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補齊碳市場“拚圖”,調動更多力量減排

發布時間:2023-03-15 10:43: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李 禾

  CCER是指對我國境內(nei) 可再生能源、林業(ye) 碳匯、甲烷利用等特定項目的溫室氣體(ti) 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並在國家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注冊(ce) 登記係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ti) 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是強製碳市場的有益補充,是推動碳市場深化發展、實現低成本減排的重要工具,也是助力國家和企業(ye) 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市場機製。

  盡快重啟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的呼聲一直不絕於(yu) 耳。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CCER再次成為(wei) 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說,在“雙碳”目標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都有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的願望和需求,CCER交易需求不斷增長,加快重啟CCER交易市場,對我國碳市場建設意義(yi) 重大。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甄選出一批符合碳市場交易需求、能穩定推進碳市場有序發展的自願減排項目,並支持開發對應的方法學工具。

  CCER是指對我國境內(nei) 可再生能源、林業(ye) 碳匯、甲烷利用等特定項目的溫室氣體(ti) 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並在國家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注冊(ce) 登記係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ti) 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是強製碳市場的有益補充,是推動碳市場深化發展、實現低成本減排的重要工具,也是助力國家和企業(ye) 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市場機製。

  為(wei) 減碳技術發展和應用提供經濟激勵

  “全國碳市場包括一個(ge) 強製市場、一個(ge) 自願市場。啟動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為(wei) 社會(hui) 和企業(ye) 參與(yu)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了一個(ge) 新平台,有助於(yu) ‘雙碳’目標的實現。”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說。

  黃震認為(wei) ,CCER交易市場作為(wei) 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wei) 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以及減碳技術發展和應用提供經濟激勵,有利於(yu) 充分調動全社會(hui) 力量共同參與(yu) 碳減排。

  生態環境部編製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ge) 履約周期報告》顯示,第一個(ge) 履約周期從(cong) 2021年1月1日至當年12月31日,共納入發電行業(ye) 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約45億(yi) 噸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yi) 噸。在第一個(ge) 履約周期,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累計使用CCER約3273萬(wan) 噸用於(yu) 配額清繳抵消。抵消機製為(wei) 風電、光伏、林業(ye) 碳匯等189個(ge) CCER項目的業(ye) 主或相關(guan) 經營主體(ti) 帶來收益約9.8億(yi) 元,為(wei) 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發揮了積極作用。

  CCER交易市場重啟麵臨(lin) 這些難題

  盡管CCER交易市場備受關(guan) 注,但其發展卻曆經波折。201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和《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yu) 核證指南》,確定了自願減排項目的工作流程。2015年,國家自願減排交易信息平台正式上線,CCER交易正式開啟。“運行兩(liang) 年後,由於(yu) 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量小、個(ge) 別項目不夠規範等問題,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暫緩受理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yu) 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黃震說。

  2018年5月,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注冊(ce) 登記係統恢複運行,存量CCER交易市場重啟,但增量項目備案申請一直處於(yu) 停滯狀態。直至目前,再無新CCER項目進入市場,隻有老項目在維持運行。

  CCER交易市場為(wei) 何還未能重啟?中國科學院國家遙感中心碳中和評價(jia) 體(ti) 係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hui) 碳中和分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史寅虎表示,目前CCER領域最大的問題,是無論在技術應用方麵還是適應行業(ye) 領域方麵,老舊方法學都無法滿足新時期國家核證自願減排的需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完成老舊方法學的改進、改編等工作。浙江省法學會(hui) 環境資源法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陳國強表示,CCER交易市場涉及的項目類型較多,為(wei) 達到嚴(yan) 格質量標準,相關(guan) 方法學和配套製度均需要重新製定。如何選取和管理項目審定、減排量核定中介機構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認為(wei) ,盡管中國碳市場覆蓋的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盟兩(liang) 倍,但其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隻是歐盟碳市場的5%和1.3%。這說明我國碳市場在參與(yu) 度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亟須從(cong) 頂層設計上建立並完善各類經營主體(ti) 參與(yu) 碳市場交易的長效管理機製。

  中國自願碳市場未來前景廣闊

  據預測,2027年全球自願碳市場價(jia) 值將從(cong) 2021年的約20億(yi) 美元增至171.1億(yi) 美元,2022年至2027年間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2.91%。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hui) 秘書(shu) 長梅德文說,全球自願碳市場有清潔發展機製、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等五大自願減排機製,國際社會(hui) 正在構建統一、透明、具備流動性的國際自願碳市場,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體(ti) 係,事實上已形成了巨大的自願碳市場供給。中國應建設更加金融化、更加國際化的自願碳市場交易平台,從(cong) 而把供給和需求連接起來,以在國際碳市場上獲得話語權與(yu) 定價(jia) 權。

  李高表示,下一步,將“力爭(zheng) 盡早啟動符合中國國情、體(ti) 現中國特色的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同時要切實維護市場的誠信、公平、透明,強化社會(hui) 監督,發揮好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作用”。

  李高說,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修訂《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確立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基本管理製度和參與(yu) 各方權責。同時,開展配套製度規範的製修訂工作,推進項目開發指南、審定與(yu) 核查規則、注冊(ce) 登記和交易規則、方法學等重要配套管理製度和技術規範研究,力爭(zheng) 構建起規範高效、公平公開的市場監管體(ti) 係和嚴(yan) 謹科學的數據質量控製體(ti) 係。

  黃震建議,應加快構建符合當今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CCER方法學體(ti) 係,完善減排量核算方法。利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遙感衛星等技術,不斷完善CCER的統計和監測方法,並規範CCER項目的審定和減排量的核證,確保數據質量與(yu) CCER質量。

  今年2月,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這體(ti) 現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國家主管部委對北京建設麵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和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的支持。去年,全國統一的CCER注冊(ce) 登記和交易係統已開發完成,向市場釋放了CCER交易市場即將重啟的強烈信號。”北京綠色金融協會(hui) 常務理事邵詩洋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