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碳中和論壇舉行 聚焦技術賦能“雙碳”目標
中新社成都3月27日電 (單鵬)2022天府碳中和論壇27日在成都舉(ju) 行。本次論壇聚焦“雙碳”目標下重點行業(ye) 和領域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探索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徑。
當前,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數據顯示,中國能源結構持續改善,2022年煤炭消費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6.2%;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風電、光伏裝機量和發電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製。
技術創新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雙碳”目標的關(guan) 鍵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碳中和麵臨(li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新能源產(chan) 業(ye) 供應鏈關(guan) 鍵材料、碳中和路徑下約束生態環境演變三大挑戰,目前相關(guan) 技術尚存在諸多欠缺點和空白點,要利用技術創新推進碳中和。
論壇期間,多位專(zhuan) 家結合具體(ti) 領域,探討如何利用技術落實綠色低碳理念。化石能源消耗是現今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西南石油大學校長張烈輝認為(wei) ,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碳達峰,天然氣是從(cong) 高碳向低碳轉型最現實的能源,行業(ye) 要大力發展天然氣綠色開發。
交通領域是碳排放的另一主要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翟婉明表示,發展軌道交通有利於(yu) 降低碳排放,在“雙碳”背景下做好軌道交通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將倒逼軌道交通行業(ye) 技術升級,推動節能環保可持續。
促進有機固廢循環利用,是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平衡的重要手段。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鬥表示,隨著精準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現有技術已能夠從(cong) 源頭上實現對有機固廢的精準分類分級。在定向轉化技術加持下,有機固廢由垃圾轉變為(wei) 資源,將有利於(yu) 進一步探索循環經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