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IT公司回歸車棚 小夥每天抓舉近千輛共享單車
“你們(men) 問吧,我邊幹邊說,現在是高峰期……”
采訪共享單車調度人馬濤師傅的時候,正趕上高峰時段,隻能與(yu) 他邊幹邊聊。兩(liang) 輛三輪摩托就是調度車,一身工作服、三餐四季,天天輪轉,這樣的生活看似單調乏味,但在蘭(lan) 州大學的榆中校區,卻是萬(wan) 千學子每天便捷出行與(yu) 校園秩序的保證。
一輛單車的重量近15公斤
馬濤是該校區共享單車的負責人,校區內(nei) 千餘(yu) 輛共享單車每日均由馬師傅和五六名員工負責調度維修。目前,每天的調度量是600輛左右,有時最多可達1000多輛車,除寒暑假期外,他們(men) 每天都在工作。同時,也通過後台數據分析,不斷調整最契合的調度節奏。
一輛單車的重量近15公斤。常年托舉(ju) ,手臂形成了肌肉記憶。調度單車時,他們(men) 會(hui) 先在後台查看單車聚集的位置,將過量的共享單車搬到三輪車上拉走,隨後再根據不同時段的用車需求,投放到相應的地點。
調度單車的工作量巨大,早中晚高峰期時的教學樓下、食堂宿舍、東(dong) 西操場、穹頂等都容易造成共享單車的聚集,調度員們(men) 必須及時搬運、擺放車輛,整天連軸轉成了他們(men) 的常態。“一般從(cong) 早上六七點開始工作,晚上11點左右結束,之後還需要對故障單車進行檢修。”
單車維修是馬濤的又一項重要工作,小小的工作台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維修工具和零件。他說:“人生,也是一個(ge) 不斷學習(xi) 的過程,不會(hui) 的技術問題通過學習(xi) 也就慢慢迎刃而解了,從(cong) 開始到現在不斷地積累經驗,現在已經沒有技術障礙。”
放棄IT公司回歸車棚
不說不知道,原來馬濤在大學畢業(ye) 後,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出身的他還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過。
2016年,馬濤放棄了都市的繁華與(yu) 喧囂,回到蘭(lan) 州大學榆中校區,與(yu) 父親(qin) 一起經營起校內(nei) 唯一的修車鋪。
從(cong) 小時候看著父親(qin) 修車,到如今接過了父親(qin) 手裏的修車工具,馬濤一幹就是6年多。
2001年,老馬師傅帶著一家人,來此辦起修車鋪。從(cong) 上中學開始,馬濤就時常在修車鋪裏幫助修車,漸漸地愛上了單車、也愛上了騎行。
“放棄了北京的工作機會(hui) ,會(hui) 感到惋惜嗎?”麵對這個(ge) 問題,馬濤微笑而答:“我覺得隻是選擇的不同。北京的工作條件確實誘人,我回到這可以多陪陪父母,另一方麵是興(xing) 趣使然。單車恰好是我的興(xing) 趣所在。”
蘭(lan) 州大學榆中校區位於(yu) 甘肅省蘭(lan) 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許多人感覺這裏遠離市區,但在馬濤的眼中,這裏寧靜、舒心,會(hui) 有更多時間陪伴父母妻子、教育孩子。“人生,很難定義(yi) 怎樣才算幸福,但有家人陪在身邊,大學的氛圍又很適合孩子成長。”馬濤說。
迎來送往一屆又一屆學子
“我寬容他們(men) 年輕氣盛,他們(men) 體(ti) 諒我工作不易,大家相互理解、包容嘛!”每天,1000餘(yu) 輛共享單車頻繁使用,亂(luan) 停亂(luan) 放的現象也不可避免,但在馬濤這裏,“抓舉(ju) ”單車的壯漢卻“修煉”出溫柔的麵孔。
起初,馬濤也常常因為(wei) 個(ge) 別學生亂(luan) 停亂(luan) 放而忙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因為(wei) 都是從(cong) 學生時代過來的,可能也和當年的自己一樣,為(wei) 趕時間才慌忙亂(luan) 停在路邊。”
其實,對於(yu) 亂(luan) 停亂(luan) 放可以采取凍結賬號、扣費等觸發措施,但馬濤卻不忍心用在同學們(men) 身上。小小的車鋪維持著龐大的運行係統,日複一日的工作中藏著馬師傅的喜怒哀樂(le) 。從(cong) 一開始的不解和生氣,到現在的寬容,馬濤每次都換位思考,再耐心勸導。
在采訪過程中有一個(ge) 小插曲,女兒(er) 騎著自行車從(cong) 道路一旁奔過來朝著馬濤大喊:“爸爸!”忙碌的馬濤,立刻迎上去滿心歡喜的應答著女兒(er)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一刻的父女對望,平凡卻令人動容。
選擇不同便遇見不同的人生,校園便是馬濤選擇。曾經,一家兩(liang) 代人在修車鋪裏見證了榆中校區的成長,迎來送往一屆又一屆學子;如今,幼小的生命又誕生在這片土地上,也將會(hui) 擁有屬於(yu) 自己的人生長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