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含量:電視劇質量的分水嶺
胡祥
2023年開年,熒屏上電視劇佳作頻出,《狂飆》聚焦掃黑除惡,《三體(ti) 》作為(wei) 首部國產(chan) 硬科幻劇集橫空出世,“迷霧劇場”的懸疑劇《平原上的摩西》入圍柏林影展劇集單元,還有一些都市情感題材作品熱播。觀察這些作品,盡管題材不同,但是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都以現實主義(yi) 手法貫穿其間,這其中有將題材與(yu) 手法結合得較好的,也有不太理想的,值得關(guan) 注。
在類型劇中的成功運用
掃黑劇是天然的現實題材作品,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緊貼時代生活,展現公安幹警與(yu) 黑惡勢力鬥爭(zheng) 交鋒的過程,這也是這一類型容易成為(wei) 出圈爆款的最核心原因,如《掃黑風暴》《罰罪》等。而《三體(ti) 》雖然是科幻題材,但遵循現實主義(yi) 手法,體(ti) 現出與(yu) 以往國產(chan) 軟科幻劇不一樣的質感。
《狂飆》最大特點是反映掃黑除惡常態化之後的政法係統教育整頓。這部作品在題材上不算創新,卻有“狂飆”式突破:第一次展現了黑社會(hui) 頭目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家曆史。該劇並不僅(jin) 僅(jin) 是一部展現警方如何打擊黑惡勢力的作品,而且融入了社會(hui) 學的視角,從(cong) 時代變遷來表現掃黑除惡。作品對於(yu) 2000年左右破敗的工業(ye) 廠區——舊廠街及周邊底層生態的描寫(xie) 是成功的,老一輩工人往事代表的是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初期的榮光,享有較高社會(hui) 地位,而年輕一代子弟卻在時代改革大潮中被邊緣化,讓這部掃黑題材劇又有了厚重的年代感。作品展現了早期黑惡勢力依靠收取保護費、KTV娛樂(le) 業(ye) 、采沙、賭博等較原始手段積累財富,逐步通過房地產(chan) 等行業(ye) 進行洗白,最後甚至能進入政界——這一“發家史”做了較為(wei) 真實的還原。從(cong) 樓宇外貌、人物服裝、所用物件甚至到房間陳設,都具有年代感。
《三體(ti) 》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國產(chan) 科幻電視劇,它最大的特色在於(yu) 非常忠實於(yu) 原著。在現有條件下進行了改編,雖然表現了不少科幻奇觀場麵,包括宇宙閃爍、三體(ti) 電腦遊戲等名場麵,但是整部劇還是采用現實主義(yi) 手法。首先是對故事主要發生年代——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前後的年代氛圍的還原,包括老舊住宅、街道餐館、非智能手機等的展現,特別是對1960年代紅岸基地的表現,一下子將觀眾(zhong) 帶入到那個(ge) 特殊年代,真實表現了當時複雜的人性情感和矛盾鬥爭(zheng) 。其次,電視劇將原著中主要承擔“串聯性”角色的汪淼改編為(wei) 主角,加強了對他的塑造,特別是強化了對他家庭的描寫(xie) ,增強了親(qin) 情的表現。比如,他發現三體(ti) 在他視網膜上標記了倒計時,讓妻子和女兒(er) 用相機拍攝相片來核實,這些都處理得比較真實。所以,雖然這部作品是科幻題材,但它的基調和原著一樣,還是以現實主義(yi) 為(wei) 主。
《平原上的摩西》同樣改編自同名小說,可以說是近年來“迷霧劇場”最不“懸疑”的懸疑劇。無論是它近乎紀錄片式的長鏡頭,還是緩慢的破案節奏,對觀眾(zhong) 都是考驗,很多網友彈幕說“看了幾遍無法看哇”“幾乎睡著”,但是它的電影般的影像質感,特別是它對上世紀80年代的時代氛圍以及基層警察辦案過程和細節的還原,都非常精準。作為(wei) 首部入圍柏林影展劇集單元的國產(chan) 電視劇,可見其品質非同一般。雖然這部作品在傳(chuan) 播上不溫不火,但是並不妨礙它體(ti) 現出來的現實主義(yi) 力道。
在都市劇中的原地踏步
當《狂飆》《三體(ti) 》兩(liang) 部作品在同檔期激烈對壘並引發全民討論時,同時期的其他題材作品如《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耀眼的你啊》等都市題材劇則顯得悄無聲息,哪怕有大明星參演也無濟於(yu) 事。這其實與(yu) 作品是否深化現實主義(yi) 創作有關(guan) ,一些問題顯而易見。
首先,在劇情上顯得“假”,表現在主要依靠刻意地編造巧合來製造矛盾。比如《耀眼的你啊》,作為(wei) 一部都市女性群像作品,是近年來市場創作的熱門類型。作品開篇,女主角康子由去酒店參加行業(ye) 分享會(hui) ,竟然能夠盲打誤撞地衝(chong) 進前夫的婚禮現場,而她的現男友居然能在知情的情況下,當著眾(zhong) 人的麵向她求婚……這種情節具有極強的刻意性,特別是康子由被前婆婆追趕的這個(ge) 橋段,簡直是整部劇作戲劇手法上的隱喻——即創作者過於(yu) 突顯自己的上帝視角和能力,人物隻能按照他設定的單一方向前進,撞入一堆亂(luan) 如麻的情感糾葛中。這樣看貌似很有戲劇感,能很快調動觀眾(zhong) 情緒,實則失去了真實感,非常狗血。
《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是一部聚焦男性中年危機的都市劇,之前同類型作品《林深見鹿》《東(dong) 八區的先生們(men) 》相繼撲街,都沒有太好的口碑。這部作品采用的是慣用的輕喜劇風格,但是輕喜劇並不一定意味著脫離生活的邏輯。劇中黃渤飾演的男主角邊亮與(yu) 女主角冬曉是高中時期的戀人,後來冬曉懷孕,她媽媽到他家裏要說法,冬曉在路上摔倒流產(chan) ,後來負氣出走留學。時隔20多年後回國工作,正好作為(wei) 領導到邊亮的公司來檢查評估工作,她放言回來就是和邊亮結婚,報複當年他的薄情。這部劇最大的問題在於(yu) ,將中年危機表現得過於(yu) 直白,就像上熱搜的邊亮妻子在他麵前突然解開睡袍的情節一樣——不是去揭露生活表象背後的情感掙紮,也沒有耐心去展現現實生活的豐(feng) 富度和複雜度。
《我們(men) 的日子》作為(wei) 一部還原上世紀80年代的作品,對於(yu) 部分細節表現得也不真實。比如說,劇中女主角劉淑霞說要給男主角王憲平生七個(ge) 孩子,這明顯不符合當時已經開始實施計劃生育國策的現實。此外,劇中作為(wei) 流氓地痞的楊大山居然能戰勝退伍英雄王憲平,當選工廠保衛科科長,也不太符合現實,這種情節失真讓觀眾(zhong) 十分不適。
如果說《狂飆》《三體(ti) 》是現實主義(yi) 潮流中開往深處的航行,讓觀眾(zhong) 看完後勁很足,那麽(me) 當下的都市劇創作則像是在海邊觀望,隻是淺淺涉足,並不願意把藝術創作的腳步真正放進寬闊的現實中去——讓觀眾(zhong) 仿佛在喝了一瓶烈酒之後,又喝了白開水。誠然,《狂飆》《三體(ti) 》是需要大量時間打磨,甚至可能幾年才出一部的精品,但是以上現象,確實也反映出了都市劇創作的停滯。
對現實主義(yi) 的理解決(jue) 定作品質量
從(cong) 近一段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來看,對現實主義(yi) 手法的運用和理解,成為(wei) 現實題材作品質量的分水嶺。這種區別不在於(yu) 明星陣容,不在於(yu) 投資製作,最大問題還是在於(yu) 對現實主義(yi) 創作的理解。
現實主義(yi) 電視劇創作,人物塑造很重要。是否以現實主義(yi) 的態度去塑造豐(feng) 滿的人物,讓人物有靈魂、有溫度,是創作成敗、觀眾(zhong) 好惡的關(guan) 鍵。《狂飆》中對高啟強這個(ge) 人物的塑造,就是遵循了現實主義(yi) 法則——既還原他小魚販時期的卑微身份、作為(wei) 一家之主拉扯弟弟妹妹的辛酸,又寫(xie) 了蠅營狗苟、左右逢源的發家曆程,展現了人物的豐(feng) 富性。當下有些現實題材電視劇效果不佳,關(guan) 鍵在於(yu) 脫離了現實主義(yi) 創作的手法,不是從(cong) 實際出發,而是從(cong) 想象中的現實出發,編造不切實際的矛盾衝(chong) 突,難以真正抵達生活現實和藝術真實。現在看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句話依然不過時,現實主義(yi) 創作就是要表現環境真實和人物真實,表現真實的人性情感,人物的關(guan) 係、人物的行動都要符合真實的戲劇情境,符合真實的生活邏輯。
另外,從(cong) 近期幾部作品的傳(chuan) 播效果來看,對現實主義(yi) 創作的理解應該更深化。現實主義(yi) 創作,特別是“類型化+現實題材”的創作中,講好故事也非常重要。當下的部分都市劇創作,在敘事方式上追求很多巧合,看起來跌宕起伏,實際上卻非常不真實,甚至很狗血。《狂飆》火爆出圈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編劇具有高超的敘事技巧,把故事講得好、不拖泥帶水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故事情節發展出乎意料,特別是突破以往掃黑劇的一些創作窠臼,讓人看出了新意,能沉浸進去。
在部分現實題材劇中,雖然運用了現實主義(yi) 手法,卻沒有符合傳(chuan) 播平台特點去講故事,影響了傳(chuan) 播效果。比如《平原上的摩西》在愛奇藝上的熱度隻有3000多,和它本身的藝術質量極不相稱。原因在於(yu) 講述方式過於(yu) 先鋒,帶有實驗性,對一般觀眾(zhong) 來說有觀看門檻。導演刻意追求一種“去戲劇性”,在還原生活本質和案件真相時,過於(yu) 導向了“紀實性”,造成敘事的緩慢,這樣就與(yu) 觀眾(zhong) 對於(yu) 懸疑探案劇的期待形成了較大的差距,阻礙了這部作品的傳(chuan) 播。《三體(ti) 》的敘事也存在一些不足,雖然在普及科學知識和藝術通俗化上已經做了很大努力,但對原著的改編還是顯得有些拘謹,導致敘事上有些滯澀,缺乏好萊塢式科幻作品的流暢感。雖說科幻作品不一定以西方敘事標準為(wei) 準則,但劇版《三體(ti) 》確實沒有達到這樣一個(ge) 重量級IP應該達到的傳(chuan) 播效果,頗為(wei) 可惜,也值得思考。
《北京日報》2023年3月14日第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