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副業的年輕人,除了“搞錢”另有所圖
在豆瓣“副業(ye) 失敗的一天”小組,聚集了24萬(wan) 年輕人互相交流彼此在副業(ye) 中的苦與(yu) 樂(le) 。
_______________
“工資4000,副業(ye) 4萬(wan) ,你永遠不知道那些搞副業(ye) 的人有多賺錢!”
“掏心窩子跟大家講,那些跟你說做副業(ye) 輕鬆年入N萬(wan) 的90%都是騙人的!”
在豆瓣“副業(ye) 失敗的一天”小組,聚集了24萬(wan) 年輕人互相交流彼此在副業(ye) 中的苦與(yu) 樂(le)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yu) 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2雇傭(yong) 關(guan) 係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副業(ye) 兼職浪潮興(xing) 起,高達53.9%的職場人正在從(cong) 事副業(ye) 兼職,這一比例在00後受訪者中達54.5%。
搞副業(ye) 似乎成為(wei) 不少職場年輕人的選擇,那麽(me) 年輕人都是因為(wei) 什麽(me) 開啟副業(ye) 生涯?他們(men) 從(cong) 副業(ye) 中收獲了什麽(me) ?什麽(me) 樣的副業(ye) 才是一份完美副業(ye) 呢?
額外收獲:邁向獨立與(yu) 收獲價(jia) 值感
徐順原本是一家民宿店的老板,前兩(liang) 年旅遊業(ye) 不景氣,她便將自己的民宿長租出去,一邊做房東(dong) ,一邊做陪診師。除了賺錢,一年多的陪診師經曆讓她收獲了許多額外的東(dong) 西。
徐順的客戶以老年人、孕婦寶媽以及單身的年輕人為(wei) 主。她回憶,有一次陪一位母親(qin) 和她患抑鬱症的女兒(er) 看病,在陪診的過程中,女孩不願意與(yu) 父母、醫生過多交流,卻意外地願意跟她聊天,之後徐順便承擔起中間人的角色,將女孩的情況轉述給醫生。“每次複查我都陪她去,看到她一點一點好轉,我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我有許多長期的老年客戶,孩子不在身邊,這些爺爺奶奶會(hui) 把我當作臨(lin) 時家人。有一位奶奶每次都會(hui) 帶早餐給我吃,我覺得很溫暖。”徐順說,“現在旅遊業(ye) 回暖,民宿的生意恢複了,但我依然會(hui) 繼續做陪診師。這份副業(ye) 有一種別的工作沒有的溫情,被需要、被信賴的感覺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1997年出生的林依琳在一家私企做行政工作,但她還有一重隱藏身份:一家線下成人用品店的老板。
“縣城的工資不高,一年到頭攢不下多少錢。我做副業(ye) 的目的就是想要獨立,精神獨立的前提是經濟獨立,開拓一個(ge) 賺錢的副業(ye) 就是我邁向經濟獨立的一大步。”
抱著這個(ge) 想法,在主業(ye) 穩定後,林依琳便開始尋找合適的副業(ye) ,搜索了大量資料後,她決(jue) 定加盟成人用品店。“開店並沒有想象中那麽(me) 容易,前期我投入了很多精力,選址、挑機器、進貨、做宣傳(chuan) ,前前後後花光了所有積蓄。”
林依琳說,“不僅(jin) 是時間和精力的消耗,一些親(qin) 戚聽到我的副業(ye) ,會(hui) 在背後議論我不務正業(ye) ,但好在爸媽很支持我。前兩(liang) 年小店一直在虧(kui) 損,今年終於(yu) 開始有盈利了,除去各類成本,每個(ge) 月大概可以賺到4000元。雖然不是很多,但萬(wan) 事開頭難。”
在“體(ti) 力活”中尋求對生活的掌控感
麥如芸是家裝行業(ye) 的設計師,平時需要處理千頭萬(wan) 緒的設計工作,還要應付甲方提出的五花八門的要求。
空閑時間,麥如芸注冊(ce) 成為(wei) 一家寵物平台的寵物托管師。晚上或者周末,她會(hui) 接單上門喂養(yang) 寵物,給小貓小狗鏟屎、喂食、陪玩。
麥如芸說做寵物托管師是她和小貓咪們(men) 的互相治愈、互相救贖。“許多小貓咪有分離焦慮症,需要人類的安撫,需要有人陪。我本身很喜歡小貓咪,這份副業(ye) 可以讓我每天都擼到不同的小貓咪,並且幹活的時候什麽(me) 都不想,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這對我來說非常治愈。”
吳擁也試圖通過副業(ye) 給自己“換換腦子”。她是一名時常認為(wei) 自己“沒有靈感”“江郎才盡”的編劇,在朋友的建議下,吳擁找到一家家政公司學習(xi) 收納,並成為(wei) 一名兼職收納師。
周末,吳擁會(hui) 跟隨家政公司在客戶家中做收納整理。她遇到過有囤物癖的女孩,家裏東(dong) 西多到甚至沒有一個(ge) 可以坐的位置;住在別墅裏,擁有幾千雙鞋子的名媛……每次收納前,她都要與(yu) 客戶進行前期溝通,了解客戶的收納需求,幫助他們(men) 找到家中無法整潔的原因,並試圖從(cong) 源頭解決(jue) 問題。
“做收納師讓我擁有了更多對生活的掌控感,不用想自己的劇本為(wei) 什麽(me) 遲遲寫(xie) 不出來,隻要將手裏的活幹好就行。在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戶,他們(men) 的故事反而為(wei) 我的劇本提供了許多靈感與(yu) 素材。”
與(yu) 人生規劃結合,副業(ye) 是一種低成本的試錯方式
24歲的馮(feng) 妮工作日是豪華寫(xie) 字樓裏的公司白領,周末則化身蛋糕店烘焙師。
為(wei) 什麽(me) 會(hui) 選擇做這項副業(ye) ?因為(wei) 馮(feng) 妮一直想開一家蛋糕店。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夢想,她在高中時曾一度放棄文化課學習(xi) ,去蛋糕店打工,去專(zhuan) 業(ye) 學校學習(xi) 西點烘焙。
大學時,馮(feng) 妮選擇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店鋪、企業(ye) 經營知識,為(wei) 開蛋糕店做準備。可大學畢業(ye) 時恰好趕上疫情,開店絕非明智之舉(ju) 。
情緒跌到穀底的馮(feng) 妮決(jue) 定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等待時機,再以做副業(ye) 的方式讓自己不與(yu) 烘焙“斷聯”。
如今,工作兩(liang) 年的馮(feng) 妮在空閑時間會(hui) 去不同的蛋糕店做兼職烘焙師,一邊學習(xi) ,一邊積累開店經驗。
“一些蛋糕店規模不大,搬麵粉、洗機器都需要自己做,體(ti) 力消耗很大,不過我也學到了很多,樂(le) 在其中。”馮(feng) 妮說,“兩(liang) 三年後,等經濟形勢好一些,我也有了足夠的積累,我一定會(hui) 開一家自己的蛋糕店,把副業(ye) 變成主業(ye) 。”
與(yu) 馮(feng) 妮不同,王洛宇所做的副業(ye) 是為(wei) 了讓自己在主業(ye) 上走得更遠。
“在職場上升期,我會(hui) 去嚐試一些與(yu) 主業(ye) 相關(guan) 的副業(ye) ,開拓更多可能性。”王洛宇所做的副業(ye) 幾乎都與(yu) 主業(ye) 有關(guan) ,在職場上她主要做與(yu) 孵化運營有關(guan) 的乙方工作,副業(ye) 她會(hui) 嚐試做甲方。“這樣的角色轉換可以幫助我理解甲方的想法,也可以讓我更好地掌握行業(ye) 運作規律,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未來的發展。這樣的經驗積累會(hui) 逐漸成為(wei) 我的職場競爭(zheng) 力所在。”
王洛宇說,“副業(ye) 是一種成本較低的試錯與(yu) 體(ti) 驗方式,如果確實想在主業(ye) 上有所發展,可以將副業(ye) 作為(wei) 一種積蓄能量的手段。如果主業(ye) 隻想圖穩,那麽(me) 副業(ye) 可以成為(wei) 開拓無限可能性的工具。”
北師大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豔認為(wei) ,年輕人熱衷於(yu) 搞副業(ye) 主要有兩(liang) 點原因:一是當前許多行業(ye) 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大,倒逼年輕人努力發展副業(ye) ,由T型人才轉變為(wei) π型人才,“兩(liang) 條腿走路”為(wei) 自己提供多一重的保障;二是年輕人本身就是追求新鮮感的群體(ti) ,願意嚐試各種新興(xing) 業(ye) 態,並且互聯網也大大降低了學習(xi) 成本。
如何選擇一份完美副業(ye) 呢?高豔認為(wei) 與(yu) 選擇主業(ye) 一樣,如果一件事是你既熱愛又擅長,同時又能帶給你豐(feng) 厚的價(jia) 值回報,那麽(me) 它就值得你為(wei) 之努力。“但現實中大家很難找到三者同時滿足的工作,需要作出取舍,那麽(me) 合理的職業(ye) 規劃與(yu) 人生規劃就非常重要。”
“大家平時出去旅遊都會(hui) 做攻略,但對於(yu) 職業(ye) 生涯反而忽略了規劃。”高豔建議初入職場不確定應該精進主業(ye) 還是開拓副業(ye) 的年輕人,不要盲目衝(chong) 動、人雲(yun) 亦雲(yun) ,被所謂“副業(ye) 焦慮”裹挾。“可以先與(yu) 職業(ye) 規劃師或經驗豐(feng) 富的職場老人多溝通,再結合自己的現實狀況與(yu) 未來規劃作出判斷。”
許多人會(hui) 覺得年輕人搞副業(ye) 單純為(wei) 了賺錢,但是現實中並不是這樣,在賺錢之外副業(ye) 可以為(wei) 你提供獨立的依靠、價(jia) 值感的來源、心靈的療愈、對生活的掌控感以及成為(wei) 實現職業(ye) 規劃的手段與(yu) 工具。
高豔說,“許多人認為(wei) 擁有金錢就擁有自由,金錢的確可以給生活帶來掌控感,而掌控感是獲得自由的重要基礎,但比起追求自由我更鼓勵大家追求幸福。自由與(yu) 幸福的差距就體(ti) 現在對自我價(jia) 值的認同上。愛與(yu) 工作都是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重要途徑。”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依琳、徐順、麥如芸、吳擁、王洛宇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