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

發布時間:2023-03-16 11:2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從(cong) 北京大學畢業(ye) 後,黃源浩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從(cong) 讀研開始,他輾轉於(yu) 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地多個(ge) 國際頂尖研究所,進行光學3D測量相關(guan) 研究工作。

  20年後,在2022年7月7日,黃源浩創辦的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被資本市場譽為(wei) “3D視覺第一股”。回望十幾年的回國創業(ye) 之路,黃源浩說:“一路走來,我們(men) 遇到過無數困難。科技創新成果的產(chan) 業(ye) 化落地並不容易,需要我們(men) 擁有更堅定的信心、更持久的耐力。事實證明,努力總會(hui) 有收獲。”

  “想要拿出過硬的科研成果,必須‘守住孤獨’‘耐住寂寞’”

  留學多年,黃源浩研究了包括光學方法及係統研發、光學無損檢測、計算機視覺與(yu) 機器人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細分學科。“凡事要做,就盡力做到最好,對於(yu) 學術研究而言更是這樣。”他說。

  在當時,光學測量專(zhuan) 業(ye) 可謂冷門中的冷門,但在黃源浩看來,這樣一門融合光、機、電的高難度交叉學科擁有廣闊發展前景。學科交叉點往往會(hui) 產(chan) 生新的機會(hui) ,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科學突破,“想要拿出過硬的科研成果,必須‘守住孤獨’‘耐住寂寞’。”

  從(cong) 小生活在潮汕地區,耳濡目染之下,黃源浩很早就在心裏埋下了創業(ye) 種子。“那時候我常看《老博士和小滴答》係列連環畫,故事裏的老博士精通改造,總有許多新鮮創意,我的夢想就是長大後成為(wei) 像老博士這樣厲害的發明家,創造出各種新奇裝置。”黃源浩說。留學期間他意識到,許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世界工廠”,認為(wei) 中國缺乏核心技術。作為(wei) 科研人員,他也常常會(hui) 受到這種刻板印象的影響,這更加促使黃源浩下決(jue) 心研發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術產(chan) 品,為(wei) “中國創造”正名。

  2010年,微軟公司發布第一代基於(yu) 結構光技術的3D視覺感知產(chan) 品Kinect,這台消費級別的3D傳(chuan) 感器,可用於(yu) 捕捉三維空間中人體(ti) 的運動,實現通過體(ti) 態的人機交互。這讓黃源浩更加堅信,未來幾年裏,3D視覺感知技術有望在智能製造、智能交通、移動終端等領域大顯身手,他敏銳地意識到,回國創業(ye) 的時機成熟了。

  “大家將全部時間都投入產(chan) 品研發,一口氣也不敢鬆”

  2013年,黃源浩離開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回國在深圳創立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中光”二字,取義(yi) “發揚中國光學”。然而,創業(ye) 剛剛開始,他們(men) 就被潑了冷水。“被我們(men) 寄予厚望的工業(ye) 3D傳(chuan) 感產(chan) 品,在市場上屢屢碰壁。”黃源浩說,他們(men) 經過仔細調研後發現,有限的工業(ye) 級市場容量無法支撐他們(men) 成為(wei) 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ye) 。經過權衡,他們(men) 忍痛放棄已經投入數百萬(wan) 元打造的工業(ye) 級產(chan) 品,轉向消費級市場。“如今再回頭看,這無疑是一次生死攸關(guan) 的轉舵。”

  彼時,國內(nei) 外3D視覺感知行業(ye) 的發展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但在底層視覺硬件設備上,卻依舊繞不開芯片和光學鏡頭等技術難點。為(wei) 攻克這一難題,黃源浩帶領團隊組建“芯片軍(jun) 團”,致力於(yu) 研究3D傳(chuan) 感的底層技術。在1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裏,每一個(ge) 核心部件都經過上千次的打磨,團隊努力將性能優(you) 化到極限。“為(wei) 了盡快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大家將全部時間都投入產(chan) 品研發,一口氣也不敢鬆。”黃源浩說。

  “坦白說,芯片研發很‘燒錢’,我們(men) 一度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黃源浩說,最困難時,公司賬麵資金隻夠發兩(liang) 三個(ge) 月的工資,甚至不夠再做一款芯片的流片成本。大約半年時間裏,黃源浩跑了幾十家投資機構,不少人反應冷淡,有的雖然表示“願意投資”但也隻是觀望。幸運的是,有投資機構願意追加投資,使團隊研發得以繼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7月,奧比中光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第一代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發成功,較研發計劃提前了兩(liang) 三個(ge) 月。同年9月,公司首條3D攝像頭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成為(wei) 全球少數可以量產(chan) 消費級3D傳(chuan) 感攝像頭的企業(ye) ;11月,Astra 3D傳(chuan) 感攝像頭實現大量出貨,可用於(yu) 三維建模、骨架跟蹤、手勢識別等應用;到了年底,奧比中光正式量產(chan) 消費級3D傳(chuan) 感攝像頭,能夠比肩國際知名公司,成為(wei) 國內(nei) 少數可以提供核心自主知識產(chan) 權3D視覺感知產(chan) 品的企業(ye) 之一。

  “積極當好人工智能3D感知產(chan) 業(ye) 的‘探索者’”

  2017年9月,蘋果手機搭載3D結構光技術的“Face ID”解決(jue) 方案進入大眾(zhong) 視野,人臉識別逐漸廣泛應用於(yu) 身份識別、線下支付等場景,3D視覺感知技術在消費級領域開始普及。這對黃源浩團隊是一個(ge) 新機會(hui) ,他們(men) 順勢進入了行業(ye) 視野。

  2018年6月,OPPO旗艦手機Find X發布,手機搭載黃源浩團隊研發的3D結構光攝像頭。能在短時間內(nei) 拿出技術過硬的高品質3D攝像頭,源於(yu) 黃源浩對市場趨勢的預測和技術的提前布局。“早在2015年,我們(men) 就預判3D攝像頭將出現在手機上,並積極著手進行技術儲(chu) 備,來年我們(men) 推出了應用在手機上的原型演示產(chan) 品。”他說。

  由於(yu) 人力有限,黃源浩團隊接受了與(yu) OPPO的獨家合作,這是他們(men) 第一次與(yu) 手機廠商進行合作。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比團隊之前聚焦的電視、機器人等領域難得多。黃源浩說:“雙方接洽後,合作方提出,芯片要更高效、功耗與(yu) 成本更低、喚醒時間更短。這對我們(men) 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團隊正好可以借此‘練兵’。最終交出讓合作方滿意的產(chan) 品時,我們(men) 比他們(men) 更高興(xing) !”

  如今,奧比中光的員工人數近900人,研發人員占比近60%,碩博學曆占比近30%。公司累計申請專(zhuan) 利超過1300項,在生物識別、AIoT、消費電子、工業(ye) 三維測量等市場上實現了多項具有代表性的商業(ye) 應用,服務全球超過1000家客戶及眾(zhong) 多開發者。

  麵向未來,這位海歸創業(ye) 者充滿幹勁:“依托深圳經濟特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雙區驅動’的優(you) 勢,借助深圳政策、人才、資源等方麵有利條件,我們(men) 將積極當好人工智能3D感知產(chan) 業(ye) 的‘探索者’,抓住全球科技向智能化升級的機遇,推動企業(ye) 做大做強,助力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高地。”黃源浩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