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糧北調”變為“北糧南運”,如何守好“南方自己的責任田”?
中新網3月13日電 題:“南糧北調”變為(wei) “北糧南運”,如何守好“南方自己的責任田”?
中新財經記者 龐無忌
宋朝有句諺語:“蘇湖熟,天下足”。大意是說蘇州湖州等長江中下遊地區每年所產(chan) 的糧食可供養(yang) 全國。但過去幾十年裏,這一局麵徹底逆轉,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從(cong) 肥沃的魚米之鄉(xiang) 變成了發達的工業(ye) 城市群,我國糧食主產(chan) 區逐漸集中到了北方。“南糧北調”變為(wei) “北糧南運”,且近幾年這一態勢繼續發展。
從(cong) 農(nong) 業(ye) 發展角度來看,北方的光熱條件不如南方,許多地方嚴(yan) 重缺水,“北糧南運”不可持續。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表示,今年我們(men) 將通過采取耕地經濟獎懲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複一部分流失的優(you) 質耕地,有效遏製北糧南運這種勢頭進一步加劇。
對於(yu) 南方地區來說,如何守好“南方自己的責任田”?蘇浙皖閩粵五省有關(guan) 縣(市、區)黨(dang) 政負責人近日表示,各地將堅決(jue) 扛穩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將黨(dang) 政同責落實、抓細,嚴(yan) 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
糧食和耕地安全是“國之大者”
江蘇省蘇州太倉(cang) 市因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cang) 而得名,屬於(yu) 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xiang) 。太倉(cang) 市委書(shu) 記汪香元表示,必須深刻認識到耕地保護是具有宏觀性、長遠性、戰略性的根本性問題,要全方位、多維度紮實推進耕地保護,努力建設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魚米之鄉(xiang) 。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是“千裏運河”上的農(nong) 業(ye) 大縣、產(chan) 糧大縣,縣委書(shu) 記馬偉(wei) 說,必須始終把扛穩耕地保護責任、鞏固耕地保護基礎,作為(wei) 泗陽縣黨(dang) 政幹部的政治之責、為(wei) 政之要。”泗陽縣襟泗濱淮、河湖相依,高標準農(nong) 田占比達74%,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比重超70%,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了“十九連豐(feng) ”。
湖州市南潯區是浙江省的農(nong) 業(ye) 大區,區委書(shu) 記溫建飛這段時間一直在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南方自己的責任田,自己還是要保”,對我們(men) 既是堅定的指示,也是有力的警醒。在當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形勢下,耕地保護事關(guan) 國運民生、關(guan) 乎國家安全。
安徽省蚌埠市地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優(you) 質小麥主產(chan) 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長三角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供應基地。蚌埠市委書(shu) 記黃曉武表示,我們(men) 將以實際行動,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作為(wei) 首要任務,以明確的目標、規劃的視野、嚴(yan) 格的責任,牢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
“我們(men) 要堅決(jue) 扛穩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嚴(yan) 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為(wei) 守住耕地紅線作出應有貢獻。”安徽省阜陽市委常委、太和縣委書(shu) 記邵兵表示。近年來,太和縣以月度衛星遙感監測為(wei) 抓手,在全市率先並持之以恒推進土地資源量化管理常態化考核機製,違法用地連續多年下降。
三明市尤溪縣地處福建省中心,是福建麵積第二大的縣。縣委書(shu) 記周慶裕說,“尤溪縣將珍惜愛護耕地資源,努力把農(nong) 民的事辦好,把糧食的事辦實,把耕地保護的事辦到位。”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是典型的農(nong) 業(ye) 大縣。縣委書(shu) 記蔡綠璿表示,現有耕地是發展的紅線,也是底線,平和縣將耕地保護工作置於(yu) 重要位置,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穩定耕地總量,提高耕地質量。
作為(wei) 廣東(dong) 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湛江市,全市耕地麵積約占全省1/6,是廣東(dong) 第一產(chan) 糧大市。湛江市副市長陳峻華表示,湛江市要堅決(jue) 扛起耕地保護的政治責任,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落實耕地紅線終身責任製,堅決(jue) 守住耕地紅線。
陽江市陽西縣是廣東(dong) 省耕地保護田長製先行縣之一,縣委書(shu) 記張秀潔說,“將從(cong) 保護好耕地就是保障好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把‘陽西糧倉(cang) ’建設得更加豐(feng) 盈。”
素有“廣東(dong) 第一田”美譽的江門台山市,是國家優(you) 質商品糧基地。“台山市將牢牢把握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的定位和責任,穩麵積、穩產(chan) 量、穩效益,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耕地保護工作。”江門市委常委、台山市委書(shu) 記李惠文表示。
黨(dang) 政同責落在實處細處
我國對實行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各級黨(dang) 委政府負有主體(ti) 責任,相關(guan) 部門負有監管責任。落實黨(dang) 政同責、終身追責的要求,要共同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shu) ,按照中央的要求每年進行考核,突破耕地紅線的要一票否決(jue) 。
“太倉(cang) 市將以‘重中之重’的政治自覺落實黨(dang) 政同責。我們(men) 將嚴(yan) 格落實耕地紅線終身責任製,完善考核辦法、細化責任要求,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分解到田間地頭、落實到具體(ti) 人頭。”汪香元說,對於(yu) 上級督察、本級巡查發現的重大問題,太倉(cang) 市將采取重點督辦、警示約談、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追責問責等方式,嚴(yan) 格查處整改。
泗陽縣人均耕地不足1畝(mu) ,耕地後備資源僅(jin) 8000餘(yu) 畝(mu) ,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yan) 峻。“加強耕地保護,明確責任主體(ti) 是關(guan) 鍵。”馬偉(wei) 表示,泗陽縣將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開展新一輪耕地保護責任書(shu) 簽訂,嚴(yan) 格考核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同時,強化考核導向,進一步健全耕地保護激勵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和獎勵機製,在用地計劃與(yu) 資金激勵方麵不吝重獎,在限期整改、暫停報批等方麵不打折扣,致力於(yu) 形成奮勇爭(zheng) 先的耕地保護良好氛圍。
田長製,作為(wei) 全麵壓實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的製度探索,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全國26個(ge) 省(區、市)落地生根。“柯城區將始終牢記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的殷殷囑托,在全麵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上進一步發力,確保守好飯碗田、責任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區長胡益峰介紹,下一步柯城區將用好田長製,推動488名區鄉(xiang) 村三級田長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用好激勵機製,迭代優(you) 化耕地保護激勵體(ti) 係。
湖州市南潯區構建了“人防+技防”的監管體(ti) 係。“我們(men) 將進一步夯實耕地保護責任,高標準落實、創新迭代田長製,充分發揮500餘(yu) 人的區、鎮、村三級田長及村級巡查員隊伍力量。”溫建飛說,南潯區將進一步提升智慧監管水平,優(you) 化閉環管控機製,加大耕地常態化巡邏巡查和督查問責,對履職不力的單位和個(ge) 人嚴(yan) 格查處追責。同時,探索建立耕地保護倒查機製,對於(yu) 新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一律倒查田長履職情況、巡查員巡查情況和鐵塔探頭監管情況。
周慶裕表示,尤溪縣將逐級分解任務,嚴(yan) 格目標考核,細化考評細則。同時,建立自然資源審查製度,把耕地保護落實情況與(yu) 幹部表彰獎勵、提拔晉升、評先評優(you) 相掛鉤,與(yu) 部門鄉(xiang) 鎮績效、補充耕地收益分配相掛鉤。此外,開展移動巡查執法和耕地衛片專(zhuan) 項檢查,對違法占用耕地問題,及時發現、立即整治、嚴(yan) 肅問責。
近年來,湛江市全麵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嚴(yan) 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我們(men) 將進一步壓實壓緊耕地保護責任,嚴(yan) 格落實黨(dang) 政同責。”陳峻華表示,湛江市要全麵建立市、縣、鄉(xiang) 、村級田長和網格員“4+1”組織體(ti) 係和責任體(ti) 係,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責任全覆蓋。
陽西縣創新實施了縣、鎮、村、網格四級田長製,“從(cong) 我縣田長製工作成效來看,這項機製能有效保護耕地、防止耕地‘非糧化’。我們(men) 將推廣試點,建立分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ti) 係。”張秀潔說,陽西縣每年都會(hui) 召開春耕現場會(hui) ,讓各鎮認領耕種任務,並將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下一步,陽西縣將強化考核機製,建立健全問責追責機製。
馳而不息嚴(yan) 守紅線,堅定端牢中國飯碗
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是不可突破的底線,要嚴(yan) 控增量、盤活存量、從(cong) 嚴(yan) 法治。
“太倉(cang) 市將以最堅決(jue) 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嚴(yan) 格的要求,嚴(yan) 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全力破解部分耕地資源破碎化、零散化等耕地保護瓶頸問題。”汪香元說。據悉,太倉(cang) 市計劃在2024年前將所有永久基本農(nong) 田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積極探索推動耕地“身份證”發放,實現耕地的精準化定位和保護。
“我們(men) 將堅持底線思維、憂患意識,嚴(yan) 格落實耕地紅線終身責任製。”馬偉(wei) 表示,泗陽縣將堅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wei) 引領,以節約集約利用為(wei) 約束,用活流量、嚴(yan) 控增量、盤活存量,努力壓降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以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wei) 抓手大力推進耕地質量提升,統籌多方力量加強土地執法巡查。
耕地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的艱巨任務,既要抓當下,更要管長遠。“雖然我們(men) 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處。比如群眾(zhong) 的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升,土地供需的矛盾依然突出,‘非農(nong) 化’‘非糧化’問題的反彈風險依舊存在,穩糧保供和農(nong) 民增收如何更好兼顧等一些問題仍需加快破題。”對此,溫建飛表示,南潯區將統籌協調耕地保護與(yu) 共同富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係,努力實現農(nong) 田占補和農(nong) 民收支“雙平衡”,在深化耕地連片整治、強化耕地用途管製、提升耕地保護意識方麵再下功夫。
說起蚌埠的耕地保護責任,黃曉武列舉(ju) 出了一係列數字:“我們(men) 將堅持守土有責,明確耕地保護目標,5年內(nei) 計劃恢複耕地8萬(wan) 畝(mu) ;努力在‘十四五’末,全市灌溉麵積達343萬(wan) 畝(mu) ,實現新增灌溉麵積172萬(wan) 畝(mu) ,‘旱改水’34.3萬(wan) 畝(mu) ;對全市15萬(wan) 畝(mu) 稻漁綜合種養(yang) 進行全麵整治,實現糧食穩產(chan) 增收和農(nong) 業(ye) 穩步增效有機統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