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費難” 成職業教育行業通病
本報記者 張 安
“職業(ye) 教育退費難”問題已成為(wei) 行業(ye) 的通病。在黑貓投訴平台查詢可知,但凡有些體(ti) 量的職業(ye) 教育機構都或多或少地接到過退費投訴。
根據黑貓投訴顯示,目前尚德機構累計有3.17萬(wan) 的投訴量,僅(jin) 3月14日一天便有14起;達內(nei) 教育也累計有2500多起投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職業(ye) 教育機構退費難的現象並不鮮見,主要形成因素在於(yu) 早前職業(ye) 教育機構推出“保過班”“培訓貸”一類的營銷策略。
行業(ye) 進入零和博弈階段?
在職業(ye) 教育門類中,一些考證類目的學習(xi) 周期通常以年為(wei) 單位,且學費一般在數萬(wan) 元左右。對於(yu) 部分消費者而言,過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無形中提高了消費者的決(jue) 策門檻。為(wei) 此,職業(ye) 教育機構推出“保過班”和“培訓貸”業(ye) 務。
其實,從(cong) 廣告法規定來看,職業(ye) 教育機構宣傳(chuan) “保過”本身就是違規行為(wei) 。廣告法明確,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曆或者合格證書(shu) ,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
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仍有職業(ye) 教育機構把“保過”作為(wei) 營銷噱頭。另外,很多職業(ye) 教育機構也都會(hui) 主動幫助學生辦理培訓貸款。動輒數萬(wan) 元的培訓費用可以分攤到2年至3年間償(chang) 還,每個(ge) 月隻需要還款千元左右,這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報名的門檻。
“‘保過班’與(yu) ‘培訓貸’對消費者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熊丙奇指出,“這種營銷手段促使更多機構采用同樣的方式營銷招生。”
但是,“保過班”並不代表消費者一定能夠通過考試。事實上,每年的教師資格證、律師證、會(hui) 計證等證書(shu) 的總量是有限的。因此,對於(yu) 提供“保過班”的職業(ye) 教育機構而言,報名學生越多,後續需要承擔的退費總量也越大,加之經營規模擴大後房屋租賃成本、員工薪酬、經營硬性成本等因素影響,機構能否實現正向盈利,麵臨(lin) 很大的挑戰。
熊丙奇表示,即便職業(ye) 教育機構意識到這一模式存在弊病,也難以主動撤出相關(guan) 競爭(zheng) 。機構當前已經是騎虎難下,如果取消相關(guan) 營銷模式的決(jue) 定不能成為(wei) 行業(ye) 的一致行動,就會(hui) 有消費者外流的風險。長遠來看,在此背景下,整個(ge) 職業(ye) 培訓行業(ye) 都會(hui) 陷入危機中。
而因上述策略致使退費難的情況也在進一步壓縮企業(ye) 的生存空間。一位多次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消費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很多消費者在報培訓班之前都會(hui) 上網查下退費情況,如果有機構退費不及時的投訴,消費者報名時就會(hui) 很猶豫。機構沒新生的學費做資金補充,老生的學費就更沒錢退,已經形成惡性循環。”
部分機構主動拉長退費周期
按照合同約定進行退費,本是企業(ye) 應履行的責任。但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延長退費時間或許是企業(ye) 主動選擇的一種經營策略。
某職業(ye) 教育機構從(cong) 業(ye)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cong) 政策和經營層麵來看,如果機構與(yu) 消費者簽訂“保過”協議,當消費者確定未能通過考試,按理說機構需要立刻退費給消費者。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靈活性。例如一些考試存在補錄的情況,一旦補錄成功,就意味著消費者通過考試,機構可以不用退費給消費者。從(cong) 成績公布到補錄結果公布,中間存在時間差,職業(ye) 教育機構往往會(hui) 觀望補錄情況,確認是否符合退費標準。
另外,上述從(cong) 業(ye) 人士表示,在漫長的退費流程中,可能會(hui) 出現消費者嫌麻煩或者過了衝(chong) 動期,有改變想法重新學習(xi) 的可能性。這也是消費者與(yu) 職業(ye) 教育機構間的心理博弈過程。從(cong) 財務方麵來看,確實有企業(ye) 存在通過延長退費周期,用以調節企業(ye) 季度、年度財報周期內(nei) 的業(ye) 績表現的情況。
“從(cong) 實際經營層麵來看,消費者與(yu) 職業(ye) 教育機構之間,也存在流程上的感知差異。”上述從(cong) 業(ye) 人士進一步指出,當消費者報名交費完成後,其就可以同步開始課程學習(xi) 。但在財務方麵,消費者所交的費用在企業(ye) 內(nei) 部或許仍在走財務流程,消費者上課和企業(ye) 財務流程是並行的,消費者對此沒有時間感知。但是當消費者提出退費的那一刻起,即便馬上開始推進退費流程,整個(ge) 財務流程的時間都會(hui) 被消費者清晰感知到,或許會(hui) 存在感知差異。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流程上麵,企業(ye) 會(hui) 有自己的流程機製,需要一定的時間處理。但是從(cong) 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因為(wei) 近些年電商平台始終推行的7天無理由退貨機製,使得很多消費者對退費時間的容忍度降低。在此背景下,雙方就容易出現更深的矛盾。”
熊丙奇表示,長遠來看,職業(ye) 教育行業(ye) 要穩健發展,必須告別“保過班”與(yu) “培訓貸”模式,不能再追求培訓規模,而必須重視培訓質量,並以這樣的經營思路,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培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