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持續上升 怎麽辦?
學校家庭社會(hui) 應聯動施治【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持續上升】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發病率持續上升,中小學生抑鬱、焦慮、自傷(shang) 等心理問題頻發,成為(wei) 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問題。
“兒(er) 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wei) 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普及與(yu) 深化,成為(wei) 當前教育教學單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黑龍江省聯絡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忠凱說。
無論是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普及,還是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識別和診治,都需要專(zhuan) 業(ye) 的人員、技術和場所。但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雲(yun) 南省委會(hui) 副主委、雲(yun) 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供給存在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無法很好地應對這方麵的挑戰。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期間,民進中央提交《構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協同管理體(ti) 係》的集體(ti) 提案,建議加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機製,加強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導和支持,優(you) 化中小學生精神衛生資源統籌和診療機製。
社會(hui) 資源不足
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處於(yu) 逐漸上升的態勢。民進中央調研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存在三個(ge) 方麵的問題: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診療體(ti) 係缺乏協同。以教育、衛生健康等行政部門主導,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ti) 係還沒有建立起來;許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現和轉診不及時、不順暢。
學校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教師上崗及日常教學工作培訓中缺少學生心理健康識別管理課程;適合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南、手冊(ce) )缺乏,培訓資源不足;義(yi) 務教育“體(ti) 育與(yu) 健康”課程中與(yu) 心理相關(guan) 的課程標準極少,輔導資料稀缺。
學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社會(hui) 資源不足。公立醫院精神衛生資源缺口大、投入少,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資源缺乏。社會(hui) 心理谘詢機構能力資質不足、不實,收費混亂(luan) 。對危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hui) 新業(ye) 態監管不到位。
李孝軒指出,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率、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較為(wei) 突出。
“精神衛生資源嚴(yan) 重投入不足,縣醫院沒有足夠的精神科床位或專(zhuan) 業(ye) 醫師,處置能力不足,人才流失嚴(yan) 重。專(zhuan) 業(ye) 心理谘詢師缺口下違規組織認證考試、濫用心理量表等現象層出不窮,特別是濫用精神類藥物對患者造成二次傷(shang) 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滯後,普遍存在心理教師數量少、兼職多、谘詢設施缺失、課時擠占等問題,一些農(nong) 村中小學至今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迎檢化、邊緣化,谘詢、篩查、跟蹤、診治等環節相互脫節。”李孝軒說。
學校監測幹預
解決(jue)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加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機製。
對此,民進中央建議,每個(ge) 學校都應建立學生心理問題監測方案和幹預預案,確保心理問題識別水平和教育幹預質量,形成普通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快速幹預處置聯動機製,並把其作為(wei) 學校常規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心理學培訓,將學生心理問題發現和識別能力作為(wei) 班主任上崗培訓重要內(nei) 容。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家長溝通機製,通過日常聯係幫助家長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識,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苗頭時應及時進行家校溝通。在學生心理問題超出學校及家庭能力範圍時,通過轉介機製盡快轉至專(zhuan) 業(ye) 心理健康機構進行診療、幫助康複。
“建立學校與(yu) 社會(hui) 、學校與(yu) 家庭密切溝通的渠道,構建協同體(ti) 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是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張忠凱提出,建立協調聯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ti) 係。
張忠凱建議,教育教學單位要充分利用社會(hui) 麵各宣傳(chuan) 單位對心理健康教育多角度、多層次、全覆蓋的宣傳(chuan) ,通過多種形式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普及,共同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wei) 和正確的方式去影響教育子女。發揮各方優(you) 勢共同推動構建、完善“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的心理健康教育協調聯動工作體(ti) 係。
加強前瞻研究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同時,一些新興(xing) 業(ye) 態誘發新隱患,給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李孝軒直言,某些劇本殺企業(ye) 經營項目中摻雜異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靈魂附體(ti) 等不健康元素,導致部分青少年產(chan) 生嚴(yan) 重心理障礙,甚至誘發犯罪,嗬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hui) 環境不容樂(le) 觀。
對此,民進中央和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兩(liang) 手抓”的建議——既要加大心理健康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供給,也要對涉及未成年人的產(chan) 品和活動進行嚴(yan) 格監管。
民進中央提出,優(you) 化中小學生精神衛生資源統籌和診療機製。加大青少年精神衛生服務體(ti) 係投入和建設,由教育行政部門及衛生健康部門聯合研究建立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學校到專(zhuan) 業(ye) 心理健康機構的轉診以及治療恢複等一係列標準程序,指導相關(guan) 工作。加強心理門診建設,縣級醫院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專(zhuan) 科全覆蓋。加大青少年精神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力度,增加精神科醫生解決(jue)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培訓力度。考慮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同時,加強對社會(hui) 新業(ye) 態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瞻性研究,涉及未成年人的產(chan) 品和活動應嚴(yan) 格監管,以“最有利於(yu) 未成年人”為(wei) 原則進行是否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置審查。嚴(yan) 厲打擊心理谘詢機構虛假宣傳(chuan) 、欺騙營銷、濫用量表和精神類藥物、高收費亂(luan) 象,堅決(jue) 取締不合格機構。
李孝軒建議,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評估機製,督導學校加快補齊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心理高危學生篩查機製,及時給予幹預。落實“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切實改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邊緣化、迎檢化問題,把“軟指標”變成“硬約束”。同時,壓實學校主體(ti) 責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重,深入開展珍愛生命主題教育,強化學生生命觀。此外,還應加大中小學社會(hui) 實踐課時比重,在與(yu) 大自然融入互動中,引導學生調適自我,從(cong) 而減輕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問題的產(chan) 生。
李孝軒提出,將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公共產(chan) 品納入立法、修法監管範圍,建立前置審查、限製性分級機製,及時跟蹤監測,支持打造益智類、法律推理類、主旋律類娛樂(le) 產(chan) 品。此外,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監測網絡平台,加快修訂診斷標準(ICD和DSM診斷係統),強化心理谘詢領域綜合治理。還要加大對濫用心理量表、濫用精神類藥物等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