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大團隊《自然》發文: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將助力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17 15: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北京大學(北大)團隊完成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全國範圍內(nei) 協調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將有望在確保糧食安全和農(nong) 民增收的前提下,緩解麵臨(lin) 的資源環境壓力,推動中國農(nong) 業(ye) 實現可持續發展。

  北大現代農(nong) 學院博士生導師、北大中國農(nong) 業(ye) 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解偉(wei) 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優(you) 化是指在全國範圍內(nei) 調整作物生產(chan) 的地理位置或改變作物的輪作模式,是提升農(nong) 業(ye) 可持續性的一種可行方式。他們(men) 通過將高分辨率的農(nong) 作物單產(chan) 和收獲麵積數據與(yu) 每種作物的環境足跡(需水量、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化肥和農(nong) 藥施用量)相結合,構建大型農(nong) 業(ye) 經濟學模型,分析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優(you) 化的潛力。

  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解偉(wei) 通過網絡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介紹說,本次研究聚焦冬小麥、春小麥、早稻、中稻、晚稻、春玉米、夏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甘蔗和甜菜等13種作物,這些作物總共占到中國主要作物產(chan) 量的94%以及收獲麵積的90%。研究團隊用模型模擬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優(you) 化在不同方麵和不同地區對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研究結果表明,當分管不同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維度的部門“各自為(wei) 政”時,雖然可以通過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最大化自身利益,但是新的布局可能導致其他資源環境在全國和部分生態脆弱區惡化;當各管理部門實現“跨部門協同”時,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優(you) 化有助於(yu) 減少環境影響,包括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減少6.5%,溫室氣體(ti) 排放降低6.5%,化肥和農(nong) 藥使用量分別減少8.5%和6.7%,同時農(nong) 民收入增加4.5%。

  論文合作者、北大現代農(nong) 學院朱安豐(feng) 博士認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優(you) 化布局對中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一定貢獻。按照中國政府設定的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目標,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布局節約灌溉水量相當於(yu) 國家目標的26%。此外,對實現中國2030年農(nong) 業(ye) 溫室氣體(ti) 減排目標、化肥和農(nong) 藥零增長目標都有重要貢獻。同時,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優(you) 化布局也能通過作物增產(chan) 對全球糧食安全做出貢獻,促進全球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

  中國占全球人口的19%,主要作物產(chan) 量占全球的19%,占全球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係統相關(guan) 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的12%。隨著中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的提高,中國各地區麵臨(lin) 著日益加劇的資源和環境挑戰,並且一直在尋求更可持續的農(nong) 業(ye) 係統發展戰略。

  解偉(wei) 總結說,與(yu) 以往重點關(guan) 注農(nong) 民收入和糧食安全形成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布局不同,他們(men) 的這項研究分析了在進一步考慮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應該如何布局。在此研究成果基礎上,研究團隊後續還將把畜牧業(ye) 、漁業(ye) 和林草業(ye) 納入統一分析框架,探究農(nong) 業(ye) 適應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