰、贏得發展主動的堅強保證。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勾勒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向上軌跡。
奮進的中國,既逐夢“天宮”,也築夢“深藍”。在海南陵水海域,我國首個(ge) 自營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傲立藍海。前不久,它交出了自正式投產(chan) 以來的傲人成績單:累計生產(chan) 天然氣超40億(yi) 立方米!
“建設過程中,我們(men) 從(cong) 無到有,初步形成全套深水氣田運維體(ti) 係,一共提出了3項世界級創新、13項國內(nei) 首創技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業(ye) 公司資深工程師雷亞(ya) 飛說,這是我國深水油氣開發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的重大突破,帶領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麵進入1500米超深水時代。
贏得先機、贏得優(you) 勢,必須抓住創新這個(ge) 強勁引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2022年,中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1位,中國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邁上3萬(wan) 億(yi) 元新台階;而在十年前,這兩(liang) 個(ge) 數字分別為(wei) 第34名、10240億(yi) 元。兩(liang) 條上升曲線,見證著我國從(cong) 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奮進足跡。
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這讓紮根航天製造業(ye) 一線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主任工藝師劉爭(zheng) 倍感振奮。“今年我帶來了關(guan) 於(yu) 在航天先進製造領域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加強智能製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發展的建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圍繞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 集中優(you) 質資源合力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這對於(yu) 建設製造強國、航天強國至關(guan) 重要。”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新一代載人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麵著陸器等產(chan) 品模型首次亮相。
“我國載人航天還將登陸月球,走向深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告訴記者,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是實現我國2030年前載人登陸月球和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預計2027年前後完成首飛,用於(yu) 月麵著陸器和登月飛船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如今,“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設計,目前正在加緊建造施工,雷亞(ya) 飛則依舊忙碌在深海能源開發一線。今年,他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強深遠海應急保障中心建設的建議。“我會(hui) 繼續關(guan) 注能源問題,堅持科技創新,讓更多人把目光投向海洋。”雷亞(ya) 飛說。
藍圖繪就,前景光明,信心堅定,篤行不怠。讓我們(men) 凝聚起團結奮鬥的信心、勇毅前行的力量,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