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消除堵點痛點,讓閑置物品交易無憂

發布時間:2023-03-16 15:22:00來源: 工人日報

  淘一部手機、賣掉不用的小家電……在二手交易市場,不少人在買(mai) 方與(yu) 賣方間不斷進行著身份切換。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循環經濟成為(wei) 熱議話題之一,作為(wei) “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手閑置交易也受到代表委員的關(guan) 注。

  近年來,在大眾(zhong) 消費領域,諸如自行車、圖書(shu) 、衣物、電子產(chan) 品等二手閑置物品的交易相當火爆,這種物盡其用的循環經濟模式,正在不斷釋放節能減碳的巨大潛能。不過,二手交易市場的發展可謂喜憂參半。

  好的方麵,受綠色消費觀念盛行、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等因素影響,我國二手交易市場規模、參與(yu) 主體(ti) 等逐年擴大。以某二手交易平台為(wei) 例,2022年,有近2000萬(wan) 用戶在該平台交易,實現碳減排量66.8萬(wan) 噸,能源減損量達936.8GWh,約等於(yu) 中國8萬(wan) 戶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當年,該平台二手書(shu) 籍累計成交超348.6萬(wan) 冊(ce) ,相當於(yu) 保護了3萬(wan) 棵樹木資源。

  而令人擔憂的是,二手交易領域有關(guan) 企業(ye) 在物品回收、流通、安全保障等方麵仍存不足,物品的品質、衛生、售後等成現實痛點。以信息安全為(wei) 例,很多人轉賣手機時都擔心信息被泄露。有數據表明,近5年來,我國手機廢棄量每年達4億(yi) 多部,而進入正規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市場的隻有10%左右。

  實際上,要讓循環經濟真的“香”起來,還需拉近其與(yu) 百姓的感觀距離——買(mai) 賣方便與(yu) 否、體(ti) 驗如何,直接關(guan) 乎公眾(zhong) 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和參與(yu) 度。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二手閑置物品交易中來,為(wei) 循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可能,相關(guan) 方麵也要通過進一步細化舉(ju) 措,為(wei) 其加油助力。比如針對一些用戶繞開二手交易平台私下交易的情況,資金安全保障機製該如何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如何緩解被交易物品“所得非所見”、物流空包錯包、幾乎“零售後”等現實痛點?如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的二手交易平台已在回收體(ti) 係上進行了探索,完善了回收、檢驗、刪檔、轉賣或拆解等流程,一定程度上給平台用戶吃下了“定心丸”,這些相對成熟的做法值得學習(xi) 、參考、借鑒。

  促進二手交易市場發展,其實也是在涵養(yang) 公眾(zhong) 的“循環經濟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麵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和循環經濟”。當循環經濟按下加速鍵,公眾(zhong) 的參與(yu) 體(ti) 驗不能再一路“磕磕絆絆”,健全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範和安全保障體(ti) 係,打通堵點、撫平痛點、消除參與(yu) 者的後顧之憂,必要而緊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