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出爐!升學成最大風險因素

發布時間:2023-03-27 10: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日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我國第三本心理健康藍皮書(shu) 。書(shu) 中公布的《2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涵蓋對山東(dong) 、河北等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近8萬(wan) 名15-26歲的大學生的調查。

  報告顯示,升學問題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以前高考一結束,學生就感覺自己通過了‘鯉魚躍龍門’中最難的關(guan) 口。現在這個(ge) 關(guan) 口向後移動,即便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對未來依然會(hui) 感到明顯的壓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是調研的設計者之一,她認為(wei) ,當代大學生對於(yu) 未來發展的壓力出現後置。

  大學階段是學生個(ge) 人成長與(yu) 知識儲(chu) 備的關(guan) 鍵時期,心理健康作為(wei) 一切行動的基礎要素,對大學生學習(xi) 和生活至關(guan) 重要。

  大學生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對生涯規劃焦慮較多

  從(cong) 總體(ti) 來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ti) 狀況良好,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但大學生的生涯規劃、生活方式和戀愛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麵仍存在問題,亟待加強關(guan) 注。

  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對生活“基本滿意”及以上的人占比為(wei) 74.10%,很難評判自己生活是否滿意的為(wei) 17.24%,僅(jin) 有少部分大學生對生活不滿意(8.66%)。對現狀的滿足沒有成為(wei) 大學生的定心石,對未來的擔憂仍時時牽動他們(men) 的神經。有50.44%的大學生有讀研打算,且打算讀研學生的焦慮風險顯著高於(yu) 沒有讀研打算的學生。與(yu) 此同時,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學業(ye) 負擔重”“想念家人”和“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麽(me) 工作”中,兩(liang) 項都和個(ge) 人生涯規劃有關(guan) 。

  金融專(zhuan) 業(ye) 的張爾爾為(wei) 了獲得更多的項目經驗,從(cong) 大二起便開始實習(xi) ,甚至有一段時間兩(liang) 份實習(xi) 並行。“我也不希望這樣,太累了。特別是同時參加兩(liang) 份實習(xi) 時,我每天隻有工作,完全沒有個(ge) 人生活。”不過,張爾爾覺得隻有這樣才安心。陳祉妍分析,這可能是因為(wei) 在快節奏的社會(hui) 變化中,選擇變多,人生的不確定性增加,所以大學生對人生的定位更為(wei) 困難。

  不同學校、戶口和學段的大學生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差異。城鎮戶口的大學生抑鬱和焦慮風險均顯著高於(yu) 農(nong) 村戶口,重點院校的學生抑鬱焦慮風險也比非重點院校的大學生更高;本科生的抑鬱和焦慮風險顯著高於(yu) 專(zhuan) 科生。而這些差異並非2022年獨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於(yu) 2021年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的數據顯示,大專(zhuan) 生在抑鬱水平、焦慮水平、睡眠質量、自評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麵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好於(yu) 本科生。陳祉妍表示,這也許和學生對未來的期望以及比較對象有關(guan) ,“如果學生總和比自己發展更好的人相比,他對自己的滿意度可能會(hui) 較低”。

  適度的焦慮情緒有利於(yu) 備考和學習(xi) ,但是如果學生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需及時幹預。陳祉妍建議大學生,要盡早地去認識自我,找到期望的發展方向,同時進行深入了解,觀察自己與(yu) 行業(ye) 的匹配度。

  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guan)

  除了個(ge) 人發展,生活方式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密切相關(guan) ,調查從(cong) 睡眠、壓力源和無聊三個(ge) 方麵進行了評估。

  睡眠與(yu) 心理健康的關(guan) 係顯示,睡眠質量較好的學生的抑鬱和焦慮得分均顯著低於(yu) 睡眠質量較差的大學生,且抑鬱和焦慮風險也較低。“很多大學生頻繁熬夜晚起,睡眠係統紊亂(luan) ,這不利於(yu) 心理健康。”陳祉妍建議大學生,要追尋健康的生活方式。

  睡眠不好怎麽(me) 辦?陳祉妍表示,睡眠狀況受到身體(ti) 和心理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想要緩解失眠,我們(men) 首先要識別睡眠問題的成因。如果是出於(yu) 心理原因,例如因焦慮而失眠,那麽(me) “在白天把該做的事做了,把該理清的思路理清了”,晚上會(hui) 更容易入睡。

  評估生活方式的另一維度“無聊”指的是“由於(yu) 知覺到生活無意義(yi) 而產(chan) 生的負性情緒體(ti) 驗”。數據表明,大學生的無聊得分和抑鬱和焦慮風險呈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

  爬山怕累,去海灘怕曬,逛展覽覺得看不懂,躺在床上什麽(me) 都不做,哀歎生活無趣,是00後女孩吳雨的日常。事情的轉變發生在半年前,她的父親(qin) 買(mai) 回了一台相機,原本隻是想記錄日常,卻意外成為(wei) 她發現世界的窗口。透過小小的取景器,她感受到色彩變幻,體(ti) 會(hui) 到定格瞬間的幸福。為(wei) 了拍出更多好照片,她開始研究光影、構圖,甚至自學了PS,一個(ge) 似乎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xing) 趣的女孩,變得對最日常的事物也充滿期待,力圖透過鏡頭發現被隱藏的美。

  “無聊和人生的意義(yi) 感有關(guan) ,一個(ge) 人找到的人生意義(yi) 越多,越不容易感到無聊和空虛。”陳祉妍分析,很多大學生覺得生活無聊,可能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青少年時期隻顧著提高分數,缺乏對未來清晰的人生定向;也可能和社會(hui) 思潮有關(guan) ,現在常常強調及時行樂(le) ,“總是尋求短期的快樂(le) ,容易讓人感到無聊”。她表示,追求人生意義(yi) 一定需要通過努力,甚至經曆痛苦,才能最終達到幸福的階段。

  陳祉妍建議大學生去探索、多接觸,通過網絡、實習(xi) 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找到自己覺得有意義(yi) 的事情;多參加人際交往活動,在與(yu) 人交流中獲得反饋,發現自己擅長且適合的領域。此外,通過請老師為(wei) 自己指點迷津也是一個(ge) 好方法。

  健康良好的戀愛關(guan) 係是心理健康的良藥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什麽(me) 樣?兩(liang) 句流行語似乎可以概括:“單身一身輕,無愛是精英”“姻緣廟我看都不看,財神殿裏長跪不起”。

  “大學生戀愛的勇氣可能減少了。”陳祉妍在調研中發現,現在相當多單身的大學生不想脫單。數據表明,有27.61%的大學生處於(yu) 戀愛狀態,有41.93%的大學生處於(yu) 單身且不想脫單的狀態,有25.40%的大學生處於(yu) 單身想脫單的狀態,其餘(yu) 學生未報告。

  陳祉妍認為(wei) ,現代生活中的便捷性和確定性的增加是重要原因。“隻要努力工作,你就容易被老板看到,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hui) 。即便日後離職,你也擁有了更多的工作技能,同時這個(ge) 技能是可以遷移的。”她說,相比於(yu) 工作,戀愛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多的勇氣與(yu) 智慧。

  不過,當我們(men) 處於(yu) 一段健康良好的戀愛關(guan) 係時,戀愛並非總是如此不堪。報告顯示,戀愛中的大學生抑鬱得分最低,焦慮得分也較低,單身想脫單大學生的抑鬱和焦慮得分顯著更高;在無聊感上,戀愛中的大學生無聊得分最低。健康良好的戀愛關(guan) 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也許具有促進作用。

  大四伊始,李磊就被告知拿到了學校保研的名額。升學與(yu) 就業(ye) 難題攤在同學麵前,他卻早早上了岸。在很多人眼中,李磊無疑是優(you) 秀的,但他知道,如果沒有女友小琴,他現在還隻是個(ge) 遊手好閑之徒。剛上大學時,好不容易熬過高三的他開始放飛自我,玩滑板、跳街舞、組社團、打比賽……他似乎參與(yu) 了所有能加入的活動,除了學習(xi) 。直到期末,他才發現自己什麽(me) 都不會(hui) ,而後在小琴的幫助下惡補功課,他才勉強過關(guan) 。

  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磊這麽(me) 幸運。廖潔從(cong) 開朗自信變得敏感自卑,與(yu) 前男友有關(guan) 。“他總是在否定我,剛開始是不認可我的穿衣風格,後來嘲笑我的觀點淺薄。”廖潔說,自己剛開始還會(hui) 反駁,後來隨著對方的否定越來越多,自己也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像他說的那麽(me) 不好。

  什麽(me) 是健康良好的戀愛關(guan) 係?在陳祉妍看來,雙方要能為(wei) 彼此帶來更多的情緒支持,願意努力去理解對方,互相扶持,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追尋健康良好的戀愛關(guan) 係,陳祉妍建議學校應加強戀愛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針對性地設立相關(guan) 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探索自我、深入學習(xi) 、技能培養(yang) 的基礎,但常常會(hui) 受到生活方式、生涯規劃和戀愛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保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學校、家長和社會(hui) 可以做些什麽(me) ?

  陳祉妍強調,大中小學心理健康一體(ti) 化工作很重要。“就像‘社交’不是上大學才開始學的一樣,很多大學生找不到人生方向,很可能是因為(wei) 他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對自我的探索不夠。”她說,學校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要給予包括人際交往、情緒調控、自我認識等各方麵的支持,這不隻是高校的工作,而是整個(ge) 學校體(ti) 係要做的事。

  陳祉妍建議他們(men) 將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關(guan) 口前移,自孩子小時候開始,家長就要進行一定引導。“如果學生已經上大學,希望家長對心理健康工作予以更多的配合和支持。”她說。

  此外,很多大學生會(hui) 通過網絡來學習(xi) 心理健康方麵的知識。“網絡信息魚龍混雜。”陳祉妍呼籲,“提高線上資源的規範性、科學性,有利於(yu)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提升。”

  (除陳祉妍外,本文人名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