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35歲的你 逃離加班去“充電”可行麽?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就業(ye) ”成為(wei)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出現多達20餘(yu) 次。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怎麽(me) 破?35歲該如何突破所謂的“職場天花板”?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在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中,聚焦熱議的話題之一就是就業(ye) 。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代表委員們(men) 也聊到了他們(men) 的建議、提案中對就業(ye) 問題的關(guan) 注點,以及自己對各個(ge) 人群就業(ye) 的看法。有人認為(wei) ,重視職業(ye) 教育讓年輕人更符合企業(ye) 的用人需要;有人提出,加強企事業(ye) 單位8小時工作製監管,以便讓“35歲+”能有更多時間去“充電”。
關(guan) 注 畢業(ye) 生
如何讓高校畢業(ye) 生更好找工作?
建議:企業(ye) 用人不唯學曆 讓穩定吸納畢業(ye) 生企業(ye) 享受稅收返還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西安一家傳(chuan) 媒公司的負責人於(yu) 先生就麵臨(lin) 招人的苦惱。他們(men) 很需要基層技術人才,給到的薪資也不算低,但是又確實招不到人。很多應聘的年輕人隻有理論沒有實踐能力,需要再培養(yang) 很久才能上崗,公司也需要考慮用人成本。
對於(yu) 這樣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蔣勝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既有失業(ye) ,又有職業(ye) 空缺的現象,是由勞動力供需不匹配造成的結構性失業(ye) 。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經濟結構,同時加強職業(ye) 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政府可以提供稅收減免、貸款支持、創業(ye) 孵化等方麵的政策扶持,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yu) 創業(ye) 和中小企業(ye) 發展,緩解用人單位的招聘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謝家灣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校長劉希婭也關(guan) 注到了職業(ye) 教育,她對記者說,她今年帶來的建議就特別提到了職業(ye) 教育畢業(ye) 生就業(ye) 問題。她建議改善職業(ye) 教育畢業(ye) 學生就業(ye) 環境。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ye) 單位不得隨意拔高用人學曆要求,在用人上不唯學曆,不拔高學曆,不得設置對同等職業(ye) 教育學曆的歧視性門檻。此外,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動構建產(chan) 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實現職業(ye) 教育畢業(ye) 生對口就業(ye) 。
一個(ge) 企業(ye) 家,又能夠做哪些努力、或者希望獲得哪些政策來更好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呢?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對招用高校應屆畢業(ye) 生的民營企業(ye) 給予財政補貼鼓勵政策。他提到,2022年人社部等相關(guan) 部門已出台政策,提出企業(ye)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可以享受一次性吸納就業(ye) 補貼、職業(ye) 培訓補貼、就業(ye) 見習(xi) 補貼等優(you) 惠補貼。但目前已出台的補貼政策主要針對中小微或者中小型企業(ye) ,大型民營企業(ye) 沒有列入補貼範圍。
“我建議對持續三年及以上穩定吸納高校畢業(ye) 生的企業(ye) 給予一定比例稅收返還等政策,鼓勵企業(ye) 長期支持參與(yu) 解決(jue) 大學生就業(ye) 難的問題。”
關(guan) 注 新就業(ye) 形態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的權益如何維護?
建議:出台新就業(ye) 形態管理辦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新就業(ye) 形態和靈活就業(ye) 成為(wei) 就業(ye) 增收的重要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dong) 雲(yun) 事業(ye) 部總裁曹鵬,今年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的就是新就業(ye) 群體(ti) 的權益保障。曹鵬對記者表示,隨著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發展,產(chan) 生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以及網絡主播等多種新就業(ye) 群體(ti) ,而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靈活就業(ye) 人員規模達到2億(yi) 人。
記者注意到,曹鵬在自己的提案中特別提到了提升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技能和綜合素質。該提案提到,首先是要完善新就業(ye) 形態發展的政策體(ti) 係,加快出台新就業(ye) 形態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不同勞動關(guan) 係標準;其次,要研究製定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公積金靈活發放製度;此外,要加強新就業(ye) 群體(ti) 的職業(ye) 教育,提升他們(men) 的職業(ye) 技能和綜合素質,包括推動院校和企業(ye) 實現產(chan) 教融合,完善企業(ye) 對於(yu) 新就業(ye) 群體(ti) 的技能認證體(ti) 係。
關(guan) 注 就業(ye) 年齡歧視
如何打破“35+”的職場天花板?
建議:對企業(ye) 年齡歧視增加監管處罰可操作性 給“35歲+”群體(ti) 更多再學習(xi) 機會(hui)
據中青報此前報道,早前的《2022春季職場跳槽觀察》顯示,七成“35歲+”受訪者表示最近一次職業(ye) 晉升是在35歲之前,35歲之後仍有過職業(ye) 晉升的受訪者多數任職於(yu) 金融券商、人工智能、專(zhuan) 業(ye) 服務等高端產(chan) 業(ye) 或高精尖行業(ye) ,而從(cong) 事標準操作或事務性工作的“35歲+”人群因精力、體(ti) 能、知識架構等原因,更容易被年輕群體(ti) 或數字技術所取代。
“35歲本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不應該成為(wei) 被邊緣化的對象。”對於(yu) “35歲+”麵臨(lin) 的職業(ye) 技能困境,蔣勝男建議政府鼓勵在職學習(xi) ,為(wei) 年齡較大的勞動力提供更多學習(xi) 機會(hui) ,使他們(men) 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同時,國家可以出資加強職業(ye) 培訓,提高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增強他們(men) 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hui) 辦公廳主任呂國泉已連續數年關(guan) 注35歲職場門檻。今年,他的提案同樣聚焦在如何打破35歲職場天花板問題上。呂國泉告訴記者,“35歲+”遇到職場門檻與(yu) 社會(hui) 發展趨勢背道而馳,造成就業(ye) 市場惡性內(nei) 卷,勞動者隻能趁年輕賺快錢,沒有時間精力提高職業(ye) 技能,導致人力浪費與(yu) 人才斷層。
因此,要強化法律製度保障,明確就業(ye) 年齡歧視判定標準,增加監管處罰可操作性,對各年齡段勞動者給予平等就業(ye) 保護,要求用人單位不得將年齡作為(wei) 招聘、晉升或辭退的紅線。對用人單位有形或無形的年齡限製的做法,加強勞動行政監察和群眾(zhong) 監督,加大懲處力度。加強普法工作,引導勞動者運用法律保障平等就業(ye) 權。
此外,呂國泉還建議,機關(guan) 單位發揮帶頭示範作用,探索放開公務員考試35周歲限製,推動形成尊重中高齡就業(ye) 者的良好社會(hui) 風尚和積極的心理預期。
呂國泉也關(guan) 注到了“35歲+”群體(ti) 的職業(ye) 培訓問題。他說,政府、用人單位等應完善職工培訓機製,擴大中高齡勞動者教育資源供給,提供更多崗位技能、再就業(ye) 培訓等精準服務,提高其就業(ye) 率和競爭(zheng) 力。特別是針對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單一的中高齡就業(ye) 困難人員,推出更多幫扶措施,組織專(zhuan) 家給予職業(ye) 指導、培訓項目推介和就業(ye) 創業(ye) 政策谘詢等服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吳陽
實習(xi) 生 苗睿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