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融不進,回不去”的流動青少年需要什麽

發布時間:2023-03-24 10: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幫助涉罪未成年人回歸社會(hui) 等問題,成為(wei) 一些代表委員的關(guan) 注重點。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結構變化,近年來大城市的流動青少年犯罪問題逐漸凸顯。據統計,在上海,來滬青少年犯罪在25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中的占比處於(yu) 高位。

  有著十幾年社會(hui) 工作經曆的張瑾瑜向記者描述了一個(ge) 普遍現象:一些青少年從(cong) 小以留守兒(er) 童的身份在農(nong) 村或偏遠地區長大,因為(wei) 缺少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資源,農(nong) 村對他們(men) 已經沒有吸引力,長大後來到大城市找工作,由於(yu) 生活成本高、社會(hui) 資源或自身技能不足等原因,很可能會(hui) 去高強度、低技能的崗位工作。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們(men) 處於(yu) “融不進,回不去”的狀態,感到迷茫和焦慮。他們(men) 往往會(hui) 以家鄉(xiang) 或共同經曆等因素形成集群,在麵臨(lin) “呼朋喚友”的情緒裹挾或遇到街頭的誘惑時,就有可能出現偏差行為(wei) ,甚至去實施犯罪行為(wei) 。

  張瑾瑜所在的機構是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以下簡稱“陽光中心”),作為(wei) 副總幹事,他目前主要負責服務群體(ti) 的分析研究工作。陽光中心是由共青團上海市委主管的社會(hui) 服務機構,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運用專(zhuan) 業(ye) 方法開展就業(ye) 創業(ye) 、社會(hui) 融入、生命健康、助困增能、未成年人司法社會(hui) 工作等服務,特別是在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麵,形成了較為(wei) 成熟的經驗。

  “流動青少年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盡量提供什麽(me) 。”張瑾瑜介紹,考慮到這個(ge) 群體(ti) 的流動性大,陽光中心采取了以固定陣地和重點場域為(wei) 抓手、覆蓋青少年群體(ti) 的工作思路。

  隨著城市的發展,陽光中心先後在來滬人員較多的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豫園小商品市場、虹口燈具城、青浦區工業(ye) 園區等地建立站點,由社工入駐開展服務。社工會(hui) 進入看守所、拘留所,為(wei) 在押青少年提供法治意識宣傳(chuan) 、人際關(guan) 係修複、生存技能提升等服務。此外,他們(men) 還開展來滬二代子女助學成長項目,在學校和社區招募服務對象,提供滬語學習(xi) 、藝術類課程和親(qin) 子溝通等服務,幫助孩子們(men) 豐(feng) 富童年、融入社會(hui) 。

  張瑾瑜告訴記者,陽光中心麵向羈押在拘留所和看守所的流動青少年開展的服務,是針對他們(men) 的心理狀態和生活需求設計的。

  社工會(hui) 在進行生命曆程訪談時,挖掘影響流動青少年產(chan) 生犯罪行為(wei) 的因素。比如,他們(men) 都是抱著改善生活的目的來到大城市,為(wei) 了掙錢,可能會(hui) 從(cong) 事傳(chuan) 銷、盜竊、詐騙、色情服務,或者被身邊人影響,發生聚眾(zhong) 鬥毆、尋釁滋事等行為(wei) 。在監所中,他們(men) 的情緒往往呈現從(cong) 緊張、焦慮,到麻木、失望,再到出所前的迷茫,這樣的“循環”狀態。

  “如果我們(men) 能幫助他們(men) 樹立良好的價(jia) 值觀,改善他們(men) 的人際關(guan) 係,增強與(yu) 重要他人的聯結,做好生涯規劃,提升文化素養(yang) 和職業(ye) 技能,無論他們(men) 過往的背景如何,隻要有目標並為(wei) 之努力,相信他們(men) 都能遠離犯罪,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張瑾瑜說。

  小勝(化名)是一名來滬務工“二代”,父母都在飯店工作,一家三口曾住在臨(lin) 時宿舍裏。由於(yu) 缺乏家庭歸屬感,小勝在社會(hui) 上結識了一群“好兄弟”整日玩樂(le) 。一晚,兄弟們(men) 囊中羞澀又想要消費,便煽動小勝一起實施了搶劫。由於(yu) 小勝犯案時是未成年人且是初犯,檢察院委托陽光中心的青少年事務社工進行社會(hui) 觀護幫教工作。

  在看守所內(nei) 被羈押了50多天又被轉去工讀學校,小勝覺得自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情緒變得低落,開始自暴自棄,在校經常與(yu) 人發生衝(chong) 突,成績也一落千丈。社工一方麵陪伴鼓勵小勝度過情緒波動期,另一方麵著手修複他與(yu) 父母的關(guan) 係,幫助他的父母提升家庭教育意識與(yu) 能力。小勝順利度過了考察期,參加了中考。

  幫教結束後,小勝一直和社工保持著聯係,匯報自己的進步。職高一年級時,他期末考試考得不錯,進了年級前十。二年級時,他擔任了學生會(hui) 的幹部。畢業(ye) 後,小勝去了一家新業(ye) 態的科技公司做項目主管。3年後,小勝在昆山貸款買(mai) 了房,他和父母終於(yu) 有了自己的家。又過了3年,小勝符合蘇州的人才引進標準,將戶口遷到蘇州,開啟了創業(ye) 之旅。

  陽光中心副總幹事、負責全市各區重點工作推進和督導的社工郭明,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了陽光中心在重點場域開展工作的情況。

  社工們(men) 注意到,服務行業(ye) 尤其是從(cong) 事餐飲業(ye) 的務工青年一般在午市結束後、晚市開始前休息,社工就抓住這個(ge) 時段開展宣講服務。郭明說:“在這個(ge) 年齡段,他們(men) 有一些生理需求,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不了解生殖健康知識,一旦女方意外懷孕實施引產(chan) 手術,會(hui) 對她們(men) 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也有的年輕人沒錢去引產(chan) ,一直拖到生產(chan) ,那又可能發生棄嬰問題。我們(men) 和相關(guan) 部門一起,進行防範性侵和生殖健康知識宣講、發放計生用品,做的是前端幹預。”

  在外來務工青年聚集的批發市場和工業(ye) 園區等區域,陽光中心已經建立起了多個(ge) 工作站點,以社工駐站的方式提供服務。這樣,雖然務工者的流動性強,但提供服務的社工點是固定的。例如,在有著6000多家商鋪、兩(liang) 萬(wan) 餘(yu) 名從(cong) 業(ye) 人員的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陽光中心社工站點在七浦匯群團服務站的平台上,根據街區從(cong) 業(ye) 人員實際需求,發揮社工的專(zhuan) 業(ye) 特長,搭建了集服務、維權、學習(xi) 、融入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服務陣地,每年受益的青少年約有3000人次。

  目前,陽光中心在全市12個(ge) 區設立了工作站,有近400名青少年事務社工開展工作。張瑾瑜坦言,他們(men) 的工作也有瓶頸:“比如我們(men) 想麵向外賣員、快遞員開展服務,但他們(men) 工作起來往往連軸轉,工作日根本沒有時間休息,休息日也累得隻想睡覺。而企業(ye) 方、站點也很難為(wei) 員工安排出時間。”他認為(wei) ,要將服務流動青少年的工作做得更好,還需要大環境的改善和社會(hui) 各方力量的參與(yu)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