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如何幫更多“張飛”守好基層健康大門?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如何幫更多“張飛”守好基層健康大門?
中新社記者 張尼 賀劭清 郭佳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一位普通醫生的名字被大家記住了,他就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傳(chuan) 染病醫學中心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口中“名字勇猛”的醫生——張飛。疫情期間,通過遠程會(hui) 診等措施,張飛同張文宏等醫務人員共同把一位“大白肺”老人從(cong) 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在中國,還有千千萬(wan) 萬(wan) 像張飛一樣的“守門人”在為(wei) 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如何幫助他們(men) 織牢基層醫療“網底”,也成為(wei)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備受關(guan) 注的話題。
三級醫院賦能,讓基層醫生有底氣
在“委員通道”上被張文宏“點名”的張飛,是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呼吸科的一名醫生。
今年春節前,張飛通過線上會(hui) 診平台與(yu) 張文宏等三甲醫院專(zhuan) 家連線會(hui) 診,成功救治了一名老年新冠病患,這給張文宏留下了深刻印象。
“基層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承擔了非常多的疫情工作,他們(men) 是我們(men) 走出這波疫情非常關(guan) 鍵的力量。”張文宏這樣評價(jia) 。
張飛醫生成功救治患者的背後,體(ti) 現了分級診療、醫聯體(ti) 建設的重要性。正是因為(wei) 有三級醫院賦能,基層醫院的醫生們(men) 才能有底氣、有信心救治危重病人。
而在張文宏看來,進入疫情舒緩階段是強化基層衛生體(ti) 係非常好的時機。三級醫院要給基層醫院賦能,相互合作,發揮分級、分層、分流的體(ti) 係作用。借助上述措施,可以提升社區醫療衛生體(ti) 係的彈性和韌性。
“互聯網+醫療”助力,讓基層醫生有幫手
基層醫生開展診療,也離不開互聯網等技術的助力。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ye) 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基層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在不同區域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仍不均衡。互聯網醫療平台在這方麵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以鄉(xiang) 村醫生為(wei) 例,可以讓上級醫院的臨(lin) 床醫生通過互聯網醫療平台在線指導鄉(xiang) 村醫生開展診療工作,在臨(lin) 床實踐中實現對村醫的傳(chuan) 、幫、帶,效率高、效果好,民眾(zhong) 的信任度也高。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院長劉林林認為(wei) ,多年來,中國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ti) 製改革的一個(ge) 重要目標就是將優(you) 質醫療送到基層。
她表示,互聯網醫院是推動分級診療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互聯網醫院全麵鋪開,就相當於(yu) 每戶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優(you) 質醫療服務直達千家萬(wan) 戶,不僅(jin) 能看病,還能進行健康管理。
提高待遇水平,讓基層醫生有發展
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事實上,近年來,伴隨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基層醫生的工作環境、待遇水平、職業(ye) 發展等都有了明顯改善。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達443萬(wan) 餘(yu) 人。
未來,在持續深化醫改的過程中,如何讓基層醫生隊伍更穩定仍然是一個(ge) 關(guan) 鍵議題。
“有必要加強和優(you) 化製度供給,妥善解決(jue) 鄉(xiang) 村醫生的編製、養(yang) 老生活補助等問題,提升薪資水平、暢通職業(ye) 發展渠道,讓鄉(xiang) 村醫生工作更有盼頭、更穩定、更安心。”耿福能說。
張文宏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也表示,建設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疫情,也是為(wei) 了未來的整體(ti) 醫療需求,“老百姓身邊要有靠得住的醫療體(ti) 係來支撐。”
他表示,建設好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人才是關(guan) 鍵,也是標誌,“留住人了,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就做好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