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回落 安踏李寧們如何保溫國潮熱度
國貨之光外,安踏、李寧們(men) 需要新的故事。截至3月21日,李寧、安踏均發布2022年財報,李寧營收、淨利增幅回落,毛利率下滑,安踏體(ti) 育淨利潤下滑,曾如日中天的FILA營收再次下滑。當業(ye) 績回落,質疑聲漸起,頭頂國貨之光的安踏、李寧們(men) 需要亮出與(yu) 之匹配的實力。
業(ye) 績不達預期
根據安踏體(ti) 育發布的財報,2022年,安踏體(ti) 育實現營業(ye) 收入536.51億(yi) 元,同比增長8.76%;淨利潤75.9億(yi) 元,同比下降1.68%。分品牌來看,安踏體(ti) 育的主品牌安踏實現收入為(wei) 277.23億(yi) 元,同比增長15.5%;FILA收入215.23億(yi) 元,同比下滑1.4%。
從(cong) 營收規模來看,安踏體(ti) 育首次突破500億(yi) 元大關(guan) ,在國內(nei) 運動品牌市場足夠站穩腳跟。安踏體(ti) 育方麵也表示:“安踏集團營收續創新高,突破500億(yi) 大關(guan) ,在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處於(yu) 領先。”但是淨利潤的下滑、FILA營收的連續下滑,讓安踏體(ti) 育的這份財報喜憂參半。
另一國產(chan) 運動頭部品牌李寧的日子似乎也非一帆風順。日前李寧發布2022年財報,實現營收258.03億(yi) 元,同比增長14.3%;淨利潤40.64億(yi) 元,同比增長1.32%。營收、淨利雖然都實現增長,當相比2021年,增幅大幅下降。2021年,李寧營收淨利潤分別增長56.13%、136.14%。與(yu) 此同時,李寧2022年毛利率從(cong) 2021年的53%下降至48.4%。
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看來,李寧、安踏等運動品牌業(ye) 績的回落,由多方因素影響導致,並非單一的原因。譬如與(yu) 其發展、營銷策略調整,品項結構調整或者是外部競爭(zheng) 、上遊供應商價(jia) 格變動等因素有關(guan) 。同時,在與(yu) 耐克等品牌的競爭(zheng) 中,雖能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其在研發創新方麵仍然存在不足,品牌溢價(jia) 能力、競爭(zheng) 力方麵需要提升。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國潮熱興(xing) 起,國貨成為(wei) 主流,李寧、安踏等國產(chan) 運動品牌迅速崛起。從(cong) 近四年的業(ye) 績增長來看,李寧、安踏、361度等品牌的增速不小。
隨著業(ye) 績回落,“品牌競爭(zheng) 力弱”“難抵國際品牌”“盈利能力存疑”等質疑聲不絕於(yu) 耳。
“近兩(liang) 年國產(chan) 運動品牌在國潮的趨勢下發展迅速,但是拋開這種趨勢,或者說國潮熱回歸正常後,國產(chan) 運動品牌還需要在研發、用戶需求洞察方麵多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競爭(zheng) 力。”鞋服行業(ye) 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wei) 雄表示。
針對依賴國貨標簽的說法,李寧相關(guan) 負責人有著不同看法。“李寧品牌是專(zhuan) 業(ye) 運動品牌,我們(men) 必須要把鞋賣好,必須要把專(zhuan) 業(ye) 運動品類賣好,這是基於(yu) 公司戰略舉(ju) 措的體(ti) 現。”
發力高端
拋開國貨標簽,品牌本身的溢價(jia) 能力成為(wei) 關(guan) 鍵,而高端成為(wei) 每個(ge) 運動品牌的發力方向。
事實上,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不管是安踏、李寧還是體(ti) 量稍微小一點的361度、鴻星爾克等,都在逐夢高端,努力提升品牌的調性,推動品牌躋身第一梯隊。
安踏體(ti) 育在“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戰略下,通過“買(mai) 買(mai) 買(mai) ”手段不斷擴充陣營。2016年安踏控股迪桑特中國;2017年收購了韓國高端登山裝備品牌科隆;2018年底安踏聯合各路資本,斥資370億(yi) 元收購芬蘭(lan) 體(ti) 育巨頭亞(ya) 瑪芬,並將其旗下的始祖鳥等多個(ge) 高端戶外品牌納入麾下。
曾如日中天的FILA也是安踏收購而來,相較孵化品牌,安踏更樂(le) 於(yu) 收購現成的品牌,將其打造成爆款。繼斐樂(le) 之後,始祖鳥等也成了安踏瞄準的下一個(ge) 目標。
李寧則在“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主導下,熱衷於(yu) 孵化自己的品牌。2018年,李寧推出“中國李寧”;2021年成立“李寧1990”發力高端市場。
然而,2022年“李寧1990”門店僅(jin) 布局16家,距離李寧的高端夢還有些距離。在各電商平台,李寧1990、中國李寧的銷量並不高。在李寧1990旗艦店,最高銷量也僅(jin) 有兩(liang) 位數。中國李寧、李寧1990難撐高價(jia) ,李寧的高端夢似乎還需要些時日,李寧也似乎傾(qing) 向“買(mai) 買(mai) 買(mai) ”策略。
2020年,李寧大股東(dong) 非凡中國完成收購香港本土品牌堡獅龍的控股權,隨後在2021年被重塑為(wei) 潮牌“bossini.X”,在國內(nei) 一二線城市開設了多家零售店。2022年初,非凡中國完成對意大利奢華品牌Amedeo Testoni(鐵獅東(dong) 尼)的收購,並將銷售網絡擴張至歐洲市場。2022年6月,非凡中國召開股東(dong) 特別大會(hui) ,正式宣布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
這被業(ye) 界解讀為(wei) ,李寧想像安踏一樣,開始通過“買(mai) 買(mai) 買(mai) ”嚐試布局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矩陣,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李寧相關(guan) 負責人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對自己孵化的高端品牌頗有信心。“目前李寧公司暫無收購計劃。”李寧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對李寧1990充滿信心,但並不急於(yu) 擴張,先做好前期的市場培育,夯實產(chan) 品、渠道、運營等方麵。公司采取‘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
在程偉(wei) 雄看來,安踏想要真正消化收購來的中高端品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重新崛起,將其打造成為(wei) 炙手可熱的品牌,需要資本、時間、係統性地推動。而中國李寧、李寧1990則需要真正做成有溢價(jia) 能力的國潮品牌,而不是借助風口短暫的火一把。
北京商報記者 張君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