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驗交流到深度融合:台胞在榕共建美好家園
(台海觀瀾)從(cong) 經驗交流到深度融合:台胞在榕共建美好家園
中新社福州3月13日電 (記者 閆旭)4年前,台灣青年林彥良來福州長樂(le) 參訪,感受到數字福建發展的浪潮。連日來,第二次來到福州的他深入金州、中天、蒼霞、桂溪等多個(ge) 社區調研和交流,欣喜發現數字福建正融入社區治理中。
“社區裝有智慧電表、智能水表,運用5G、大數據等技術整合各種應用場景進行有效治理,垃圾分類機器人根據居民預約上門收取垃圾……”13日,林彥良對中新社記者說,沒想到數字技術的融入,可以給居民生活帶來這麽(me) 大便利。
第十屆海峽青年節·第六屆兩(liang) 岸大學生領袖營10日在福州開營以來,台灣裏長、鄉(xiang) 民代表、社區誌工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liang) 岸學生等組成“兩(liang) 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對福州基層社區進行走訪調研。
林彥良正在台灣台南大學電機工程學係攻讀博士,也是高雄市新後安好鄰居小區發展協會(hui) 理事。在福州參觀多個(ge) 社區後,他對兩(liang) 岸社區治理模式進行了深入思考、比對。
“台灣社區未來發展的策略,應該是培養(yang) 在地青年投入社會(hui) 服務,通過跨組織合作創造共融式、常態化的社會(hui) 服務,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林彥良表示,這是他通過這幾天參訪學習(xi) 到的。
在以“兩(liang) 岸基層社區治理”為(wei) 主題的本屆兩(liang) 岸大學生領袖營期間,兩(liang) 岸青年探討社區治理新理念和新模式,分享成功案例和治理經驗,共同在桂溪社區植下一片“兩(liang) 岸連心林”。
兩(liang) 岸社區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成員認為(wei) ,大陸社區建設具備資源優(you) 勢,而台灣社區工作文創理念較為(wei) 成熟,在基層社區治理上,兩(liang) 岸有很多相互學習(xi) 與(yu) 合作的空間。
事實上,兩(liang) 岸社區治理已不隻是經驗交流,更走向深度融合。近年來,福州率先成立大陸首家兩(liang) 岸社區交流中心,協助兩(liang) 岸社區結對互動,廣泛開展兩(liang) 岸社區治理學術研討。
今年2月,福州市晉安區嶽峰鎮桂溪社區與(yu) 台中市金龍社區“雲(yun) 簽約”結對子。此次領袖營期間,福州市倉(cang) 山區金山街道金洲社區居民委員會(hui) 和台中市北區賴旺社區發展協會(hui) 簽署了社區交流合作協議。
“台灣和福州在社區治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雙方可以加強交流和學習(xi) ,希望以後每年都能互訪,共同促進美好家園建設。”已擔任賴旺裏裏長八年的黃育嘉,在福州參訪期間通過社交平台向台灣親(qin) 朋好友分享所見所聞,以期讓他們(men) 看到大陸的變化。
黃育嘉表示,未來雙方將從(cong) 加強社工組織聯係、建立誌願服務機製、建設青年交流平台、促進多元文化合作四個(ge) 方麵,共創兩(liang) 岸和諧社區,共同推動兩(liang) 岸社區融合發展。
福州亦推動台胞參與(yu) 社區治理實踐。桂溪社區的香檳小區是福州台胞公寓集中地,截至目前已有206戶、304名台胞台屬入住,他們(men) 熱心社區公益,參與(yu) 公共事務,逐漸融入社區治理。
居住在這裏的台胞王廷維,已是福建首位台胞公寓“樓長”,“盡我所能為(wei) 大家服務,為(wei) 台胞們(men) 在這裏安居就業(ye) 創業(ye) 提供谘詢和服務”。大到搬家具、修水管,小至拿快遞、尋找貓狗,他總是為(wei) 了台胞們(men) 的需求而上下奔忙。
“我們(men) 在社區發布誌願者招募的信息,他是第一個(ge) 回應的,在那之後經常參加小區誌願服務活動。”桂溪社區居委會(hui) 主任陳雯靖說,如今越來越多台胞參與(yu) 誌願服務活動,一起營造桂溪社區;台胞高度參與(yu) 社區公共事務的治理模式,促進了社區與(yu) 居民的良性互動,開啟了兩(liang) 岸居民在桂溪社區融合發展的旅程。
陳雯靖表示,桂溪社區希望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讓台胞在家門口安居樂(le) 業(ye) ;通過社區結對,創建兩(liang) 岸社區治理與(yu) 服務標準共通試點項目,讓居民們(men) 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的溫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