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學生造黃謠被嚴厲處分 不縱容是最好的警示

發布時間:2023-03-24 10:4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繼南華大學“造黃謠”者何某某被本校開除後,中科大也宣布取消其推免生錄取資格。此前,有網友發布消息稱,這個(ge) 學生盜用女生朋友圈照片,並將其加工成不雅圖片,發到網上牟利。報警後,男生被警方帶走調查,受到行政處罰。而就在前不久,蘇州大學學生趙某某也因惡意改圖、造黃謠侮辱女性被開除學籍、受到行政處罰。這些造謠者為(wei) 自己的卑劣行為(wei) 付出了代價(jia) ,符合公眾(zhong) 對正義(yi) 的期盼。

  造謠者傷(shang) 人於(yu) 無形,而造黃謠者更甚。梳理近來發生的一係列事件,不難總結出女性遭遇黃謠時的普遍困境。首先,此類造謠中傷(shang) 防不勝防,不管是朋友圈裏的照片,日常生活中的互動,還是造謠者對自己基本情況的了解,都可能成為(wei) 對方肆意“創作”的素材。捏造聳動的桃色聊天內(nei) 容,盜用照片製作不堪入目的合成圖,把編造出來的情節說成真的……現實中,“黃謠”會(hui) 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傳(chuan) 播蔓延。

  麵對各種子虛烏(wu) 有的編排,受害者往往百口莫辯,難以自證清白。很多時候,她們(men) 都不知道誰才是隱身暗處的造謠者,更沒有與(yu) 造謠者當麵對質的機會(hui) 。可是,她們(men) 卻要為(wei) 此付出“社會(hui) 性死亡”的沉重代價(jia) 。回顧“黃謠”引發的悲劇,每個(ge) 人都能感受到它對受害者人格尊嚴(yan) 造成的傷(shang) 害。受害者的壓抑、痛苦和絕望,更令人無比同情。

  細數“造黃謠”者做過的惡,樁樁件件都令人憤怒。網上毫無根據、卻又鋪天蓋地的詆毀,一步步擊潰粉發女孩鄭靈華的心理防線,最終使其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選擇輕生;隻是下樓取個(ge) 快遞就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的吳女士本是受害者,卻仍要付出被公司勸退,事業(ye) 停滯擱淺的代價(jia) 。相比於(yu) 這些被公開報道的事件,還有更多受害者選擇隱忍,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窒息感,現實生活中,誰都知道他人的指指點點和有意無意地避而遠之,對一個(ge) “社會(hui) 人”來說意味著什麽(me) 。

  越是把觀察的鏡頭拉近,我們(men) 越能看到謠言對人的傷(shang) 害是如何一步步發生的,進而體(ti) 會(hui) 到堅決(jue) 抵製、打擊黃謠的必要性。與(yu) 之相對的,是一些對黃謠危害性輕描淡寫(xie) 的說法。比如,有造謠者拿“開玩笑”來解釋自己的行為(wei) 動機,轉發謠言者也會(hui) 用輕飄飄的“吃個(ge) 瓜而已”逃脫責任,有人對受害者勇敢維權的行為(wei) 不以為(wei) 意,還勸其“沒什麽(me) 大不了的”“不必反應過度”。此前甚至有個(ge) 別學校出於(yu) 各種考慮,對造黃謠事件選擇“大事化小”。

  哪怕是對南華大學何某某這種“造黃謠”情節極其嚴(yan) 重的人,也有人質疑:開除學籍、取消推免資格、給予行政處罰,這樣的處理是不是太重了?這些輕描淡寫(xie) 的看法,要麽(me) 是出於(yu) 對黃謠危害性的無知,要麽(me) 是對受害者困境的選擇性忽視。事實上,隻要看到黃謠如何讓人陷入抑鬱,走向生活的絕境,隻要認同人格不容侮辱、隱私不可侵犯的共識,就不會(hui) 覺得依法依規嚴(yan) 肅處理是小題大做。對於(yu) 黃謠,任何輕忽都會(hui) 造成縱容,都會(hui) 給他人帶來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不管是從(cong) 法律層麵進行完善,解決(jue) 黃謠受害者舉(ju) 證難、維權難的問題,更高效地揪出幕後操作者,還是高校以黃謠事件為(wei) 契機展開性別教育,開誠布公地討論這一現象背後的性別偏見,科普受害者維權的有效方式,抑或是每個(ge) 人從(cong) 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審慎態度,拒絕炮製、傳(chuan) 播流言蜚語,都有助於(yu) 打擊此類現象。隻有正視黃謠的危害,基於(yu) 對他人的尊重傳(chuan) 遞正確的觀念,才能傳(chuan) 遞善意,讓社會(hui) 秩序變得更加公正理想。(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